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192章 冬季的规划(九)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192章 冬季的规划(九)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熊部落有句话,马车跑得快,全靠头马带。

具体的工作分工,得等到这些队长们从各个居住点返回,召开集会后根据各人这段时间的表现和特长进行工作安排,这样大家就能明白各自要做哪些事情,能够在哪些方面起作用,以及明确明年部落发展的任务是什么了。

除了人员的工作分配外,对部落的秩序也要有个大致的规定,比如一些族人间遇到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就相当于需要一个原始部落版的裁决机构,防止因为处理不公、不规范给部落造成混乱。

随着部落的壮大、人口的增多,单单在围墙里就发生过多起族人之间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缺乏明确规定而引起的口角甚至是拳脚相向的矛盾。比如说部落的老成员会调侃新来的族人、新来的族人生活方式上与老人产生矛盾……等等这些,在熊洪看来都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导致的。

熊洪并不怕这些问题的发生,即便是当初五十多人的熊部落,族人之间也不是没有争执和口角,更别提现在一下子扩充到2000多人的大部落。他害怕的是面对这些问题,部落的管理者们没有发现或者是熟视无睹,甚至还用以往的那种解决方式,给部落秩序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

在他看来,这些矛盾并不是无法解决,更上升不到“敌对”这个阶段,充其量只是一个族人间的“内部矛盾”,算是部落“治安”事件。

当然这些部落里的“治安”问题不进行解决,对矛盾双方遇到的问题不去了解,单纯地只是处罚,起不到警示其他族人的目的,那整个部落里就会很混乱,不仅仅会影响熊洪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大部落”,还会影响到族人的凝聚力,甚至迟滞部落的发展。

这就需要熊部落有一套维持族内秩序稳定的手段,哪怕在熊洪看起来很是简单、残酷,那也比什么也没有强。

在原始社会中,部落巫师或族长通常被视为智慧和公正的象征。他们有权调解族人之间的矛盾,并根据传统习俗做出裁决。在解决矛盾时,巫或族长可能会召集族人进行公开讨论,听取双方的意见,最终做出决定。

“……部落规定,凡族人间所生矛盾,双方不得私下打斗,可报给宗庙或所属队长,在宗庙见证下由多名队长及巫组成裁定队,判断孰对孰错;如有异议,可申诉至大巫师及族长处;如私下打斗,一经发现,无论对错,双方各笞二十;打斗中如持械的,罪加一等,罚苦役一个月至一年;如若更严重造成族人受伤及死亡的,视情况罚苦役数年或直接斩首……”

部落维护秩序的手段目前还比较简单,除了对于矛盾的预防和提出解决办法之外,还规定了部落的一些禁忌,比如严禁族人间的血亲复仇,对多次扰乱部落秩序的族人采取驱逐或流放的惩罚等。

这些基本的判罚得先提出来,让大家知道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干的,干的话,就要做好受罚的准备。而熊部落目前所拥有的几种处罚措施,总结起来就是“笞役斩”这三项,额外还增加了一条流放/驱逐。

笞,就是用竹条捆成的一根棍子,在臀部及后背抽打的刑罚,一棍子下去,就能带出一条血痕,半个月都好不了;

而苦役,则是在工作之后,继续干活4-6个小时,而且干的都是挖煤矿、挖铁矿这些重体力活,一干就是几个月,让这些人体验一下黑煤窑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斩首就简单了,一次性解决,保证不留任何后患,体验者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差评出来。

当然,“笞役斩”这三项刑罚太过笼统,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肯定还会有一些改变,但刑罚就是刑罚,只要触犯,就要按照这个要求来执行。

判定族人是否会触犯这个刑罚的,一般是由熊黑带着几个巫来判断及定罪,熊黑作为熊部落第一任“法官”,在族人里很有威望,能镇得住场子。

三个月以下的苦役不需报备给族长和大巫师,由熊黑自行判定,只要保留相应的判罚材料留待每月检查即可。

而超过三个月的苦役直至斩首,则必须报给熊洪和熊巫,由他们进行判断和定夺。

熊洪深切地知道后世的一些冤假错案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是在原始社会,熊洪的权势无可撼动,但他还是想尽量地公平公正,让熊部落的族人们有着更好生活地权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保障。

而在部落推行这个刑罚的制度,也是为了以后与其他部落交流,所产生的矛盾有个参考,毕竟熊洪还是很希望与这些部落友好交往的,提前把这些准备工作给做好,能够预防很多矛盾的发生。打个比方,在熊部落与其他部落的族人产生口角的时候,有法可依总比双方都没有处理的依据要好。

除了刑罚以外,还有部落的其他制度。比如青壮年训练方面,只要是熊部落年满12到22岁的族人,无论男女,都得参与部落的战斗训练,训练每年会组织2-4次,在部落不忙的时候比如春耕后或者冬季举行,主要练习列队、行进以及临敌的阵型。万一以后需要进行战斗,熊洪立马就能抽调一些适龄的族人组成队伍,参与战斗。原始人的寿命很有限,基本上到25都已经是很“高寿”了,熊洪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现在的族人跟野兽的“兽生”很是相似:基本上从幼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都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体力充沛、精力旺盛,适合各种工作;而一旦步入老年,就像是突然之间,丧失了体力和精力,变得垂垂老矣,而且不用过很久,基本上2-3年,就会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死去。

熊洪发现这两三年来部落去世的族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只要身体感觉不对了,不需要很久,就会突然间死去。

这个原因也很好分析,这两年熊洪才引入年岁的概念,好歹根据季节知道每个族人又增加了一岁;但之前的族人们,却没有这个概念,有些有心的,可能还会记一记自己度过了多少冬天;而一些粗心的,甚至连自己多大都不知道。

就像是参与部落集训,虽然规定的是12-22岁,可绝大多数族人都不知道自己多大,所以只能用笨办法,就是选一根木棍,跟部落青壮年族人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高度,只要超过这个高度的,就可以算作是成年族人。

当然,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年纪,那是最好不过。

随着部落环境的改善,族人的寿命也必将大大提升。熊洪曾在后世看过一个说法:一个人的寿命,按照自然生长来说只有最多30年至40年,充足的食物可以加上10-15年,安全的住所又能增加个2-5年,医疗水平加上5-10年,良好的公共卫生再加上5-10年,还有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几年,平均下来人类的寿命差不多在7、80年左右。

当然后世平均寿命基本上已经远超70年,甚至有预测人类寿命应该在120-140年左右,但原始社会,熊洪也没想着能活到这么久。照他看来,熊部落族人的平均寿命能达到40-50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后世的封建王朝,能够达到35岁平均寿命的朝代都很少。

一个事实是,熊部落的族人,身体素质是要比这些新加入的族人们普遍要好,尤其是新生代的婴儿们和青少年,不仅个头要比同龄的要高大,甚至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智力都高上一些,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

就拿熊部落的熊丫和熊陶两个三岁的孩子来举例,他们两个是正好在熊洪当上族长的那一年出生的,恰好从那一年开始,熊洪不仅发明了陶器和食盐,连食物的数量也几乎再也没有缺过,更别提一些对婴幼儿照护知识的普及(虽然熊洪自己也没有多少经验),这就导致他们两个要比同样年龄的其他部落的婴幼儿要强壮、聪明的多,无论是在个头上还是学习能力上,他们两个直接拉开别人一大截。

而相似的情况更多地体现在熊部落的青少年群体上,比如熊杰和鹿皮,两个人年纪相仿,但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都是熊杰要比鹿皮高很多,而鹿皮又要比骨语和其他同龄的青少年要高一些。

当然在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中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充足的食物、安全的环境给这些原本应该早早逝去的族人无形中延续了生命,很多“老人”甚至有恢复的征兆。

就比如冬季艰难跋涉而来的鹿角,刚刚来到熊部落时,可以称作是“垂垂老矣”“风烛残年”,模样说不出的凄惨,要不是他还记得自己的年纪,熊洪都不敢相信他跟熊巫是同一年所生。经过这快一年的调养,鹿角的状态要好上很多,虽然从外貌上看还是比熊巫要老,可是这货居然在秋收之后与草部落的一个女子好上了,而且还让人家有了身孕。这让熊洪很是郁闷,暗暗决定要给他降低一些福利待遇。

当然,相比较暗戳戳地“诅咒”鹿角一下,熊洪更关心熊部落这些“未成年人”的发展。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部落发展的最大倚靠,未来熊部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现在熊部落能给他们多大的支持和教育。

以前时机不成熟,今年冬天熊部落族人们大部分集中在三处营地,给了熊洪一个思考,是不是可以将部落里适龄的孩子们都给集中起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教他们学习知识、培养生存能力、锻炼团队合作以及传授生产技能等。

其实熊部落每晚的学习,也有在这方面努力的影子,只不过都是大人小孩在一起,没有分阶段,效率也不算太高。而将他们集中起来,就相当于后世的普及青少年义务教育,当然要做到完全脱产也不太可能,毕竟熊部落现在很多事情也是由这些半大的孩子们参与。

熊洪的计划,在今年冬天之后,将把部落所有4-10岁的孩子们给聚集到熊部落本部这里,按照年龄不同,分为几个班来进行教育。除了文化知识,还要再传授一些武器的使用、简单的军事训练、团队配合等等。而高年级的,则上半天、干半天活,缓解部落的人口压力,也防止这些青少年脱离劳动太久。

毕竟熊洪要的是能为部落生产助力的族人,而不是趴在部落身上吸血的脱产族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