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9章 敌我态势,路怎么走

正月初五,午后,岷王府。

朱雍槺,把小李子、小美女彩云,打发掉,一个人躺在床上,又开始复盘,当前的敌我双方的态势。

敢问路在何方?路该怎么走?

首先,要了解清楚,满清在云南的势力。

正月初三,满清大军,已经汇合,到达云南昆明,军队数量,应该10万左右。

去年,满清三路大军10万,分三路,从四川、湖南、广西攻永历朝廷,然后,在贵州会师。

随后,增援的信郡王多尼,平郡王罗可泽,统帅的满蒙八旗,3万人左右,从湖南进入贵州,自此,四路大军16万(包括南明降军),会师贵阳。

满清三路大军,在四川、贵州两省征战时。

北路的吴三桂部,会师贵阳后,又回师四川,在重庆,击败夔东十三家(文安之统帅)。

南路的卓布泰部,在贵州北盘水,大败晋王李定国,各路清军攻城、夺关损耗不少,破城后,必须留军队看守。

特别是贵阳,由五省经略洪承畴,镶蓝旗都统,镇国将军罗托镇守,清理南明朝廷溃兵、土司,同时,料理粮饷,打理后勤,需要大量的兵力。

沿途几十个城市,像重庆、贵阳、七星关、这些重要城市,也需要大量兵力镇守,至少扣掉3万军队留守。

至于俘虏,满清攻打南明永历时,除了吴三桂部,大量收降,其他的满清将领,基本上都是搞屠杀,换军功。

参考永历朝与满清,最后一次会战,磨盘山之战,晋王李定国,率兵1万多,抽调6000精兵(夷汉选锋军),伏击吴三桂前锋3万多人,满清伤亡1.2万人,南明伤亡4000多人。

因此,满清入滇,会师云南的大军,应该10万左右。

永历朝廷,这边军队的情况。

根据朱雍槺,上一世的历史记忆,将领、兵力如下。

去年12月15日,永历朱由榔离开昆明,逃到永昌府,路上的护卫将军,是晋王李定国的心腹,总兵靳统武,带着4000驾前军。

如今,一部分驻扎在城内,通华门附近,金齿卫旧营,另外一部分,驻扎在城南外的汉庄,诸葛亮旧址。

12月21日,晋王李定国,统领全军剩余的3.5万兵马(杂牌不少),负责殿后,撤离昆明。

为了拖住,满清的追击大军,采用分兵,步步防守的策略,严守昆明以西,城池要道。

12月23日,晋王的大军,到达楚雄府,殿后大军,被分兵了。

蜀王刘文秀的旧部,广阳伯陈建、艾承业、庆阳王冯双礼,带着1万多兵马,北上,穿过姚安府,到达四川,蜀王府的根据地,建昌卫。

晋王李定国,只能留下总兵王国勋,统兵5000人,驻守楚雄府镇南州。

随后,晋王李定国,带着巩昌王白文选、泰安伯窦民、广昌侯高文贵、总兵王国玺,2万兵马,继续向西撤退,到达大理后,布防坚守。

大西系军阀,晋王、秦王、蜀王派系,在楚雄府,分道扬镳。

证明永历小朝廷,军阀内讧公开化,已经撕破脸皮,彻底引爆了,大西系的内部炸弹,严重削弱,永历朝的军事实力,开始分崩离析。

公元1658年,晋王李定国联手蜀王刘文秀,击败孙可望后,皇帝朱由榔,把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李定国,从此,晋王独揽朝政。

另一个大功臣,蜀王刘文秀,在大西系中,德高望重,人缘又好。

大战后,通过关系,蜀王招降了,大量的孙可望旧部,包括冯双礼、马宝、马惟兴、祁三升,还有3万精锐,夷汉选锋军。

独揽大权的晋王,非常不满,心生猜忌,通过皇帝朱由榔,召回四川的蜀王,同时,在军中,打压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的旧部,区分晋兵、秦兵。

同年4月,回到昆明,被解除兵权的刘文秀,忿忿不平,郁郁而终。

永历小朝廷,皇帝朱由榔,逃亡滇西。

朝廷都跑路了,这些军阀巨头,彻底没了顾忌,翻脸,各奔东西。

贵州会战时,孙可望旧部,叙国公马惟兴、淮国公马宝,就率本部,临阵脱逃。

战后,马宝、马惟兴,也没有回昆明,而是沿着金沙江,绕路,一路跑到,云南西北的丽江府。

这次内讧,彻底暴露了,晋王李定国的弱点,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

奸臣、佞臣马吉翔,联手晋王心腹,金维新、龚铭,李定国被各种忽悠、PUA,竟然在大西军中,排除异己,打压功臣。

证明他是将才,军事家,而非杰出的战略家。

永历朝廷,在前期,能掀起反清**,那是因为大西军三巨头,通力合作,同仇敌忾,联手打满清。

晋王李定国,前期对阵满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赫赫,就是建立在,三巨头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秦王孙可望,反叛降清,蜀王刘文秀,郁郁而终,孤零零的晋王,还在军中排除异己,搞肃反,焉能不败?事实上,南明永历小朝廷,在云南的兵力,远不止3.5万。

历史上,平西王吴三桂,本部兵马1.5万,进入云贵,平定南明势力后,把投降的南明军队,分作十营,马宝、李如碧、高启隆、刘之复、塔新策、王会、刘偁、马惟兴、吴子圣、杨威,任十营总兵,降兵3万多人。

还有10个游击,10个守备,又招抚云贵土司,到康熙朝时,拥兵十几万。

历史上,皇帝朱由榔,在缅甸政变后,被囚禁,对身边的人说:“当日朕为奸臣所误,未将白文选封亲王,马宝封郡王,以致功臣堕心,悔将何及?”。

说明朱由榔,已经意识到,当初孙可望降清后,没有封白文选为亲王,导致晋王独揽大权,朝廷失去平衡。

永历政权的覆灭,并不是兵力不足,将领能力不够。

而是皇帝朱由榔,昏庸懦弱无能(能力不足、未能平衡各势力),朝廷内部倾轧。

最大的问题,是晋王李定国,在军中排斥功臣,又把朝政大权,托付给奸臣小人,导致大西系内部,离心离德,分崩离析。

南明永历小朝廷,一句话诊断,“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正月初三,满清三路大军,会师昆明。

1月31日,抚远大将军,信郡王多尼,派正白旗副都统,白尔赫图(卓布泰、鳌拜族弟),率兵1.5万,为前锋军,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滇缅路),追击永历朱由榔。

2月7日,前锋白尔赫图部,到达楚雄镇南州(今南华县),南明总兵王国勋,领兵5000兵马,死守镇南州。

2月9日,清军攻城,南明土司官,段良临阵叛变,清军破镇南州南门。

总兵王国勋,弃城而走,率残部1500余人,退到大理府,祥云县普淜兵站,满清总兵线国安(定南王旧部),随后追上,纵兵围城。

2月10日,满清前锋军,白尔赫图部,破普淜兵站,南明总兵王国勋,兵败被杀。

随后,平西王吴三桂,征南将军卓布泰,在普淜汇集大军,杀向大理府。

驻守大理府的晋王、巩昌王,得知镇南州破城后,满清挥军向西,非常震惊。

巩昌王白文选,劝说晋王,带着兵赶紧离开,去永昌,保护皇帝朱由榔,自己带本部1万兵马,留下来断后,阻击吴三桂部、卓布泰部。

2月14日,晋王李定国,带着最后的1万精锐,连夜撤兵,回到永昌府。

皇帝朱由榔,得知消息后,召集朝廷重臣,廷议决定,撤往滇西边境。

晋王安排心腹,平阳侯靳统武,率4000驾前军,护卫永历皇帝,逃亡滇西边境腾冲。

李定国,则是留在永昌,掩护朝廷转移,伺机反击,满清的前锋军,吴三桂部。

现在是正月初五。

正月底,满清大军,发兵滇西,2月中旬,吴三桂的前锋军,就会杀到永昌府。

朱雍槺,目光空洞的看着床帏,那里好像挂满了大铡刀,明晃晃向他砍来,吓得直哆嗦。

怎么搞?路怎么走?

逃亡出国?还是奋起反击?

军队,枪杆子,又在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