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659章 忠贞营到了(下)

“哎”

“别提了,烦死了”

昆明府,会同馆的议事大厅里,小老虎李来亨,看着疑惑不解的靖国公袁宗第,深叹一口气,烦躁的很。

他的嫡女,才13岁啊,青春嫩滑,就要入大明后宫,侍候杀伐果断,血性狠辣的老武夫皇帝,于心不忍啊。

“两刻钟以前”

“下面的护卫来报”

“潘公公,洪总督,蒋巡抚,毛御史,全部被皇帝召走了”

“还有涪侯之子谭益,带着川南的一大批战将,也都被陛下召走了”

潘公公,就是忠贞营的监军潘应龙,来自大明皇室的司礼监。

前年,去年,满清十万大军入侵大西南,一路平推过来,永历朝廷直接崩盘了。

迫不得已之下,朱由榔下旨,大学士文安之,近侍潘应龙,北上四川夔东,宣旨夔东十三营,进攻重庆的清军,意图切断吴三桂的后路。

洪总督,就是总督洪淯鳌,总督两粤、滇、黔、晋、楚、豫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

从这个官职上,就可以看出来,大明永历朝廷有多混乱,一团乱麻啊。

文安之,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

所以说,那时候的六部尚书重臣,外面的封疆大吏,有很多都是官职重复,号令不一。

蒋巡抚,就是四川巡抚蒋尚膺,奉朱由榔的皇命,一直驻守在夔东,其目的不言而喻了。

同样,四川的巡抚,崇祯末年,到永历十六年,先后任命很多人,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乱的一塌糊涂。

毛御史,就是都察院佥都御史毛寿登,兼兵部右侍郎,是永历朝廷派往夔东,算是真正的监军。

没错,在梧州府的时候,下定决心回师昆明,整顿朝廷的朱雍槺,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召回川南的一众官员和监军。

除了成都府的方献廷和各个大将,重庆的文安之和一堆大将,其他的明朝重臣和监军,全部叫回来了。

留着干什么啊,不干正事,浪费粮饷,又惹的忠贞营反感,何苦来着。

如果,忠贞营真的要造反,早就动手了,大明朝廷任命的一些官员,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难,难,难啊”

“两位世叔,俺是真的难啊”

“夔东太穷了,咱们太难了,走投无路啊”

“还有,咱们都到了这里,万一出一丁点变故,家里的老兄弟们,就惨了啊”

看着面面相觑的两个老将,小老虎李来亨一脸的便秘,继续开口无奈抱怨。

担心啊,忧虑啊,万一朱皇帝翻脸不认人,他们这些闯王系余孽,就是待宰羔羊。

夔东太穷困了,待在里面的忠贞营,只能勉强活下去而已,要想壮大再冲出大山,无异于痴人说梦话。

刚开始,收到这个圣旨的时候,惊恐惊诧啊,他们就开会,找四川的文安之、潘应龙等人。

商议了大半天,到底该哪些人去云南,哪些人留守夔东,又该准备哪些礼物等等。

没几天,阵容更大了,高桂英都出动了,带着留守的袁宗第和刘体纯,还带了李采薇,都来到了重庆前线,劝说李来亨。

大家都知道,此去昆明,风险非常大,但是机遇更大啊,一旦成功,收获满满。

道理很简单,这是十几年来,穷困潦倒的忠贞营,翻身洗白的最好机会,泼天富贵机遇啊。

“小老虎”

“别急,放宽心”

看着满脸忧虑的李来亨,坐立不安的样子,反应过来的袁宗第,经验老到的很,连忙站出来安慰一句。

他非常理解李来亨,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寝食难安。

李采薇是他的心肝宝贝,年仅13岁,夔东的忠贞营,更是闯王系最后的精华,哪一个都舍不得丢掉。

“老夫要是没猜错的话”

“陛下也就是例行召见,不存在歹念”

“一路上,关于这个朱皇帝,老夫也想了不少”

“以前就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宗室亲王,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但是,在滇西边境的时候,磨盘山一战封神,从此扬名天下,威名赫赫”

“这一年来,打仗是没的说,南征北战,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同样,后方的大明朝廷,也打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一副兴兴向荣,中兴大明的趋势”

“特别是大西军,也就是以前的八大王旧部”

“在印象中,咱们这个皇帝,除了战场上,砍杀满清降兵降将”

“内廷和以前的兵将,都是比较宽容的,不存在打压异己,杀伐过重的事情”

“所以说,如此精明的大明皇帝,召集旧臣商议,很正常的事情,就是例行公事”

“同样,更加证明,这个朱皇帝,对咱们足够重视,希望了解更多,减少之间的误会和尴尬”

老辣的袁宗第,打仗几十年,从一个小青年,干到现在的白胡子国公爷。

看过太多的风风雨雨,血腥战场,惨淡人生,其眼界和想法,肯定不是中年人李来亨,可比拟的。一个人的品行如何,要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才能真正的了解。

特别是大明朱皇帝,一纸召见,关系到夔东忠贞营,十几万军民的生死啊,袁宗第肯定想的比较多。

在他眼里,这个大明中华皇帝,比以前的所有大明皇帝,都英武圣明,绝不会干自掘坟墓的事情。

如此精明的皇帝,肯定会先召见大明的正统属臣,先了解一番忠贞营,再对症下药嘛。

很明显,朱皇帝刚刚回来,没有接见别的大臣,更没有上朝,而是召走忠贞营里的明臣,这是要摸底啊。

毕竟之前,大明皇帝和朝廷,和闯王系忠贞营之间的恩怨,太久远了,太复杂了。

如果真要动手的话,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太麻烦了,反正云南都是大明的地盘。

更何况,他们来之前,也是做好了诸多准备,留守的军队够多,还有一堆大将坐镇后方。

一旦事不可为,或朱皇帝下刀子,后方立马翻脸,甚至是投靠满清。

“小老虎”

“你过于忧虑了,多心了”

袁宗第安慰结束后,另一个老武夫猛人郝永忠,也放下茶杯,跟着站出来,继续安慰李来亨。

别看他是猛将出身,肌肉发达,膀大腰圆,就没有脑子,傻蛋一个。

明末混战几十年,傻子兵将,早就死光了,骨头渣子都不剩,坟头树都参天了。

运气这种玩意,用一次是命好,祖坟冒青烟,次数多了,佛祖来了也挡不住,必死无疑。

“第一,陛下主动送粮饷”

“十几年来,从弘光年间开始,你们谁遇到这种好事?”

“那时候的咱们,跟流浪狗似的,满清鞑子,几万里大追杀,明廷的文臣武将,全面排挤打压咱们”

“那时候的咱们,吃一顿饿两顿,什么时候见过足粮足饷,一分不少的拨付?”

“第二,陛下很宽容”

“知道咱们有所顾忌,考虑到咱们的安危,特意下旨,允许咱们可以带1千护卫进入云南”

“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要知道,黔国公,刘世子他们回朝,身边的护卫,也就是200人左右”

“其三,沿途州府县官员的态度”

“你们都看到了,各州府的官员,还有沿途的驿站,辎重饮食驻地,都准备的很好,尽力满足咱们的需求”

“最后,还是陛下的态度”

“圣旨里面,明明白白,说的很清楚了,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要摒弃前嫌,同心协力,抗清杀鞑子”

“所以说,老夫认为,陛下确实是英明神武,心胸宽广,能海纳百川”

当年,在湖广的时候,郝摇旗通知明朝,李自成已经死于九宫山,因此被隆武帝赐名为永忠。

所以说,这个郝永忠对明朝的态度,向来比较友善。

同样,经历那个动荡岁月的血腥沙场,他们更清楚,明朝文臣武将对忠贞营的打压和排斥。

不对比是不知道,一旦对比起来的话,他们才知道朱雍槺的诚意。

朱皇帝不顾重臣的反对,主动下拨粮饷,入朝觐见,也可以带上千的护卫,这些都是泼天的恩赐。

还有沿途的安排,如果没有朱皇帝的特意指示,各州府肯定不会配合,轻者懒得搭理,重者驱逐赶走。

当然了,李来亨和袁宗第他们,也很懂事,每人只带了200护卫,没有脑子发热,带上千人入滇。

都是沙场老武夫,心中明白的很,几百人和上千人,没什么两样,真要动手的话,结果都是一个样,全部围杀。

“小老虎啊”

最后,看着李来亨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老辣的袁宗第,再次站出来劝解道:

“既来之,则安之,咱们就等着召见吧”

“估计,也就是三天以内的事,很快的”

“还有啊”

“你想一想啊,咱们再怎么不济,也比尚可喜好吧”

“他是啥人啊?”

“20多年前,这个家伙就在关外,投降了满清鞑子”

“20多年间,从关外杀到关内,血腥残暴,屠杀了多少明军,虐杀了多少无辜百姓啊”

“即便是如此,英明神武的朱皇帝,还是收降了他,还有他的兵马,甚至封了侯爷爵位”

“可见,如今的大明皇帝,确实是心胸宽阔,能海纳百川啊”

“所以说,别多想了,等着吧”

没错,这个老武夫,久经风雨的老匹夫,看的比谁都明白。

没错,可怜的尚可喜,头顶冒绿光的绿帽王,绿巨人,又一次被人拎出来了,拿来做对比观赏。

没错,这就是朱雍槺的英明之处,忍着吃粑粑屎的恶臭,也要把尚可喜,还有他的天助兵收下来。

好处太多了啊,兵马钱粮,那都是现成免费的。

更重要的是,要给天下的绿营降兵降将,立了一个高大上的标杆,都投过来吧,朕可以既往不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