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711章 朱皇帝开喷了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711章 朱皇帝开喷了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嘿嘿”

“朕就在这里,也想问一问”

“朕这样做,到底是对不对?”

“诸位爱卿,放心吧”

“今天的大朝议,可畅所欲言,朕绝不会记小本子,更不会怀恨在心”

龙座上的朱皇帝,拄着大砍刀,嘿嘿直笑,没有半点的尴尬,更没有开一丝的玩笑。

没错,朱皇帝自认为,这个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有这个资格,坐稳这个位置。

但是,他不想重蹈覆辙,崇祯皇帝,弘光皇帝,隆武皇帝,邵武皇帝,永历皇帝,都是前车之鉴。

大明国祚,既然到了王朝末世,那就证明,很多的国策,规章制度,都出了问题,需要改变很多。

所以说,朱皇帝第一次大朝议,就是顶盔掼甲,就是想向朝臣宣布,他朱雍槺要改变很多东西。

不服从的可以,要么滚蛋,要么死在自己的大砍刀下,谁都不能阻止自己。

“哐哐哐”

半晌后,环顾下面的勋贵群臣,一个个还是低头不做声,朱皇帝左手上的雁翅刀,再次重重的顿了一下。

没错,官场如战场,大鱼吃小鱼,前面的勋贵和重臣们,都没有发话,后面的小官,更是低头作死。

而前面的重臣们,那个不是人精啊,跟朱皇帝打交道,都不知道多少回了。

这帮老狐狸,眼见朱皇帝身穿甲胄,开展自己的第一次大朝会,就知道今天要遭了。

如今,又让群臣说话,这不是明摆着,又是钓鱼执法嘛。

“好”

“既然你们都不说,那就朕,自己说说看”

“今天,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朝会”

“现在,朕就跟你们说一说,什么是朝廷的规矩”

“身披甲胄上朝,怎么了?不合时宜?不合礼仪?”

“呵呵”

顿了一下,呵呵一笑,发现下面已经有点骚动了,朱皇帝表情一肃,斩钉截铁的继续说道:

“朕告诉你们,朕说的话,就是规矩”

“礼仪能当饭吃嘛?能给朝廷带来粮饷,还是能变出千军万马来?”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仁义之君,仁德之君,君仁臣直,宽厚仁慈,慈眉善目,菩萨心肠,妇人之仁”

“呵呵”

“甲申天变以来,大明没了几个皇帝,宗室死伤殆尽,更有无数的忠臣志士,惨死在满清的铁蹄之下”

“朕的大明王朝,以前的京都在北京,然后北京没了”

“朝廷退守太祖的应天城,满清的铁蹄紧随南下,南京也跟着没了”

“接下来,福州,广州,肇庆,武冈,安隆、、、”

“呵呵”

“朝廷一路奔跑,一路逃亡,首府是一个,接着一个,全部丢完了”

“有些人,身为大明朝廷的文武重臣,吃着老百姓省下来的口粮,领着朝廷的俸禄,却是整日饮酒作赋”

没错,大明的文官,很厉害,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就是代表。

当然了,现在的大明朝,已经没有什么东林党了,那玩意在江南的时候,就被满清制服了。

但是,东林党的恶心,文官的传统还在,整日饮酒作赋,混吃等死的人,大有人在啊。

否则的话,朱由榔逃亡缅甸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多勋贵文臣,装聋作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同样,歪脖子树皇帝,崇祯大帝,被流贼困在紫禁城,绝望的时候。

就说了一句,流芳百世的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可见那个时候,身为大明皇帝,刚愎自用的朱由检,是多么的无奈,对朝臣是多么的绝望。

整个朝廷,濒临灭亡的时候,还有一大堆朝臣,竟然反对南下,甚至是皇子也不让走。

这就直接导致了,南方的野心家,权臣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随意拥立天子。

这就是南明朝局混乱的根源,军阀割据,号令不一,见死不救,抗清局面,混乱不堪。

当然了,最大的责任人,还是歪脖子崇祯大帝,太刚愎自用了,不懂的帝王心术。

“咳咳”

“好,好,好”

“既然你们,还不说,那朕就不客气了”

顿了一下,眼看着下面的几百人,还是没人吭声,满脸黑线的朱皇帝,再次重重的咳了两声。

没错,今天的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就是来喷人,立规矩的。

“朕还想问一问”

“有些人,身为朝廷勋贵,重臣大将”

“眼看着,朝廷的京都,首府,一个个的丢掉”

“整个大明朝廷,文臣武将十几万人,被鞑子追的满天下逃亡,最后都逃到边境了”

“难得,身为重臣的你们,不羞愧吗?不觉的丢人吗?你们还有一丝的脸面吗?”

“朕身为大明的皇帝,正统的天子”

“肩负着光复华夏,驱除鞑虏的重任,身穿甲胄,又怎么了”

“有些人,倘若有那个本事,用自己的嘴皮,去说服满清鞑子,退出朕的九州大地”“朕可以立重誓,现在就给他一个国公爷,改不拖欠,世袭罔替”

“怎么?没这个胆子吧”

“所以说,非常之时,所谓的仁义之邦,才是真正的不合时宜”

“仁德仁义,说服不了满清,也谈不回大明的万里江山,更拿不回朕的南京城,北京城”

没错,朱皇帝就是开喷,他的开场白,就是要先喷个够。

大明王朝,前面的80年,国力强盛,文治武功更是不错,打下了不少疆土。

但是,真正进入由盛转衰的时间,就是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战神朱祁镇的朝廷。

没错,那一次大战役,大明王朝输了,但后面的京城保卫战,大明打赢了。

为首的功臣,就是大名鼎鼎的于谦,可谓是力挽狂澜,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大明朝廷。

但是,也就是那一场京城保卫战,文官拿掉了武将的统兵权,导致文武失衡,从此失去开拓疆土的能力。

甚至是,一个个祖宗宝地,纷纷丢失,河套地区,关西七卫,三宣六卫。

大名鼎鼎的旧港府,后世的风水宝地,海上贸易的关键点,就是那时候丢失放弃的。

所以说,朱雍槺的朝廷,一定要改变文强武弱的局面,恢复文武分治的优良传统。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也承认,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仁义之邦,是中华五千的优良传统。

但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满清赶出去。

待将来,大明再次进入盛世的时候,才会慢慢的回过头,捡起那些仁义之邦,去同化教化蛮夷之邦。

“陛下圣明”

“陛下威武”

“吾皇万岁”

“大明万年”

没办法,被朱皇帝喷了一刻钟的朝臣们,领头的黔国公,六部重臣,再也不能淡定了,吩咐站出来。

对的,他们早习惯了朱皇帝的作风,强悍强硬,深思熟虑,逮着了就一击必杀。

同样,他们这些人一动,后面的几百人,也紧随其后,开始山呼万岁,圣明英明啥的。

很多朝臣都傻眼了,内心炸裂啊,惊诧不已。

他们是第一次遇到朱雍槺,更是第一次见登基后的朱皇帝,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么一副模样和态度。

太强势了,太能喷了,直接骑脸输出,喷他们这些朝臣,不作为,混吃等死的玩意。

但是,他们更害怕,因为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几百年难得一见啊。

当然了,还是有一些装死作死的,就是最前面的宗室王爷,还有一些,彻底边沿化的勋贵朝臣。

一个个装模作样,跪的不像样子,喊的不够响亮,眼神更是充满了不屑。

“呵呵”

“万岁,圣明,英明,威武”

“呵呵”

“朕可活不了一万年,那可是妖魔鬼怪”

“朕告诉你们,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今天,朕再立一个规矩”

“新朝初立,那就要新朝新气象,改变朝廷以往的陋习”

“五军,五寺,六部二十四司,都察院,三司,三法司,朝廷的所有权力部门,都要动起来”

“文治武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杜绝推诿扯皮,态度懒散,混吃等死的局面”

“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朝廷的效率”

“朕的大明朝廷,不养闲人,更不会养废人”

“吏部和都察院,都要动起来,万历皇帝的考成法,不能成为一张废纸”

“不想好好做官,不为朝廷勠力办事的人,可以告老还乡,朕的内帑,会赏赐盘缠”

两世为人的朱雍槺,做了8个月的监国和皇帝,已经很了解这个朝廷。

一句话,效率太低了,即便是跟后世没得比,也是差的一塌糊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朱由榔逃亡缅甸,带走了200多号勋贵和朝臣,也算是小半个朝廷了。

但是,在永昌的时候,朱雍槺接手朝廷后,照样运转良好。

这就说明了,有很多问题,朝廷里的有一些人,在磨洋工,推诿扯皮,消极怠工,甚至是混吃等死。

所以说,新朝新局面,朱雍槺的朝廷,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今,满清鞑子,霸占了大部分的国土,还有江南湖广等赋税人口重地。

朱雍槺的大西南朝廷,要想打赢满清鞑子,精兵悍将少不了,更缺不了丁口赋税,还有高效运转的朝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