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931章 追责处置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第931章 追责处置

作者:孤不是玄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07:03:33 来源:书海阁

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邹尚书”

龙座上的朱皇帝,把目光看向左侧,已经戴好帽子的邹简臣。

这个老狐狸,刚刚辞官的时候,义正言辞,一本正经的样子。

想不到啊,这么快,就把官帽子,又戴上去了,比之前更加严整,端正了不少。

“传令西阳”

“让秦尚武,马万年,两个将军”

“立刻南下,配合皖国公,彻底理清夔东的一众军头”

“再传令”

“城外的线成仁将军”

“让他带人,去湖广荆州,听从临国公的号令”

是的,彻底冷静下来的朱皇帝,要开始调兵遣将了。

既然,御驾亲征,很不合适,众臣都是反对,根本不给朱皇帝机会。

冷静下来的朱皇帝,也反思了自己,确实是冲动了,不该为了几个小毛贼,破坏大明的战略优势。

但是,小规模的兵力调动,增兵湖广方向,肯定是要的。

能不能干掉三个大叛贼,朱皇帝是不知道,但至少能逼迫满清鞑子,威压清狗子在湖广的势头。

“对了”

“冯将军”

不待邹简臣领旨,朱皇帝根本没有停顿,把目光看向右侧,继续下口谕:

“你的营,要快速整编”

“完成以后,也不要待在夔东了”

“去湖广,常德,归李晋王调遣,听从他的号令”

是的,四川夔东,太复杂了,三省交界处,军头一大堆。

忠贞营势力最大,夔东本地军头次之,最后是最小的摇黄十三家残部。

这时候,朱皇帝有点佩服文安之了,搞册封爵位的时候,都做到了平衡,国公都有份。

同样,朱皇帝也有点后悔了,当初太急躁了,应该收编更多的夔东本地武装,还有那个摇黄残部。

不能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忠贞营啊,导致派系失衡,最后酿成了叛乱。

如今,最后整编的一个营,王光兴的旧部,肯定不能去荆州了,不然又要出问题的。

这时候,常德府的李晋王,反而是最好的去处,毕竟派系不一样,矛盾少一点,也能相互监视。

没错的,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朱皇帝是想清楚了,更是理解了一些东西。

当年的太祖朱皇帝,汉高祖刘邦,为何在晚年的时候,选择要动手,清除一些老战将了。

身为王朝皇帝,有的时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现实摆在面前,不得不动手。

开**队里,有太多的军头,战阵经验丰富,又有很高的威望,实力犹存,有一大堆的旧部。

这时候,一把年纪的皇帝,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江山永固,就不得不动手动粗。

现在的朱皇帝,也是如此,暗自发誓,将来的某一天,也要彻底整顿军队,爵位就是第一个要处理的。

当然了,杀不杀,动不动手,他不是很清楚,但一定要清理军队的老武夫,卸掉他们的兵权。

“咚咚咚”

“老臣领旨”

“末将领命”

待朱皇帝不说话了,一左一右,尚书邹简臣,大将冯启凤,立马站出来,跪地磕头,领旨谢恩。

邹简臣,这个老狐狸,还是一脸的淡然,没有一丝的尴尬和局促。

没错的,他出身蜀王府,又做了刘震的岳父,这辈子就洗不干净了。

同时,蜀王府势力,又跟朱皇帝紧密相连,一荣俱荣,这辈子也分不开的。

因此,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冒死丢官,邹简臣也不能看着,朱皇帝乱来,打乱大明的国运。

冯启凤,这个夔东战将,王光兴的旧部,则是一脸的紧张,揪心不已。

那可是李晋王啊,两蹶名王的狠人,肯定是老武夫杀胚了,军令严整,号令如一啊。

没错的,朱皇帝的好处,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王光兴入朝,做了左都督,旧部也整编了,领兵大将,也是旧将冯启凤。

但是,拿了好处的他们,就必须厮杀拼命,为大明王朝,冲锋陷阵,砍杀满清鞑子。

“嘿嘿”

“先别忙着谢恩”

看着跪地磕头的邹简臣,龙座上的朱皇帝,嘿嘿一笑,目光冷冽,示意不要急啊,他还没出手呢。

“兵部,邹尚书”

“监管不严,有负圣恩,戴罪履职,罚俸禄一年”

“兵部,龚侍郎,金侍郎”

“监管不严,有负圣恩,罚俸禄一年”

“五军都督府”

“所有的左右都督”

“御下不严,有负圣恩,罚俸禄一年”

“都督同知,罚俸禄半年”

冷言冷语说完后,朱皇帝又挺直了腰杆,目光阴冷,摸着大砍刀,环视下面的群臣。

是的,军队出了叛贼,无论是什么问题引起的。

兵部是管军队的,五军是带兵统兵的,都是无法推脱责任,必须惩罚。

当然了,罢免官职是不可能的,毕竟朝廷要运转。

兵部的头子,尚书邹简臣,刚才闹着要辞职不干,干脆戴罪履职,干得好继续干,干不好下次就撸了。其他人等,则是罚俸禄,最好最合适,不轻不重,能让他们长长记性。

霸道专横的朱皇帝,面对几个军阀反叛,不能亲自讨伐,一肚子的窝火和憋屈。

下面的这些责任人,也不要想着好过,必须全部恶心一下,共同承担责任。

“咚咚咚”

“皇恩浩荡”

“吾皇万岁”

“陛下圣明”

惩罚终于下来了,左右两侧,所有的文臣武将,也都放下了心中的大包袱和重担。

左侧的兵部三巨头,右侧的五军都督们,都督同知,不敢有一丝犹豫,全部站出来,跪地磕头,高呼圣明。

说实话,一年半载的俸禄,对于这么巨头来说,就是一个屁,蹦一下就没了。

之前,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朱皇帝,逼迫重臣辞职,那才是他们最担心的事情。

毕竟,现在是大明中华王朝,国力很不错,国势上升太明显了,并不是以前的永历王朝。

这是关键期啊,朝廷的六部,军队的五军都督府,都是身兼要职,一旦被辞退了。

呵呵,凭借现在的大明国运,一旦冲出大西南,会有一大堆的人才入朝,占据各个关键位置。

没看到嘛,站在最后面的,两个吃瓜看戏的群众,江南大佬,就来抢位置的。

“靖国公”

群臣谢恩过后,看着这帮老狐狸,要站起来回队列了。

龙座上的朱皇帝,他的惩罚,并没有停下来,反而叫住了袁宗第。

没错的,夔东出了大叛贼,里面有两个忠贞营的大将,在朝的袁宗第,也是跑不掉的。

“末将在”

被朱皇帝突然叫住的袁宗第,正欲起身回到队列,立马双腿一软,再次跪了下去,匍匐在地。

“嘶嘶嘶、、”

由于过于突然,动作过大,这个老匹夫的猩红额头,再次碰到地砖。

钻心的痛疼感,瞬间充入脑海,头皮发麻,倒吸冷气,发出轻微的呻吟声。

老武夫袁宗第,内心苦啊,他就知道朱皇帝,不会放过自己的,毕竟自己是忠贞营的代言人啊。

“夔东出了大叛贼”

“你也是忠贞营的老杆子”

“既然,你这个左军左都督,干的不好,那就别干了”

“去荆州,去前线吧”

“明天,就带上线成仁将军,出发去湖广荆州”

“到了荆州城,接替临国公的指挥权,替他好好管军队”

“对了,也刚好”

“朕的李妃,也是好久没见临国公,甚是想念,该好好团聚了”

“至于前线,仗该怎么打”

“你也是老武夫了,应该是知道的”

“记住了”

“既要稳住战线,也要找机会,把那三个大叛贼的脑袋,给朕送回来”

哔哩吧啦的,专横霸道的朱皇帝,金口一开,就拿掉了袁宗第的左都督,把他丢到了荆州前线。

没错的,这就是朱皇帝,深思熟虑的想法。

夔东出事了,在朝的靖国公,责任最大,即便是把头磕爆了,也是无用的,必须处理。

但,正是因为夔东出事了,朱皇帝忌惮忠贞营的实力,就显得更加棘手难办了。

处理的重了,万一忠贞营也反复了,那就吊毛了,东征直接就废了。

想来想去,老辣的朱皇帝,还是把袁宗第调走吧,去前线统兵算了。

再有一点,朱皇帝也要把李来亨调回来,还有常德的李定国,甚至是缅甸的大将,都要叫回来。

好好商讨一下,该如何准备,下一阶段的大战役,做到进退有余啊。

这时候,找个借口,把李来亨调回来,就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毕竟是在前线。

“哦、、”

骤然听到是这个结果,老狐狸袁宗第,下意识的哦了一声。

反应过来后,忙不迭地的,手忙脚乱的,继续磕头,激动的高呼: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皇恩浩荡”

“大明国祚万年”

“末将领旨”

“咚咚咚、、”

惊喜啊,意外啊,这个老狐狸,老杀胚,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别说是袁宗第了,左右两侧的文臣武将,也是一脸的懵逼状态。

这他妈的,这到底是惩罚呢,还是奖赏呢,或是无关紧要的调动啊,太让人无语了。

不过,袁宗第本人,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失落的,毕竟没了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好在一点,临国公李来亨,也要入朝,算是一种补偿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