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630章 开搞海贸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630章 开搞海贸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咕噜、咕噜、、”

广州城城内,大明皇帝的行宫里,会客大厅的龙座上,朱雍槺猛灌几口参茶,口齿留香。

尚卢氏,大好青春年华,美貌人妻,妖娆多姿,前凸后翘,圆润多汁,让人欲罢不能啊,得多补补。

“你们几个,也说一说海贸”

“结合你们知道的,估算一下,咱们每年能收多少税?”

人妻要搞,海贸更要搞,这条路是大明王朝,开源增加赋税的关键路子。

朱雍槺要东征南京,未来更要光复中原,没有足够的粮饷,仅靠自己的刀把子,肯定走不远。

在堂的朝廷重臣,大部分都是举人进士,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肯定有一番见解。

“回禀陛下”

“老臣对海上贸易,了解不多”

站在左首的吏部右侍郎胡璇,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躬身行礼,拱手沉声回道:

“据老臣所知,唐朝,宋朝,元朝,都开展了海上贸易,主要的外国海商,都是阿拉伯人”

“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宋朝,特别是南宋”

“那时候的南宋,朝廷为了增加赋税,积极推动海贸交易,制定相应了的国策,设立大量的市舶司,管理贸易港口”

术业有专攻,他是吏部的官员,管理官员很拿手。

对于海贸交易嘛,肯定知道的不多,仅仅有点印象而已,能想起宋朝和南宋,就已经很不错了。

“回禀陛下”

“老臣有些想法”

后面的兵部左侍郎龚铭,当仁不让了,很快跟上步伐站出来,躬身行礼,大声回道:

“近来的时候,老臣查阅了一些典籍,也是关于海贸的”

“据老臣所知,北宋和南宋时期,海贸之所以繁荣昌盛,关键还是国家战略的原因”

“众所周知,丝绸贸易之路,通商外国,分陆上和海上贸易两种”

“汉晋时期,隋唐时期,丝绸贸易之路,以陆上贸易为主”

“路线都差不多,从西安(长安)出发,一路向西,途径武威、张掖、楼兰、大小葱岭,进入波斯阿拉伯”

“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就不行了”

“没了燕云十六州,北方的游牧族群,牢牢占据了这些交通要道”

“大家都知道,中原王朝,九州大地,历朝历代,天下的田赋和丁口,其实是有一个定数的”

“同样,一个国家的财赋,老百姓的财产,朝廷的田赋和税收,其实也是有限的”

“一个朝廷,要想获取更多的赋税,那只能行商外国,赚取外国人的钱财,用于朝廷的开支”

“因此,那时候的北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还有后来的南宋,更是失去了长江以北,苟延残喘”

“迫不得已之下,当时的朝廷,只能另想它法,潜心发展海贸,增加国家赋税”

同样是术业有专攻,兵部侍郎,谋士出身的龚铭,站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

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人,肯定优先从战略上考虑,从南宋时期的国家格局上考量。

那时候的宋朝,特别是整个长江以北,基本上都被元朝控制了,朝廷要想活下去,肯定要从海上捞钱。

如果,仅仅靠本国领土上的田赋和丁口,肯定干不过北方的游牧民族,坚守国家。

“启禀陛下”

“微臣也有一些看法”

经过几天的兴奋,新上任的兵部右侍郎金光,已经冷静下来了,待龚铭说完后,才站出来回话。

“微臣待在广东十年,倒是研究过海贸”

“南宋的时候,相比历朝历代,其海上贸易发展,算是到达了一个小巅峰”

“微臣查阅过典籍,那时候的南宋,其海贸的税收,已经占据了国家赋税的2成左右”

“还有,那时候的海贸税制,制定的也非常合理”

“宋朝初期,市舶司按照货物的交易量,征收关税,征缴高达两成五”

“南宋的时候,征缴的比例,就已经大幅度降低,普遍都是一成,甚至一成都不到”

“但是,民间的海贸发展,却是蓬勃发展,朝廷征缴比例少了,赋税却是大幅度增加”

“据典籍记载,南宋绍兴末年,仅仅广州府的关税,就达到了200万贯,泉州府150万贯,江浙100万贯”

“相较而言,我朝万历年间,朝廷海贸关税,仅仅几万两,多的时候,也就是十几万,太寒碜了”

顿了一下,金光看着两眼发光,兴致大发的朱皇帝,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如今,我朝的优势更大”

“咱们占据了广州府,琼州府,马六甲的旧港,还有阿拉干”

“更何况,大明还拥有上中缅甸,安南和柬埔寨王国,也不敢抗拒天朝”

“所以说,朝廷已经占据了最好的航线,广州府、安南、柬埔寨、旧港、阿拉干,可以畅通无阻”

“还有,广州府,还是倭国海贸的中转站,那也是一项大收益”

“因此,微臣敢断定,朝廷要是大力整顿海贸的话,其关税收益,不可能少于南宋时期”“最后,海贸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天量的货物交易量,有助于民间商人的崛起,同样能增加朝廷的商税”

这个金光,即便是举人出身,那也是战略级别的谋士,眼界很高的。

这个家伙,跟在尚可喜后面,做谋士十几年,又参与了海贸走私,当然更清楚海贸的收益,泼天富贵啊。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参与进去了,才知道里面的风险和猫腻。

满清占领广州以后,他们的海贸收益,其实跟明末差不多了,十几万两,了却于无啊。

真正的大头,都被本地官员,地方豪族,海盗海寇,瓜分完了。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陛下说怎么搞,就怎么搞,末将的水师,永远是陛下的先锋军”

“只要有利于海贸发展,无论是海盗,还是走私犯,水师的将士们,都会一个个抓起来,砍头剁首”

文臣说的差不多了,广东水师头子,虎贲将军王兴,脸色刚毅,挺直背脊,昂首挺胸的站出来,信誓旦旦,吼声如雷。

“陛下万岁,大明万年”

“陛下威武,大明威武”

“陛下万岁,搞海贸”

水师总兵陈奇策,苏利,苗之秀,甚至是内河水师总兵杨祥,也纷纷站出来,跟着王兴的节奏,高呼万岁。

朝廷发展海贸的话,非常好啊,有了海贸,水师才有更多的机会,杀敌立功,砍头剁首。

海贸大发展,肯定少不了海军的保驾护航,水师的舰队力量,才会蓬勃发展。

所以说,眼看着朱皇帝,要下定决心搞海贸,水师战将,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嘭”

坐在上面的朱皇帝,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没心思继续听下去了,把茶缸往桌子上重重一顿。

这就已经够了,足够说服朱雍槺,大力开展海贸,增加国家的赋税。

南宋的时候,国土辽阔,北面的防线,在淮河、襄阳和大散关一带,比南明的地盘,格局更好。

如今,朱雍槺的地盘,也就是弘光政权的六成,没了南直隶,江西,福建,湖广。

但是,大明中华王朝,形势反而更好,朝廷和军队,更团结了,满清的精锐,也更少了。

没错,相比于南宋,如今的明朝,少了南直隶和福建的港口,但有了广州府,旧港和阿拉干。

所以说,单纯的海上贸易,朱雍槺的大明王朝,其优势,不可能比宋朝弱。

“搞,搞海贸”

“整,整顿海贸”

“杀,杀海盗,杀走私犯,一个不留”

“朕要海贸关税,朕要国库丰盈,朕的军队,更要足粮足饷”

“今后,朕的大明,广东各州府,全力整顿海贸,打击海盗走私”

“敢搞走私的,敢偷税漏税的,无论他是州府官员,还是寻常百姓,一个不留”

“一句话,彻底整顿海贸,见一个杀一个,见一对杀一双,抄家灭族,剥皮揎草,斩草除根”

大明朱皇帝,霍的一下猛地站起来,环顾下面的一众官员,还有后面的海商代表们,杀气腾腾的发出宣言。

南宋的时候,至少800万两,甚至是千万级的海贸税收。

如今的大明王朝,坐拥南海航线,还有日本和朝鲜的海贸中转站,至少也要差不多吧。

明朝末年的时候,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朝廷的海贸收益,仅仅几万两,或十几万两。

要知道,那个时候,全球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期,贸易量是南宋时期的几百倍。

太丢人了,打发要饭子啊,所以说,明朝的皇帝,简直是抱着金饭碗,去干要饭子的活计。

朱雍槺很清楚,大海还是那个大海,海船早就革新了,海贸更是进入了蓬勃发展。

欧洲红毛鬼,大阴鬼子,荷兰鬼畜,一个个不远万里,全球开拓殖民地,不就是盯着海贸利益。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肯定不可能闭关锁国,而是要励精图治,大搞特搞海贸,争霸全球的贸易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