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848章 大明番薯王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848章 大明番薯王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呼哧、、”

茅草屋内,四方桌子上,老辣的张煌言,深吸一口气,缓解一下,内心中的激动和自豪。

是的,说起大西南的朱皇帝,这个抗清大英雄,那是一个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试问一下”

“诸位老兄长”

“如此圣明,英武的大明皇帝”

“可不是胆小懦弱,昏庸无能,妇人之仁啊”

“如此圣明,怎么可能被郑氏拿捏,入厦门这个巨坑”

顿了一下,环顾三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都是一脸凝重的表情,张苍水点了点头,继续开口说道:

“你们要回想一下”

“这十几年来,厦门郑氏,又是如何对待大西南的”

“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满清听了都是瑟瑟发抖”

“大胜之下,李晋王的兵马,南下攻打两广的时候,两次邀请郑氏出兵”

“可是,厦门郑氏,又是如何做人的?”

“两次诚心相邀,两次承诺同意,两次临时再毁约,两次功亏一篑啊”

是的,福建厦门郑氏,就是一个军阀集团,风吹两边倒,卖队友的高手。

当年,强势的大西军,战功赫赫的李晋王,两蹶名王,震惊整个九州中原大地。

携大胜之势,南下两广,特意邀约福建的郑氏,一起攻打广东的尚可喜。

这个延平王,心中肯定是非常忌惮,强大的大西军,还有战功赫赫的李晋王。

迫不得已之下,身为大明的臣子,只能在表面上,答应李晋王的邀战。

但,到了关键的时候,郑氏又毁约了,硬是不出兵,坐看李晋王两次兵败,功亏一篑。

“还有,去年的时候”

“满清大军,三路打穿了整个大西南,永历朝廷,濒临灭绝了”

“这时候,厦门的郑氏,又在干什么呢?”

“对吧,又是没有出兵,攻击两广大后方,策应大西南反攻”

“最让人气愤的,是调转大军的枪头,直接北伐南京,弃大西南朝廷而不顾”

对事不对人,老辣的张煌言,也是实话实说,一把掀开了延平王的虚伪。

是的,抗清十几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还是对去年的北伐,耿耿于怀,心中长满了倒刺。

福建的延平王,舟山的张苍水,都自诩是大明的忠臣志士。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张煌言自己,肯定是做到了,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但是,福建的郑氏,就没那个资格了,毕竟,他们做的事情,太混蛋了。

以前,延平王坐在厦门,放李晋王的鸽子,还能说是政见不同,派系有别。

但是,满清平推大西南的时候,形势就不一样了,那是要断大明的国祚啊。

这时候,手握重兵的延平王,又是再一次,不理不睬,坐看大明国祚灭亡。

“更何况”

“陛下的大军,南征北战,几万里征途啊,攻城略地”

“即便是铁人军队,也得停下来,歇一歇吧”

“那个时候,如果再同意出兵福建,一个不小心,就是崩溃的边沿”

“试问一下”

“如此勇武圣明的陛下,深知厦门郑氏的为人”

“怎么可能,会同意出兵福建,入厦门郑氏的巨坑啊”

“诸位啊、、”

“陛下年仅20岁,是弱冠之年,但也没那么傻的”

说完后,老辣稳重的张苍水,还特地的,对着西南方向,双手抱拳,深躬一下,以示心中的敬仰。

是的,自从前年,他接受了永历皇帝的委任,就是大西南明朝的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食君禄,忠君事,身为人臣的他,不敢忘了根本。

是的,大西南的明廷,没有给他粮饷补给,更是没有兵械军队补充。

但是,别忘了,张煌言的大旗,是打着大明朝廷的旗帜,官印也是大明兵部尚书,这就够了。

如今,强势的大明中华王朝,继承了永历王朝的正统。

很自然的,他张煌言,身为大明的忠臣,就该替大西南皇帝说话,这叫立场坚定。

“哎”

看着长篇大论,侃侃而谈的张苍水,卢若腾、徐孚远和沈佺期,三个白发大佬,唯有无奈的摇头,露出一脸的苦笑。

想不到啊,大名鼎鼎的张苍水,竟然如此推崇,大西南的弱冠皇帝。

同样,又是如此贬低,看不起厦门的郑氏王爷,满脸的不屑。

沉默了一会,还是那个徐孚远,徐阶的嫡系后人,看着对面的张苍水,开口说道:

“苍水啊”

“老夫几个,两鬓斑白,活了一大把年纪,早看透了生死荣辱”

“说说看吧,你有什么打算”

“老夫相信,以你的谋略智慧,远见卓识,绝不是那种引颈就戮,任满清宰割的蠢货莽夫”

“说出来吧,让老夫几个,也参详一二”

徐孚远相信,眼前的张苍水,拿出了宝剑,抬出了棺材,表明了立场坚定。

又哔哩吧啦的,说一大堆,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是江浙义军的扛把子。如果,这个张苍水,是蠢货莽夫,那江浙义军,早就不存在了,被满清狗子,屠戮殆尽。

“好”

看到三个老顽固,终于不再劝说南下了,张苍水也是松了一口气,重重的回了一个好字。

不容易啊,费尽口舌,甚至黑漆漆的棺材,都抬出来了。

“这样吧”

“先说一说,南下的弊端吧”

“刚才,复斋说了,延平王愿意归还鲁王殿下的旧部”

“这一点,是就有待商榷的”

“这么多年以来,平夷侯,肃虏伯,平西伯,荡湖伯兄弟,他们的旧部兵马”

“老夫要是没猜错的话,肯定都被兼并,分化的差不多了”

“即便是归还我等,也是于事无补的”

“真正的忠贞之士,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能用的兵将,少之又少”

“你们一直在那边,应该更清楚这一点”

说到这里,张煌言还左右看了看,发现他们的眼神,都有一点点微微躲闪。

是的,十几年来,江浙的抗清力量,损失惨重,能留下来的,本来就不多了。

这些鲁王旧部,奉鲁王的命令,全部南下福建,归延平王调遣指挥。

但是,他们过的并不怎么样,头铁的,不听话的,早就被清理完了,这些都是军阀的常规手段。

其中,名气最大的定西侯张名振,就是如此,突然暴死在军营里,死的不明不白。

“延平王”

“这个时候,提出这种,看似优待的条件”

“其实,真正看中的,并不是老夫,也不是浙江义军,兵马寡众”

“真正的,是需要这杆江南抗清的大旗帜,还有身后的整个江南抗清力量”

“他这是想拉拢咱们,增加筹码,去跟大西南的朝廷,分庭抗礼啊”

“所以说,老夫即使是死,也不能南下,成为郑氏的手中刀,引起大西南朝廷的猜忌”

“说不定啊,将来的某一天,朝廷就打出来了”

“到时候,咱们的所作所为,陛下肯定是要清算的,包括所有的江南直隶人”

说到这里,张苍水就暂时闭嘴了,留些时间,让他们三个好好消化一下。

没错,跟延平王打交道十几年,算是看透了这个人。

尤其是北伐之后,把江浙义军,当做垃圾一样,随意丢弃,根本看不上一眼。

如今,又开出这种条件,正是应证了,事事反常必为妖啊。

道理很简单,还是大西南朝廷的原因,太强势,太能打了,那个朱皇帝是有实权的。

郑氏海盗集团,北伐惨败,龟缩在厦门,心惊胆颤了,想拉拢江浙势力,以便将来对抗大西南。

“啪、、”

白发苍苍的卢若腾,一掌拍在桌子上,猛的抬起头,目光阴沉,盯着从容的张苍水,大声质问:

“手中刀?”

“对抗大西南?”

“拉拢,打出来,大清算?”

“仓水,咱们义军怎么办?鲁王还在金门啊”

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所有的疑惑不解,也都连上了。

难怪啊,向来强势的延平王,突然扭转了态度,对鲁王旧部,变的关怀之至啊。

原来啊,这个延平王,是感受到大西南的压力,太强势的帝王。

这么一搞,就是把浙江抗清力量,变成郑氏的手中刀,去垫背硬扛朱皇帝的怒火啊。

想到这里,这个前兵部尚书,也是浑身发冷发颤,惊出了一身冷汗。

“哎”

“鲁王殿下啊”

“这个才是最麻烦的,投鼠忌器啊”

“老夫可听说了,岛上的人,已经有人叫殿下,是番薯王了”

“倘若不是担心殿下的安危,老夫也会劝你们留下来的,别去厦门了”

“这就是咱们,最大的破绽,怎么说,也是撇不清关系的”

说完后,老辣的张苍水,脸色又变的阴郁无比,眉头都卷成了麻花。

是的,一场北伐大战,他看透了延平王的军阀本质,也看透了郑氏缺乏坚决的抗清决心。

今天,张煌言看到三个鲁王旧臣,德高望重的前辈,也想劝他们留下来,趁机脱离郑氏的掌控。

但是,没辙啊,江浙义军,最大的牌面,鲁王殿下,就在金门岛,跑不掉的。

更惨的事情,张煌言听说了,岛上的鲁王殿下,缺少米粮,竟然天天吃番薯,被人戏称为番薯王。

是的,这也是张苍水,痛恨福建郑氏,另一个主要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