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26章 冬季生活(修桥)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26章 冬季生活(修桥)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寒冷的天气,也没有阻止熊部落建设的热情。

过完了除夕,又发现了驴子,巫就觉得这是上天对他虔诚祭祀的回应,于是,除了共同劳动外,他这些天几乎都躲在房间里,用兽皮和炭笔,不停地写写画画。

冬日非常寒冷,往年躲在山洞中瑟瑟发抖的族人们,今年在温暖的室内,坐在炕上,处理着张洪交代下来的各项工作,一边做一边聊天,很是惬意。

原本张洪是计划20间宿舍,每间宿舍住上10个人的,但是住上10个人之后,巫等族中老人觉得房间还是很宽敞,而且每间房间都要点上柴草用于取暖,有些浪费,所以在征得张洪的同意之后,临时调整为15人一个房间,以张洪和巫的房间为中心,族人们住在两侧紧挨着的房间里。

房间里的孩子们在嬉笑打闹着,而在离营地南面500多米的地方,就是部落常去打水的区域,张洪裹着厚厚的毛皮,搓着冻得通红的脸和手,实地查看和测量着小溪的宽度和深度。

小溪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对岸的熊奇和羽落,拉着绳子,寻找最合适搭桥的地点。

“族长,从你那边到我们这里,现在只有5米多宽,已经是最窄的地方了”熊奇顶着寒风,大声地向张洪这边喊话。

为了方便部落的生活,规范各种度量衡,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张洪穿越来不久,就跟族人们确定了长度、重量等常用单位的标准。熊奇手上的绳子,就是用麻绳编成的、带有一个个节点的“尺子”。

“好,这个地方和你们那边,都钉上木桩,等过几天晴朗无风,我们来在这里修桥。”

小溪南岸有着一大片的荒地,杂草很多而且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树木,碎石也很少,是一处理想的耕地。但隔着一条丰水期大概10米宽的小溪,水流量其实并不算大,族人们可以很轻松地涉水而过。但如果耕种的话,就很影响两岸的运输,尤其是运送一两百斤的犁铧或者驴车。

张洪挑选的这处修桥地点,离院子不算太远,而且过溪之后就是荒地,如果有一座桥沟通两岸的话,将很是方便农田的开垦和收获。

架桥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地点和打好地基,这处修桥的预定区域,张洪准备在选定的南北两岸用石头和土块、木桩先向河道方向堆出四五米宽、一米多长的地基,因为小溪两岸的淤泥和石头都比较多,开挖下去太耗费体力,还不如堆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桥两边都有个支撑,另一方面还能降低桥面的长度,更容易修。

入冬以来,张洪几乎每天都带着十来个强壮的族人,用厚厚的兽皮和麻布包裹着,在营地外面巡视或者工作,当然严寒只能让他们待上一两个小时,而且必须是中午出太阳的情况下。

在铁器斧头锯子和爬犁的加持下,砍伐和运送树木变得简单,营地北面的松树林提供了一根根长度达10米的木材。而这些木材,只要稍加修整,就是很好的桥面材料。

算上小溪两岸的支撑点,整个小溪的宽度也只有5米多一点了,即使是直接铺上4米多长的圆木,也可以勉强直接使用。

但这座桥未来将是沟通两岸重要的节点,张洪想让这座小桥用的更长久一些,觉得在小溪中间再安置个支点,会更加稳固。

第二天中午,天气晴朗,张洪带着族人沿着前一天清理出来的小道,拖着几十根处理好的圆木,带着斧头、锤子等来到岸边。

熊奇、羽落、树皮等人两人一组,扛着表面碳化过的木材,在被冰冻的小溪选定位置慢慢地敲出一个冰洞,因为天气太冷,冰层很厚,从冰洞往下看,只有不到一尺深的溪水。

冰洞敲出来之后,熊奇将一端削尖的木桩插到水底,羽落、树皮则用准备好的锤子轮流往下砸,直到木桩底部插到水底大概半米,砸不下去才停。之后按照此方法,又砸下三根木桩,总共四根木桩呈“口”字形排列,四根木桩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长边沿着河流的方向,两根木桩差不多有个4米远,而短边的两根木桩,大概有1米宽。

与此同时在砸木桩的同时,张洪指挥一队6人,在熊大的带领下,将事先准备好的石头、煤渣等倒在木桩下方的水中,并用木锤使劲地敲,让石头与木桩贴合的更紧密一点,防止溪水长年累月的冲击,损害木桩;另一队在熊二的带领下,在两岸同时施工,将收集来的大石头填到事先简单挖好的坑中,并一点点垫平,与两岸高度差不多相同。

这个工作花了众人接近三天的时间,第三天中午,天气开始变坏了,张洪没有让族人呆太久,就让他们回去了,而桥的两岸基座、溪中间的基座也大致完成。

小溪中间的长方形基座,被用石头、木材等堆成了一个底部宽、上面窄的梯形,基座离两岸都有快两米的距离,不影响溪水的流向。同时,两岸的基座凸入河道有1米多,用石头和土、煤渣等垫了起来。基座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桥面了。

在熊山的铁匠队和树杈的木工队的协助下,第四天中午,整个桥面也铺设完成了。桥面以三个基座为支点,两个支点之间用并排的圆木作为材料,每根圆木长约3米,在小溪两岸留有一半的长度,另外一端搭在中间的基座上。

桥面宽也有3米多,由二十根直径15、6厘米的圆木并排铺成,在桥面底部,树杈等人还费力的用熊山打出来的长长的铁钉给固定住,防止圆木之间产生缝隙。

在桥面上,为了保证桥面是一个平面,张洪还带人在上面铺了一层混合着碎石、矿渣、煤灰和石灰的土,铺平后还让人用一根圆木来回碾压,压平压实。

看着眼前的桥,张洪很是满意,而劳作几日的众人也很开心,他们不是太了解这座桥对部落发展的意义,也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就4、5米宽的小溪,平时都可以涉水而过,为什么要费劲修桥,但张洪只是笑笑,现在讲再多,也比不上收获时节的表现。

树杈等人还在桥面两侧钉了一些栏杆,防止部落里调皮的小孩从桥面上掉下去,虽然桥面离水面只有两三米高,但张洪还是认可了树杈的做法。

有个栏杆,可以让族人出行更加安全,减少很多危险的发生,也能减少族人通过桥时害怕的心理。

虽然这座桥修的时间不算太长,难度也并不是很大,但对之前只修建过院墙的族人们来说,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了。

尤其是各种铁制工具的使用,不管在伐木、掘土还是在敲打、平整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铺在桥面上的圆木,每根长度都是差不多在3米左右,两端用锯子锯的很平整,基本上不需要再做其他的处理,就能直接使用;而刨子、钉子的使用,不仅将圆木处理成圆角方形,更是将相邻的两根圆木钉到一起,减少了桥面晃动的可能。

当然这座桥后面肯定要定期维护的,要检查木头是否有腐烂虫蛀,或者充作桥墩的溪流中间土石堆,被水流侵蚀的情况。不过这至少 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崭新的木桥混合着松木的味道,让众人都有些陶醉。

接下来的几天中午,树杈和熊山等人围着这座桥处理一些后续的工作,张洪则安排着人清理出一条从桥到部落的一条道路,巫则带着部落里剩下的人,从部落往桥这边同时施工。

相比修桥而言,铺路就要简单了许多,虽然比起之前修的小道来说工作量大了很多,但基本的材料和流程都是一样的。

陆陆续续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部落的协作下,一条笔直的大道从院落的南门开始,一直延伸到五百米以外的小桥处。

路面宽4米,两侧是用石头提前排列好,路面是用铁锹和铁镐往下深挖了十来厘米,再在路面上铺上碎石和石灰、矿渣,经过众人用大石头夯实之后,路面还是很坚硬的。

整个路面要高出两边大概3厘米多,下雨的时候,只要不积水,路面就不容易被泡坏。在表面,还撒上了一层混合着细小石子、黄土和草木灰的材料,这让路面即便是在下雨天,也能保持正常的通行。

张洪让人赶着驴车,车上担着几百斤的石头,从院落出发,行驶到小桥,将石头卸下来,整个过程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按照以往的道路,没有半个小时,没有十几个人的肩扛手拽,这一堆石头肯定送不了那么远。

连续几日的晴朗,对部落来说是个很好的时机,不仅修好了桥,路面也焕然一新,而部落的好运气也远远不止这些。

一个月以前,熊奇等人捕获了一群野驴,而就在道路铺好通车的第二天,又一群野驴沿着修好的桥和道路,直接跑到了部落的门口。

“当时天刚亮,我看到一群黑影在部落门口晃动,我以为我睡迷糊了,又揉揉眼,结果发现的确有一群黑影……”当晚值守的树根绘声绘色地跟张洪讲到,脸上兴奋地眉飞色舞,唾液横飞。

要说也是熊部落运气好,这一群野驴在气温回升的时候想要换个地方找吃的,而熊部落修好了桥和路,在桥边和路旁,丢弃了不少用于搬运时垫框的干草,正好让这一群野驴发现,并呆在院落门口大快朵颐了起来。

树根将睡熟的张洪和巫叫醒,说明情况后,两人瞬间毫无睡意,连忙让人将族中的青壮都给叫醒,并悄悄地集结起来。

张洪让族人保持安静,不去打扰这群驴,同时让熊皮带人从居住区后面的小门绕出去,到前面来,防止驴逃跑;然后张洪让其他族人都回到门口的房间里藏起来,不得出声,只留几个平时负责喂牲口的族人,拿出一把把草料,从门口隔一段撒一把,一直撒到新修的驴圈中。

小心翼翼地打开院门,群驴中只有一两头警惕性颇高的抬头看了一眼张洪,然后又低头吃起了苜蓿草料,张洪心中初定,又扔了一把到最边上的驴身边,这只驴被吓了一下,但看到是草料后便又安静下来,低下头大口地吃着,紧接着,另外的一头驴也发现了草料,也往这边赶了过来。张洪示意众人后退,只躲在远处悄悄的看着,一切顺利,驴群被地上的草料吸引,一步步地往驴圈中走,驴圈中除了堆了一些草料,还放置着一处水槽,里面是张洪让人烧的热水混合了一些盐,驴群发现了这里,在领头的驴带领下,很快,所有的驴都进了驴圈,安心地吃喝起来。

至此,张洪的心也放下来了,连忙上前关上圈门,牢牢绑住。族里的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一股快乐的气息弥漫在部落的院子中。

众人在见识过驴车的方便后,对驴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是准备杀了吃肉的熊皮熊奇等人,也隔三差五地来到驴圈,偷偷扔一把草料,或者把藏着的熟鸡蛋喂给小驴。

在这群迷路的驴到来之前,部落只有新年后抓获的12只驴,而能用的只有7头,剩下的都是小驴,而这一群驴,总数不仅达到了47头,而且体型更加高大,雌性的更是有25只。

这样一来,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和磨合,部落里的一些重劳力工作,就能解放出来一大部分的族人,提升很多效率。

比如犁地,原本需要人费很大力气的工作,两头驴一拉,半天就能开垦个十来亩。除了犁地,还能拉车,甚至只要在驴背上装个鞍,就能代步,还能装载一些物品,简直是全功能型的牲口。

而这些误入熊部落领地的驴子们,也让张洪的心思更宽泛了起来。这个冬天对各个部落而言很难过,但对于这些动物们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缺少食物,在这个季节普遍存在,那么,既然有驴子误打误撞能找到熊部落,那就说明在野外,还有更多的动物,为了生存和食物在冒着风雪跋涉。

今年是没有多少机会和时间了,而且部落也没有在这种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中野外生存的经验,但可以在部落周围,发现一些野生动物的痕迹,比如脚印和粪便,在雪地里很容易发现,之后就可以在部落周围再撒上一些草料,搞不好还会有一些牲口过来。

张洪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在冬天结束之前,能抓到更多的鹿、羊或者野猪,当然,最好是驴子这种有着多功能作用的牲口了。

在明年,这些大型牲口的作用将会大大体现出来,不仅在于提升肉食总量上,还能帮助族人干更多的活,节省更多的劳动力出来。

明年,应该会更好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