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867章 宁夏刘芳名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867章 宁夏刘芳名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浙江,舟山群岛,悬山小荒岛上,一个小茅草屋里。

“嗯”

看着自信满满的朱皇帝使者,旧港侯张苍水,嗯的一声,无奈的点了点头。

心中感慨不已,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说的就是江浙义军,屡战屡败,残兵败将啊。

没办法,一个梁化风,在江浙义军眼里,就是一座小大山,崇明岛,更是过不去的长江要塞。

但是,在大西南朝廷的眼里,这个梁化风,也就是一个普通猛将而已,没啥大不了的。

“接下来”

“老夫就说一说,常州府和镇江府”

自嘲了一会后,张苍水就不再理会唐平了,把目光指向崇明岛的上面,继续解说到:

“这个常州府”

“上面有镇江要塞,下面有苏州驻防营”

“所以,常州府的兵备,反而是最少的,最弱小的”

“现在的镇守大将,叫刘芳名,宁夏人,就任江南右路总兵官”

“麾下的兵力,有左中右三个标营,兵力3600人”

“当然了,还有绿营兵,也是3千人”

“所以说,这个常州府,总兵力大概是6600人左右”

看地图就知道,这个常州府的位置,是比较尴尬的。

上面有镇江,下面是苏松,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点,咽喉之地。

唯有中间的常州,不上不下,所以,满清也不怎么上心,驻防的兵力,比较少,仅仅六千多人。

没错,这都是常识问题,明军或义军,要攻打江南,首选的地方,肯定是长江口,或是南京城。

中间的常州府,即便是丢了,上面镇江和下面苏松,也可以南北夹击,很容易收复。

事实上,也是如此,鲁王旧部和郑氏集团,攻打江南的时候,从来没打过常州府。

“去年的北伐之战”

“这个刘芳名,跟在梁化风后面,在南京城下和崇明岛,都立了不少战功”

“因此,他也得到了岳乐的器重,成为常州府的主将”

“不过,很明显,这个刘芳名,不如梁化风器重”

“主要原因,还是出身的问题”

“这个刘芳名,降清之前,是宣府柳沟的总兵”

“甲申天变的时候,狗贼刘芳名,就投降了李闯王,一起跟着杀进了北京城”

“鞑子入关以后,打赢了一片石之战,占领了京城,这个狗贼又投降新主子,做了满清的狗奴才”

“随后,被满清任命为宁夏总兵,一直镇守在那里”

“前年,满清开始西征,抽调了不少江宁的兵马,导致江南空虚”

“于是,满清就抽调这个狗贼,从宁夏南下,驻守在江宁城,归郎廷佐调遣”

哔哩吧啦的,张苍水像是竹筒子倒水一样,哗哗哗的说了一大堆。

这就是他的价值,抗清十几年,对整个大江南的形势,清清楚楚,了如指掌。

狗贼刘芳名,以前是大明的总兵,后来投降了李闯王,接着又投降满清鞑子,变成了三姓家奴。

同样,这也是满清最忌讳的一类降将,投来投去,根本没有忠心忠诚可言。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梁化风了,这个顺治朝的武状元,从一而终,一直忠心满清鞑子。

北伐南京一战,崇明岛一战,他们的战功,其实都是差不多。

但是,最后恩裳的时候,梁化风直接升了苏松提督,刘芳名还是一个普通总兵,兵马少了一半。

没办法,明末清初几十年,明军、农明军和清军,一个个战将,投来投去,风吹两边倒,鞑子也害怕了。

尤其是现在,尚可喜投降了大明,开了异姓王投明的先例,满清更是忌惮汉将了。

“刘芳名”

“刘芳亮”

“他们是兄弟吗?名字太相似了”

“刘芳名是宁夏人,那个刘芳亮,应该也是关中人”

听到这里的唐平,眉头一皱,突然又插了一句话,再拱了拱手。

没错,这都是职业毛病,出身锦衣卫,最喜欢调查别人的**,以便将来的某一天,万一用得上。

同样,刘芳名他是没怎么听过,但听过大名鼎鼎的刘芳亮,那是李闯贼的大将侯爷。

所以说,灵机一动的他,很自然的,脱口而出,就问了一句,他们是不是兄弟啊。

“呵呵”

听到这话的张苍水,终于不再绷着脸了,呵呵一笑,拱手回道:

“唐将军,你多虑了”

“刘芳名是宁夏人,刘芳亮应该是西安人”

“两人之间,中间隔着延绥,陕西,几千里的路程呢”

没错的,眼前的朱皇帝使者,应该是30岁不到的样子,确实是个武夫啊。

很明显,对全国的山川地理,还有一些名人的资料,收集掌握不够啊。

同样,这也证明了,大西南的朱皇帝,底蕴不足啊,手头上能用的人,其实是不足的。

道理很简单,这种招抚收编江浙义军的大事,至少也要派出一个六部重臣,或是文官系统的人。不过,想了一下,他也就释然了,大西南朝廷的格局,问题不小啊。

朱皇帝没有派出文臣,或是考虑到派系的问题,那帮西南文人,不愿意接纳江南人。

因此,迫不得已,担心坏了大事的朱皇帝,只能用锦衣卫联络这边。

当然了,这也让旧港侯张苍水,更是坚定了投诚朱皇帝,让大江南的文人,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

“咳咳”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言的老头子卢若腾,也适时的咳嗽两声,站出来拱手行礼,小声说道:

“唐将军”

“老夫想提醒一下”

“这个刘芳名是宁夏人”

“以前在宣府和宁夏,都做过总兵,现在是满清的江南右路总兵”

“十几年来,跟着满清鞑子,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

“就像去年的大战,他和梁化风的战功,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这就是锦衣卫的突破点”

“将来,即便是不指望他起兵反清,能驻足观望,其实就很不错了”

没错,这个老头子,眼睛贼亮的很,知道唐平的想法。

肯定在打刘芳名的主意,就跟刚才的祖永烈和马逢知一样,想劝降或是联络上。

道理很简单,张苍水刚才都猜出来了,朱皇帝打算东征北伐了。

这个唐平,是江浙这边锦衣卫的负责人,肯定想立大功的。

到时候,明军兵临大江南,如果能策反一些清将,或是劝他们驻足观望,锦衣卫就立大功了。

就像这个刘芳名,做过大明的总兵,投降过李闯王,又做了满清的总兵。

但是,十几年来,兢兢业业,却是一直是原地不动,官职上没有一丝的晋升。

甚至是,连一个新人梁化风都不如,肯定会一肚子的怨言和不满,这就是突破点啊。

“如今”

“大西南的朝廷里,有不少的大西军旧将,忠贞营也入朝了”

“老夫要是没猜错的话,朝廷里有一大堆延绥,陕西和宁夏的文臣武将”

“李晋王,就是延绥榆林人”

“前工部尚书王大人,也是延安府肤施人”

“巩昌王白将军,好像也是延绥榆林人”

“淮国公马将军,就是陕西平凉府人”

“本朝立国以来,陕西、延绥和宁夏,都是九边重镇,军中势力,盘根错节”

“这些大西北的边防重镇,相距几百里,都是比较近的,总兵参将武将,相互熟悉的很”

“锦衣卫完全可以禀告陛下,联络那些大将,找出一些其中的关联”

没错,这个老家伙卢若腾,做了一辈子的官员。

在崇祯朝的时候,就是兵部主事,鲁王监国的时候,更是做过兵部尚书,当然很了解军队。

更何况,刚开始的时候,鲁王派系,永历王朝,也是不对付的,肯定要研究对手的资料。

这个刘芳名,是宁夏人,又做过宁夏的总兵,其中的联系,就非常大了。

大西军和忠贞营,起家的地方,都是在陕西延绥几个地方,就在宁夏的旁边,非常近啊。

如今的大明王朝,收服了大西军和忠贞营,随便搞搞,七大姑八大姨的,估计就能联系上刘芳名。

“啪”

“对哦”

“末将都糊涂了”

听完这些话的唐平,拍了一下大腿,猛的抬起头,眼睛发亮,惊喜交加,大叫一声。

醒悟过来的他,赶紧双手抱拳,对着眼前的白发老头,躬身行礼道:

“多谢卢老先生指点,末将感激不尽”

“刚好,末将也要传信回昆明,顺便请示一下,丁指挥使大人”

没错的,这个唐平,想战功想疯了,否则的话,也不会千里迢迢的,跑到这个荒山小岛啊。

当初,磨盘山大战之前,有200多个岷王府的亲卫,跟着丁仁出征滇西腾冲州,打劫朱由榔皇帝的行营。

这些人当中,已经有人立大功,干到了锦衣卫千户,甚至是转职做到了军中大将,领兵3千。

唐平也想啊,一个小小的百户,太小了,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呵呵”

“唐将军,客气了”

“你是江浙锦衣卫的负责人,老夫也要入朝,觐见陛下的”

“说不定,将来啊,咱们打交道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

老辣的老头子卢若腾,眼眸深邃,呵呵一笑,摆了摆手,随意的回了几句。

没错的,卢若腾是江浙义军的老杆子,也是义军的核心成员,背后的江南集团派系,在新朝没啥地位啊。

如果,能交好这个锦衣卫,陛下的亲信核心,何乐而不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