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19章 冬季生活(炼铁)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19章 冬季生活(炼铁)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族长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指引部落发展的方向。

张洪从制作陶器的熊木那里要来了一个徒弟——熊山,熊山人如其名,长得壮壮实实的,平时张洪与熊木探讨制作陶器的技术问题时,熊山在旁边也能偶尔插上一些话,并且在熊木研究新的技术时,都是熊山在指挥着其他人做陶器,所以他过来学习炼铁技术,后续掌握部落冶炼金属的工作,张洪还是很满意的。

炼铁需要有坩埚,然后是风箱,还要再修个高炉,用现在烧陶的办法来炼铁肯定不行,温度达不到不说,还不容易操作。

但炼铁的原理与陶器类似,炉子不行就盖个更高的,温度达不到就用煤,风箱不够那就做个更大的风箱。

除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处理原材料,制作模具等等,千头万绪,几乎就是要靠徒手搓出来铁质工具。幸好张洪对炼铁的基本过程还是有点了解,对所需的步骤也比较熟悉。

在后世,大家都知道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国家,但是,在这个时代,要求不用那么高,只要有铁矿石和煤炭,张洪就已经很满足了。

只要能将金属铁给提炼出来,哪怕含碳量高一些,杂质多一些,质量差一些,只要不影响短期的使用就行,铁器的优点怎么着也要比石头工具要强。

铁矿石,之前也发现过不少,部落附近就有一些含有不少铁锈颜色的石头,张洪选择了一处出产矿石较好的地方,利用每日打猎回来的时间,带着族人每天或抱或提,带回来不少铁矿石,在院子外面东面的围墙处集中堆放,都快成了一座小山。

有了铁矿石,煤炭也必不可少,更加幸运的是,部落很久以前就有使用这种黑色石头用来烧火取暖的经验了,而且部落周围也有煤矿,虽然煤炭的品质同样不高,但足够炼铁所需。

现在部落使用的煤条,就是将煤炭敲碎与黄土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后,捏成泥条晒干制作而成的。

由于之前技术、条件有限,加之下雪影响,安置冶炼的设施迟迟没有准备好,这几天,终于算是完工了。

张洪计划在院子外搭建简易的冶炼设施,为了方便工作开展和处理部落里的事情,张洪还特意让人在东面的围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在外面用泥土和石头堆砌了一个只有两米多高的简易熔炉,还在炉子周围围了一圈土,形成了一个阶梯形状,这样制作而成的简易熔炉,张洪自然不指望它能有多好的效果,但还是那句话,现阶段,只要够用就行,效率低一些,成本高一些,都可以接受。

为了增加炉内温度,提高铁矿石的熔化速度,张洪还在旁边挖了一个小的圆坑,利用树皮、树枝和麻绳、兽皮,做成了一个安置在地上,高约半米的鼓风机。

要是有个风箱就好了,张洪奢望地想到,风箱首先得有木板,而部落没有太多锋利的石头,也就无法提供平整一些的木板。所以张洪只能用泥土和树皮,做一个简易的鼓风机。

这个鼓风机很简单,在地上挖一个直径30厘米的圆的浅坑,然后在中间圆心处,插上一个一米多长的细木棍,木棍在地上钻一个深约10公分的小洞,作为旋转的圆点;随后,在浅坑的外围逐渐砌土,慢慢堆高,在底部留一个口子与高炉连接,便于输送空气;最后,当垒到30公分左右时,开始逐渐封顶。

在封顶前,将木棍周围交叉绑着规则形状的树皮或者坚硬的兽皮,然后用专门烧制的、底部中间带有一个小孔的陶器倒扣在顶上,小木棍穿过陶器的洞;然后张洪又拿出了一个类似于弓的东西,弓弦在木棍上缠绕两圈,然后推动弓前后运动,便能在底部产生空气流动,从而增加高炉内的氧气含量,提升炉温。

接着就是燃料,部落周围发现了一些浅层的煤炭,而且在张洪的有意引导下,部落里用煤的地方很多,节省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树木制造木炭,并且煤炭的热值要比木炭高很多,部落里很快将煤炭用于取暖、做饭、烧制陶器等生活中,张洪还将后世的煤球给照搬了过来,将黄土、煤炭、木炭打碎兑水混合,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晾干后就能很方便的使用了。

原来部落取暖、做饭、照明,都是燃起一堆火,很不方便不说,还要有人一直照看着火堆,防止熄灭,生火现在很麻烦,而现在有了煤球,无论做饭、取暖都比较简单,用黏土包裹着碎草、小石子制作的煤炉里,一直燃烧着煤球,炉子不做饭的时候,熊火、熊灶就添加上几块煤球,将底部的进气口留一点点缝隙通风,不让炉子熄灭,炉子上放着装满水的陶盆,这样在大家狩猎或者饭前,能够有热水使用,或者等饭点直接用来煮肉。

部落的照明问题,张洪将入秋以来历次打猎的猎物的油脂都收集了起来,还从靠近原来树部落的地方收集了一种类似于蓖麻的植物种子,将这些种子放在陶盆里用小火在下面翻炒,等七八分熟端下来,再用兽皮包裹住用石块压,就形成了一些油。这些油异常珍贵,而且用作油灯,使用起来效果也有限,但给部落的夜晚带来了光明,在晚上,部落里所有人就围在教室里,借着如黄豆大小的灯光听张洪教大家识字。而张洪等人趁着这个时候围在油灯旁设计高炉的制作。

用于炼铁的炉子、燃料和风箱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坩埚,这个东西在炼铁中作用非常大,张洪也只能用黏土混合着破碎后的陶片、石英砂等制作一些。

破碎后的铁矿石原料装入坩埚中,跟煤炭一起被投入炉子里,点火煅烧后,添加煤炭并鼓风,直到坩埚中的铁矿石完全熔化后,用一根木棒快速地将表面浮起的残渣给捞出来,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再次快速地从炉顶用沾湿水的木夹子将坩埚里的溶液,上层漂浮着的灰尘和杂质给撇去,接着将剩下的溶液给倒入另一个烧的通红的坩埚中,以祛除底部的杂质,然后多次转炉,直至铁矿石溶液中杂质含量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相邻的炉子比较多,中间转炉的过程溶液温度下降的也不多,经过多次转炉后,就可以将融化后的铁汁倒入到提前用泥土制成的模具中。

为纪念部落第一把也许是这个时代第一把金属工具,张洪决定先做一把斧头,斧头呈上窄下宽、上厚下薄的形状,跟后世的斧子差别不大。因为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盘古开天辟地所用的就是一把斧子。斧子的模具相对简单。张洪在多次捶打得到的黏土上,用小木块、石头精心刻出了斧头头部的样式,并且为了方便装上斧柄,还在模具上安置了一根用陶土做的泥棍。

在经过长达一整天的实验后,第一锅能够使用的铁水被张洪从炉子里夹了出来,通红的溶液顺着模具逐渐填满凹槽,第一次炼铁,张洪制作了2把斧子的模具,这次采集到的铁矿石,耗费了一半,才堪堪将2把斧子给全部浇筑出来。

等到冷却后,张洪迫不及待地将一个斧子的头部跟一根木棍组装到一起。斧头重3斤多,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头部一面,是一个近似方形的锤子,用于破碎等作用,而另一面,则是呈弯月型,张洪用石头和水进行打磨,磨到晚上吃过饭,才将斧刃给磨出来。

熊大熊二看了张洪使用斧子后,也各自拿了一把进行磨制,张洪将一块坚硬的石头放到一块大石头上,用斧背一敲,石头应声而裂,这样高的砸石块的效率,让熊大他们咋舌不已,紧握了手中的斧头,害怕有人给夺了过去。

让众人吃惊的是在第二天,上午太阳出来后,室外白茫茫的一片积雪,反射着太阳光,让人几乎看不到其他的东西。张洪带着族人来到院外的一小片树林,用磨好的斧头,只砍了十几下,大腿粗的树就被砍倒在地,倒下的树带起地上一片雪花。

众人顾不上脸上被溅上的雪,纷纷围着张洪,指着斧头问这问那,张洪挺享受此刻被众人围着崇拜的感觉,也没有多说,拿起斧头,又是干净利落的几下把树枝给砍掉,只留下一根4米多长的木材。

张洪拿起斧头看了看,斧刃处没有太大磨损,虽然有些变形,但整体还是能继续使用的。这也没有办法,在现在这个时代,能够有金属工具,对原始人来说算是黑科技了。而要想有更加先进的炼铁技术,就需要想办法改变工具低劣、技术不成熟的窘境。要想做到这个,就需要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不断地改进各种工具,厚积薄发,总会能够将部落的冶炼事业发展起来的。

铁器的使用,是部落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但对现在的熊部落来说,对张洪来说,只不过多了一些工具而已。

有了铁质的斧头,虽然质量很次,但可以把矿石破碎的更细,削出来的木头也更平,速度还更加快。有了这些工具,很多原本没有办法制作的东西,也将不会有所限制了,部落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快车道

拿到斧头的熊大熊二等人像个孩子一样,比着赛地去砍树林的树木,其他族人尤其是狩猎队的队员,更是眼红不已,都想着摸一摸或者体验一下用斧子砍掉一棵树。

熊二不愧是熊二,即便砍了十几棵,跟没事人一样,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张洪十几斧头才砍掉一棵树,已经被熊二远远地超在了后面。

张洪的斧子被巫拿去美其名曰地祭祀了,当然这么重要的工具不能放在山洞里吃灰,巫也明白,只是说要将斧头拿去描画出来,然后去山洞里记录这个事情。张洪没有办法,只能回去继续炼铁。

现在张洪炼出来的,顶多算是生铁,要想质量更好的铁或者钢,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铁锤不断地锻打、加热、再锻打、再加热,于是第二种武器很快就出现在了熊部落,就是锤子。除了锤子,还用坚硬的石头做了铁砧,用于锻打各类工具和武器。

在第一场雪下过一个月,部落里有了铁质的工具,而在半个月后,铁矿石全部消耗一空,而张洪他们也得到了15把斧头,5把锤子,短锯条、锄头、刀具等工具若干。而大部分的铁矿,则被用来制作铁犁。明年需要开荒的事情,已经是很多族人都知道的“秘密”了,趁着冬季提前准备一些工具,总不会有错。而且犁张洪后世也只是在网上见识过几次,不知道怎么样制作。但现在他有的是时间,可以按照记忆中大概的样子,一点点地改进,一步步地尝试。

而原来张洪认为够用的铁矿石和煤炭,在族人知道了铁制工具这么好用后,学习炼铁的人陡然间就增加了不少,而原材料也在不断地使用和实验过程中用完了。

停下来不再制作肯定是张洪最后才会做的选择,而体会到铁器锋利好用的族人们,也不同意停下来制作这么有用的工具。张洪也觉得可惜,反正看天气这几天下雪的可能性也不大,于是带着十几名狩猎队的人员,用砍下的木头做了一辆爬犁,用人推着和拉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后山那边开采铁矿石。虽然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但还是安全到达了。

爬犁制作也很简单,就是用斧头和刀,将两根木头的表面削平滑,在前进的方向上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微微向上弯曲,跟雪橇一样,再在这两根木头上用钉子钉上一些架子,能够运送一些铁矿石回来。

张洪这次带队,主要是让这些族人都知道如何在冬季户外进行短距离的行动,而后面就准备让其他人来负责采矿这个事情。

冬季采矿本身就比较困难,即便是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但是寒风和低温也让族人们受不了,所以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张洪才会让他们去采集上2-3爬犁的铁矿石。

至于炼铁,相关的技术熊山已经熟练掌握,部分常用的农具和器具也都知道怎样去锻打,张洪就没有必要再去亲自做,自己只要在部落发展的大方向上做给出正确的指引,就足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