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922章 荆国公王光兴(上)

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整个大殿里,气氛肃杀,紧张压抑,寒气逼人。

没错的,左右两侧,文臣武将,全部跪在地上,只是一味的磕头,只是没人再大声劝谏了。

是的,磕头已经够累的,尤其是磕到后面,眼冒金星,哪里还有力气,吼叫劝谏啊。

“蹬蹬蹬、、”

就在这时,大殿外,走进一个顶盔掼甲,年轻壮硕的武将。

待走近后,二话不说,单膝跪地,腰杆挺直,目不斜视,对着上面的朱皇帝,大声吼道:

“启禀陛下”

“荆国公,王光兴将军”

“新化伯,冯启凤将军”

“正带着几个下属,在殿外求见”

“据大东门的守卫来报,荆国公是连夜赶来的,只带几十个侍卫入城”

吼完以后,这个年轻武将,继续端着上身,双手抱拳,纹丝不动,等候朱皇帝的口谕。

不吼不行啊,整个大殿,几十个文臣武将,都在磕头,声音小了,上面的朱皇帝是听不见的。

只是,其略微颤抖的大腿,额头上的青筋,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

没错,这个年轻的小将,就是龙骧卫的主将,尚可喜的嫡次子尚之孝,今天刚好轮到他带兵值班。

内心胆颤害怕啊,但又不得不进来禀报,毕竟外面的将军,是来自夔东的国公爷。

刚才,在大殿外面,他就听到了朱皇帝的虎啸龙吟,肯定是正在发飙的状态。

进来以后才发现,他妈的,名场面啊,左右两侧中间,所有的重臣武将,都在地上磕头不止。

尤其是他的老子尚可喜,也是如此,正在右侧,玩命磕头,咚咚直响啊。

“呵呵”

“荆国公”

“还有新化伯”

“来的倒是很及时啊”

听完汇报后,上面的朱皇帝,抚摸着大砍刀,继续瘫着脸,呵呵冷笑,冷言冷语,喃喃自语。

没错的,刚才的战报,夔东的反叛,就是临国公李来亨,从荆州传过来的。

同时,在战报里,还提了一个事情,也算是一个好事情。

留在夔东的荆国公王光兴,忍不住了,害怕胆寒了,要亲自来昆明府,觐见朱皇帝。

没错的,当初的夔东十三家,真正纳入整编改编的军队,忠贞营才是主力,整编成10个营。

王光兴,王友进,贺珍和李复荣,四个军头,并没有拿到整编营的编制,失去了主将的位置。

很明显,这个王光兴,想要明军编制,又不想投靠鞑子,就这么一直拖着。

但是,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是拖不下去了,再下去就是鸡飞蛋打,啥都捞不到了。

捏着战报,沉思了一会,朱皇帝才抬起头,看着英武帅气的尚之孝,点了点头,摆了摆手,随口说道:

“去吧”

“把他们请进来”

“来者即是客,客气一点”

吩咐完了以后,他才低下头,看着左右两侧,还有中间,跪在地上的群臣武将。

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内心瞬间变的索然无味了,摆手开口道:

“好了,好了”

“别跪了,都别磕了”

“再磕下去,朕的地砖,明天就得更换了”

“尤其是你,靖国公,起来吧”

“殿外面的人,正是你夔东的老乡,亲朋好友呢”

说着说着,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的朱皇帝,又是忍不住的,敲打了一下袁宗第。

没办法的,在其位,谋其政,享受朝廷权利的同时,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整个夔东十三家,忠贞营,就一个荆国公留在朝廷,算是光宗耀祖了吧。

同样,夔东出了事情,这个袁宗第,也是第一个跑不掉,得跪下去磕头认罪,磕到脑门流血。

没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袁宗第跪的最早,磕头的最多,额头当然出血了。

当然了,朱皇帝特意点名他,也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别在老乡面前跪着,太跌份了。

“阿仁”

“过来一下”

“说一说,这个荆国公”

趁着有时间,瘫着脸的朱皇帝,勾了勾手,示意不远处的锦衣卫指挥使丁仁,说一说那个王光兴。

是的,这个王光兴,朱皇帝有点兴趣了。

毕竟,夔东那个鬼地方,三省交界处,窝着一大堆的军头军阀。

靖国公王光兴,好像也还不错啊,其他的三个军头,都没忍住投诚了满清鞑子。

这个老武夫,倒是不错,不但没跑,还亲自跑到昆明来,不说忠义无双,至少也是个聪明人吧。

“诺”

突然得到指示的丁仁,立马回了一个诺,不敢有半点的怠慢,赶紧把佩刀交给下属。

再低下头,小心翼翼的,走上龙座旁边,单膝跪地,压着嗓门,小声回道:

“回禀陛下”

“夔东十三家,总共有15家军头”

“分三个派系,李闯王的忠贞营,川东本地武装,摇黄十三家”

“忠贞营”

“有九个军头,临国公,益国公、皖国公、靖国公、宜都侯、阳城侯、兴平侯”“还有两个逆贼,贺珍,李复荣”

“川东本地武装,荆国公,涪侯,还有两个逆贼谭宏,谭诣”

“不过,这两个逆贼,在去年的忠州之战,重庆之战时,被文总督的大军砍掉了”

“摇黄十三家,就是逆贼王友进”

“这个荆国公,是湖广人氏”

“有一个兄长,叫王光昌,一个弟弟,王光占”

“天启年间,随他的兄长王光昌,杀官起兵造反”

“崇祯十六年,受熊文灿总督招抚,投诚本朝,镇守襄阳城,立了不少战功”

“襄阳陷落后,王氏兄弟退守勋阳府,逃难的李闯王,屡次攻城,久攻不下,只能引兵逃窜”

“清军南下之后,王氏兄弟退守房陵,与清狗子相持数年,死战不退,杀敌不少”

“先帝登基后,有感于王将军的忠义,授于总兵官,都督同知,册封南漳伯”

“前年年底的时候,西南有变,文总督去了夔东,加封王将军为荆国公,世袭罔替”

说到这里,大将丁仁突然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无动于衷的朱皇帝,心中就有数了,开口继续讲述:

“不过”

“末将倒是听了一个传闻”

“荆国公的兄长,王光昌,应该是降清了”

“好像,当年负责收降的人,就是平西伯”

“否则的话,当年先帝封侯的时候,就应该是他兄长”

哔哩吧啦的,如数家珍,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一丝不苟,把自己收集到的情报,全部告诉朱皇帝。

是的,现在的锦衣卫,今非昔比了,早就脱胎换骨,变成了朱皇帝手中的利刃和耳目。

夔东十三家,并不是只有忠贞营,里面还有川东的本地武装,摇黄十三家的人。

这里面,也不仅仅是只有十三个大军阀,更有不少的小军头,肯定都是锦衣卫的关注重点。

现在,荆国公王光兴,连夜赶路,来昆明府觐见朱皇帝,肯定是感受到事态的严重,丁仁当然得说清楚了。

尤其是王光兴,还有一个兄长,曾经投效了清军,这也要说清楚,不能影响朱皇帝的决策。

“呵呵”

听到这里,龙座上的朱皇帝,已经瘫坐在龙座上了,呵呵冷笑,露出无奈又无语的表情。

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瞥了一眼,低头不再言语的心腹爱将,朱皇帝摆了摆手,随口说道:

“没事了”

“下去吧”

“对了,你找个机会”

“去问一下吴应麒,或是吴老将军,打听一下王光昌的事情”

随手把丁仁打发走后,老辣的朱皇帝,又陷入了一阵沉思,开始喃喃之语:

“又是吴三桂”

“又是军阀军头”

“这帮兵痞武夫,天底下的乌鸦,一般黑啊”

“夔东十三家,有点意思啊”

“三个派系,六个国公,文总督很厉害啊”

“看来,朱由榔也不是傻子,也是懂的派系平衡的”

“可惜了,胆气不足,手段不够黑,妇人之仁,要不得啊”

心中感慨不已啊,这个世道,太乱了啊,无论是外面的格局,还是大明朝廷的内部。

刚才,丁仁说起吴三桂,并没有直呼其名,而是叫平西伯。

估计这个大将,也是忌惮后宫的吴妃,还有她身后的吴氏,更有一大堆狠人武将。

没错的,朱皇帝恩准吴氏,收殓吴三桂的遗骸,在缅甸立了坟茔,丁仁肯定是清楚的。

这就意味着,辽东吴氏,朱皇帝是彻底不追究了,将来也许会重用的。

同样,朱皇帝也想不到,大军阀吴三桂,竟然能跟夔东十三家联系在一起,太扯淡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王光昌,可能还在吴家,吴应熊的西安家族。

这也就是难怪了,老武夫王光兴,为何不投靠满清了,两兄弟各投一家,降低风险啊。

还有一点,册封夔东十三家,朱皇帝认为,永历王朝做的不错啊。

三个派系,分封了六个国公爷,这就是典型的分化拉拢手段,防止忠贞营一支独大。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点子,就是文安之搞出来的,这家伙最是了解夔东的形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