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643章 金光的反驳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643章 金光的反驳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金侍郎”

“该你了,说说吧,放开说”

广西梧州府,府衙后院的会客厅,沉思了片刻的朱皇帝,把目光看向另一个谋士金光,颔首示意,该轮到他了。

如今,刘玄初、邹简臣和方献廷,都不在身边,朱雍槺当然要听取金光的意见和想法,兼听则明嘛。

刚才,龚铭费尽口舌,说的再多,朱雍槺也就认同一点。

这个战略,还是当初在贵阳之战后,全体的军事会议,4个谋士共同制定的军事策略。

先下两广,再回师昆明,休养生息,同时整顿后方。

最后再几路大军齐发,一边攻打湖广,一边从海路直插南直隶,双管齐下,共同歼灭长江以南的清军。

当然了,龚铭说的蛮有道理的,汉中和襄樊,这个地方,确实不适合明军冲杀进攻。

且,这两个战略通道,其他几个谋士都没有提起,朱皇帝也不懂,更不会轻易发兵攻占。

“咳咳”

刚刚入职不久的金光,听到朱皇帝的话后,极力压制内心的狂喜,轻咳两声,清了清嗓门。

再从容淡定的走上前,接过龚铭的戒尺,浑身干劲,步伐轻盈的走到巨幅地图面前。

最后再快速转过身,对着朱皇帝,还有龚铭的方向,拱手躬身行礼,沉稳的说到:

“回禀陛下”

“龚侍郎说的非常好,满腹经纶,微臣自愧弗如”

伸手不打笑脸人,吃过暗亏的金光,解说之前,先给龚铭戴个高帽子。

前一次廷议的时候,刚刚被封为兵部右侍郎的他,激动异常,抢占了龚铭的优先发言权。

自此,在后面的工作分配交接上,被龚铭刁难了不少。

金光也很理解,同行是冤家嘛,更何况分属不同的阵营,只不过被人抓到了把柄,故意刁难而已。

现在,朱皇帝又把自己单独拎出来,很明显就是打擂台嘛。

当然了,这也是好事,证明皇帝认可自己的本事了,金光当然是激动异常,更应该把握好机会。

“金侍郎,过誉了”

前面的朱皇帝,面带微笑鼓励金光,旁边的龚铭,却不敢高傲自大,赶紧躬身还礼,谦虚的回了一句。

同时,这个老狐狸,还不忘瞥了一眼旁边的朱皇帝,还是那个样子,从容淡定,胸有成竹。

“哎”

看着这样的朱皇帝,龚铭的心中,不由自主的深叹一口气。

遇到这样的皇帝,雄才大略,够胆够勇够果决,城府又深,确实他们这些谋士的克星和伯乐。

只要下面的臣子,有能力有才华,能对大明忠心不二,眼前的朱皇帝,就会快速提拔,大力重用。

同时,朱皇帝也会引入更多的能臣干吏,督促鼓励大臣,相互竞争内卷,更好的激发臣子潜能。

所以啊,一个个重臣武将,为了立足朝堂,封侯拜相,玩命内卷内耗。

“陛下请看”

“龚侍郎,说的没错”

正当走神的龚铭,陷入沉思腹诽的时候,站在地图前面的金光,已经开始大声讲解了。

“自古以来,北伐南征的通道,确实是就这三条路线”

“历朝历代,各路英雄豪杰,具体选择哪条通道,也是因势利导,选择最合适的路线”

“西线的汉中和西安通道,秦川八百里山脉,崇山峻岭,羊肠小道,关城重重,确实不适合大兵团出击”

“同样,中线的襄樊一路,也要穿越群山环绕的南阳,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不利我军北伐”

“再有一点,宋元两朝以后,火炮的威力,越来越犀利,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重型的攻城火炮,过于笨重,遇到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后勤押送也是大问题”

“同样,守军的城防炮,口径更大,威力更强,汉中和襄樊一线,关城重重,伤亡不会小”

顿了一下,金光再次看了看龚铭,点了一下头,再把戒尺指向江淮一带,继续说道:

“所以说,龚侍郎说的对”

“我朝将来北伐,确实是应该效仿太祖皇帝,选择东线北伐的战略”

“守江必守淮,整个江淮地区,是古往今来,大战役最频繁的地方,远超中线和西线”

“江淮地区,位于全国的腹部,跨过长江就是江南,西进就是湖广,北上就是山东,河南中原等战略要地”

“整个江淮地区,水网密布,南面是长江,穿过山东就是黄河,里面有淮水、涡河、泗水和京杭大运河”

“特别是徐州,也就是古代的彭城,黄河夺淮入海,周围河流湖泊密布,已经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因此,我朝更应该先定江南,定鼎南京,再伺机北上江淮,驱除鞑虏,光复华夏”

没错,兵部右侍郎金光,继续给兵部左侍郎扶纲,一顿猛夸赞。

当然了,话里话外,他也添了不少自己的东西,就是把江淮地区的重要性,说给了朱皇帝听。

且,他特意指出,江淮地区,是古往今来,大战役决战,发生最多的地方,远远超过汉中和襄樊地区。因为江淮地区,水网密布,水路交通太方便了,四通八达的,后勤压力也比较小。

更重要的事,河流湖泊多,水系太密的话,有利于南方政权,船多水手多啊,运输太方便了。

“但是”

有因果就有但是,说完江淮以后,站在前面的金光,话锋一转,不再理会龚铭了,而是看着朱皇帝,满目自信,大声说道:

“有一点,微臣不赞同”

“那就是立刻出兵湖广,快速挥师南下,定鼎南京旧都”

“微臣倒是认为”

“我朝的当务之急,是少量增兵湖广,拖住湖广的战事,就行了”

“陛下的主力大军,则是应该快速回师云南,休养生息,整顿西南五省,还有缅甸中南半岛”

没错,前面夸的有多猛,后面的反对,就会的有多狠。

打擂台嘛,肯定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否则金光也不会站出来,直接弃子认输算了。

这种名利场,如果一个谋士出身的重臣,都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战略,更不敢站出来打擂台。

那就不好意思了,外宽内忌的朱皇帝,肯定会立刻弃用金光,哪里凉快,就待哪里去。

道理很简单,坐上龙座的大明皇帝,日理万机,日夜操劳,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大战略啊。

收拢那么多谋士,能臣干吏,重臣大将,不就是为了分担国事吗,既然没胆子站出来,留着干啥。

“第一点,微臣说一说,回师的重要性”

“微臣记得,陛下的成名之战,就是磨盘山的伏击战”

“就是那一战,陛下封神之战,彻底打断了,满清西征大军的脊梁骨”

“但是”

“距离那一战,仅仅过了9个月时间而已,时间太短了,西南五省的民心,还没有彻底稳下来”

“且,陛下一直在外征战,远离昆明首府,纵横东西几万里,也到了回朝的时候了”

“还有,将乏兵疲,将士们的思乡心切,私底下怨气不少,容易造成军心不稳”

“再有一点,中南半岛的上中缅甸,阿拉干,旧港府,也是第一次拿下来,需要陛下坐镇昆明府,威慑整个中南半岛”

这个金光,哔哩吧啦,说一大堆,着重说明回师的必要性。

他还是聪明人,先把朱皇帝夸赞一顿,特意说了磨盘山一战,说那是朱皇帝封神之战啊。

同时,他更是隐晦的提醒,告诉朱皇帝,距离上一次满清兵围滇西,也就是9个月时间。

那个时候,满清的10万西征大军,就差那么一点点,就灭了大明王朝,可见形势之危急。

如今,朱雍槺皇帝,反攻彻底拿回了西南五省,还新增了缅甸,阿拉干和旧港府。

关键是,仅仅过去了9个月而已,整个西南六省,所有的普通官员和老百姓,可能都魂魄未定啊。

所以说,不要嘚瑟,赶紧回师昆明,比东征湖广和南京更重要,否则的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降人出身的金光,谨小慎微,胆颤心惊的过日子,肯定想的比龚铭多,更细致。

即便是劝谏朱皇帝,也是小心翼翼,拐着弯绕着路,隐晦的提醒,要小心后方啊,不要被胜利迷惑了眼睛。

“至于湖广战场”

“微臣的意思,以少量增兵为主,”

“只要能压过,湖广满清的兵力,就够了”

“首先,我朝的主力大军,需要休养生息,蓄势待发”

“从2月份开始,陛下的大军,东西南北,来回折腾,征伐两广和缅甸,纵横几万里,早就疲乏了”

“要知道,收回来的拳头,再打出去,才能更有杀伤力”

“军队也是一样,修养好了,再打出去,战斗力才能翻倍爆棚”

“还有一点,朝廷的大军,一直在打仗,一直在扩编,几万里的后勤,早就吃不消了”

“更何况,我朝的主力大军,就在昆明首府,距离湖广前线很近,可快速跟进增援,耽误不了战事”

从2月份开始,朱雍槺的军队,从7千多人,一直膨胀到二三十万大军。

期间,更是来回折腾两广和缅甸,几万里征途,如果不是监国和皇帝亲征的话,估计早就崩了。

军队也是人,将士们不是铁人啊,后勤民夫丁壮,也要跟不上消耗啊。

反正,湖广和昆明之间,就隔着一个贵州省,倘若湖广的明军,万一输了,或者崩了。

坐镇昆明首府的朱皇帝,也可以快速发兵增援,贵州、四川和广西,都可以增兵啊,很方便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