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905章 川蜀的格局(中)

川北,保宁府,破旧的府衙大堂内。

“德安侯”

“诸位将军”

主位上的文总督,内心早有定计,环顾左右武将,脸色一正,表情严肃,郑重的说道:

“刚才,老夫就说了”

“李国英是个老武夫,是久经沙场的老悍将”

“他们的精锐,还有两万多人,实力犹存啊”

“咱们的军队,也就是多个五六千人,并没有什么战略优势”

“前面就是大巴山,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羊肠小道,关卡墩堡无数”

“这要是,一路打过去,一个个的拔钉子,五万大军,也拿不下汉中,徒增伤亡”

没错的,年近70岁的他,可不是战场小菜鸟。

如果说,3万不到的大军,就敢去攻打,2万多清军镇守的汉中,除非是他疯了。

一把年纪的他,坟头土都要埋到鼻子底下了,什么局势没见过啊。

四川的清军,并不是不能打,跟在李国英身边的兵马,也都是百战精锐。

之所以连输了两场大战,撤退汉中,那是因为火炮不足,粮草后勤跟不上的原因。

再有一点,下面嗷嗷叫的战将,都是成都川南那边的老军头,已经没胆子咋呼了。

没看到嘛,朱皇帝的嫡系,杨定,刘鼐和包杰勋,一个个低头不说话,稳重的很。

这个大堂里,有这帮人在,文安之就有足够的底气,去慑服那帮军头。

“更何况”

“到底打不打汉中,咱们说了不算”

“本总督,还有诸位大人,都要请示陛下,等候朝廷的旨意”

“方侍郎”

“蒋巡抚”

“对不对?”

“你们怎么看?到底是打不打?”

说完后,老辣的文安之,还特意看向方献廷和蒋尚鹰,拱了拱手,问了一句,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没错的,在堂的一众文臣大佬,还有四川巡抚蒋尚鹰,吏部左侍郎方献廷。

他们两个,都是三品以上的重臣啊,仅仅比文安之低一级。

巡抚蒋尚鹰,去年的大朝会,可是召回了云南,入宫觐见了朱皇帝啊。

得到朱皇帝的恩准以后,再次派到四川重庆,辅佐文安之,一心一意搞民政,筹措粮饷。

同样,方献廷也是朱皇帝派来的,即便是降臣出身,那也是一等一的重臣。

要知道,这个方献廷,可是吴三桂的谋士出身啊,从辽东杀到大西南,也是经久沙场的老杆子。

老辣的文安之,非常佩服朱皇帝,英明神武,绝不是昏君一个。

能把这种谋士出身的方献廷,派到四川来,肯定有他的道理,方献廷肯定能胜任这个副帅。

“文总督”

“文大人,你太客气了”

站在左侧第二位的方献廷,一脸的淡定从容,站出来拱手还礼,口中说着太客气了。

自家事,自己知,自己是降臣出身,跟上面的文安之,压根没有对比性。

自己这个降臣,能做到吏部左侍郎,朝廷的重臣,那是命好,祖坟冒烟了,投诚跪的太早了。

如果是现在投诚大明,别说正三品了,正六品都没位置啊。

“德安侯”

“诸位将军”

“本官北上的时候”

“陛下就吩咐过了,四川以守为主,谨慎为上”

“黔国公,回朝的时候”

“也特意交代了,稳中求进,一切要求稳”

“文总督说的没错”

“打汉中,咱们没有优势可言,凶险大于收益”

“最好的办法,就是向陛下禀告,请圣旨,等候陛下的安排”

说罢,这个老成的方献廷,又对着云南方向,拱了拱手,以示心中的敬意和谨慎。

没错的,在川南和成都的时候,他一直就是副帅,无论主帅是沐天波,还是面前的德安侯。

反正,大渡河一战,方献廷是拿到了战功,暂时不缺功劳。

再有一点,他们这些降将,需要时间去沉淀,而不是去冒险,博取更大的富贵。

如今的他,已经吏部左侍郎了,即便再多的战功,精明的朱皇帝,也不可能给他升官了。

可以预计,将来的某一天,朝廷重臣多了,方献廷都担心,要被朱皇帝踢走,外放做官呢。

更重要的一点,他是吴三桂的旧臣,身后站着吴妃,吴氏吴应麒。

他们都是降臣一派的,都需要等待时机,毕竟实力不差了,底蕴十足啊。

“呵呵”

紧随其后,巡抚蒋尚鹰,才慢慢抬起头,脸上露出菊花一样的笑容。

再转过身,分别对着文安之和方献廷,拱了拱手,缓缓说道:

“文总督说的好”

“方侍郎,也说的有道理”

“下官没意见,是应该请示陛下”

说完后,这个老狐狸,还向周边的武将,同样是拱了拱手,满脸的微笑。

没错的,自家事,自己知啊,他内心里,也是非常苦涩啊。

之前,他是一直跟着忠贞营混,没啥子实权的四川巡抚,跟透明人似的。

所以说,四川的两场大战役,跟他这个所谓的巡抚,没啥很大的关系。回朝,入宫觐见朱皇帝,那才叫一个尴尬啊,被朱皇帝嫌弃,待遇还不如一个小字辈谭益。

最后,朱皇帝大手一挥,被赶回了四川,就留下一句话,管好民事,筹措粮饷,征缴赋税。

“文总督说的对”

“方侍郎说的好”

“将巡抚,说的对”

“不好意思,是末将孟浪了”

“末将冲撞了”

“末将冲动了、、、”

等到方献廷,蒋尚鹰说完了,站出来的一对猛将,再也不淡定了。

为首的德安侯狄三品,总兵刘耀和朱龙海,脸色微变,纷纷抱拳鞠躬,表示嘴上的歉意。

没错的啊,这个方献廷,是成都方面军的副帅啊,早就能慑服他们了。

尤其是狄三品,心中那个悔恨,糊涂啊,刚才太冲动了,嘴巴没把住门啊。

按照往常,他都会找方献廷商议一下,再做出战术决定的。

今天,也是鬼迷心窍了,两军汇合以后,军力大增,鞑子又跑路了。

他们这帮成都的战将,一时心急,被虚假的胜利,迷失了自己,想战功想疯了。

没看到嘛,朱皇帝的嫡系大将,那是一个个没说话啊,都听文安之的啊。

很明显,朱皇帝吩咐过的,一切以文总督为主啊,听候将令就是了。

“呵呵”

“无妨,没事”

“德安侯,诸位将军”

“你们都是立功心切,为国尽忠杀敌”

主位上的老头子,面带慈祥的微笑,摆了摆手,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安慰了几句。

没错,这个文总督,为官几十载,都是有格局的人,经历经验太丰富了。

世道纷乱啊,人心不古,人心太复杂了。

乱世就是如此,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朱皇帝是武夫皇帝,嫡系军队一大堆,狠辣霸道,果决专横。

这不,只要提起朱皇帝的圣旨,下面的一众军头,瞬间就蔫了,不再吹胡子瞪眼,咋咋呼呼。

要知道,天下纷争几十年,武夫当道,朱明皇室算个屁啊,文臣内官,猪狗都不如狗啊。

“哎”

打发了一众老武夫,主位上的文总督,喝了一口老参茶,皱着老树皮眉头,深叹一口气。

再缓缓的抬头,遥望云南的方向,半响后,无力的低下头,眼眸里尽是萧瑟,喃喃自语:

“可惜啊”

“七老八十”

“风烛残年”

“世道变了,皇权鼎盛”

“可惜啊,老夫也老了,生不逢时啊”

此时此刻,喝着朱皇帝恩赐的老参茶,自言自语的文总督,心头里充满了欣慰释怀,沧伤无奈啊。

是的,世道变了,朱明皇室,国力豪横,皇权鼎盛,国运已经扭转过来了。

没看到嘛,丢失了十几年的四川,就是因为出现了大明中华皇帝,才逼着满清退让,仓皇跑回汉中。

这种事情,要是换做弘光王朝,隆武王朝,甚至是永历王朝,那都是不可想象的,白日做梦呢。

同理,下面的一群兵痞武夫,也是不可能,变的如此乖巧懂事,听到朱皇帝,就变成了鹌鹑蛋。

可惜啊,大明皇室起势了,他这个两省总督,却是老了,头发须白,老态龙钟,风烛残年啊。

没错的,整个大明中华王朝,所有的六部重臣,封疆大吏。

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资历上,能跟文安之媲美的人,屈指可数的。

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张佐宸,今年58岁,崇祯十六年的进士。

礼部尚书程源,今年59岁,也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

礼部左侍郎扶纲,今年58岁,崇祯七年的进士。

户部尚书龚彝,今年65岁,天启四年的进士,比文安之还晚两届。

其他的六部重臣,就不用说了,全是40多岁的小年轻了。

当然了,工部尚书朱企鋘,那是朱皇帝的老叔公,没有可比性的。

同样,广西总督郭之奇,今年54岁,天启四年的进士,也算是老资格了。

广东总督连城璧,今年53岁,连个进士都没考上,是崇祯皇帝,恩赐破格的进士身份。

当然了,文安之倒是没有一丝的怨念,毕竟他这个两省总督,也是正二品高官,封疆大吏啊。

唯一的遗憾,就是年纪太大了,去年又是重病一场,怕是时日无多,没办法给大明王朝,尽忠报国了。

没错的,如此英明神武,英明果决,霸气威武,这么能打的武夫皇帝,为何不早生20年呢。

如果是早生20年,整个大明王朝,绝不是现在这个鬼样子,华夏汉人,也不用经历那么多苦难。

当然了,有一点,文总督还是蛮欣慰的,认为朱皇帝做的很好。

文安之的两个嫡子,文华和文武,已经进入朱皇帝的侍从室,常随皇帝左右。

不出意外的话,英明神武的朱皇帝,肯定不会亏待文家的,将来必定重用两个文家嫡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