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314章 铜钟(一)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314章 铜钟(一)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好,这些已经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就等着回去亲自试一试了,”乌青惊喜地说着,跟貊巫一样,这里的一切都是很新奇的体验,而熊部落优渥的生活方式,也坚定了他要在鹿山部落推行熊部落“模式”的决心。

“等明年回去,我得找熊洪族长换一些农具和种子回去,要是有人能教我们种地,那就更好了。”

貊巫也点点头以示认可,食物问题是困扰每个部落的普遍性问题。当初貊牙在各个部落抢夺食物壮大自己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太妥当,虽然劝阻过,可是能够给部落带来食物的族长,支持的人不在少数。

而在果林一战中“全军覆没”的貊牙等人被俘虏后,貊巫便致力于与各个部落修复关系,同时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与熊部落“签订”了一些约定。

虽然当初看起来有些难以接受,但这段时间跟随鹿皮在熊部落参观,突然发觉自己的部落能够得到熊部落的“改造”,也算是一种幸运的事情,至少,他和貊牙,都不能让部落的族人们衣食无忧。

跟乌青不同,貊巫要学的不是熊部落展现出来的种地、养殖以及生产的技术,而是更后面的一些制度、管理和配合。

他要学的是熊部落发展的“大道”,而不仅仅是让族人不饿肚子的“技术。”

熊部落的“夜间课堂”照例开展,现在已经成为了熊部落的一个生活习惯,能够看懂熊洪等人写出来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更何况在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都要用到这些知识,更逼着一部分空有蛮力的族人“痛苦”并“快乐”的学习着。

熊巫和貊巫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几乎每晚,学习完之后,貊巫都会找机会来跟熊巫聊天,顺便请教一些问题。而知道貊巫的经历后,熊巫也对这个果断的“巫”很是欣赏,很多疑惑都全力为他解答。

虽然貊巫比熊巫大一些,但貊巫还是坚持以“老师”来称呼熊巫。

“老师,今日我与乌青看了粮仓,里面存储的粮食很多很多,我算了一下,就算不再有食物获取,这些粮食也足够部落吃上两三年的,”貊巫眼中映着油灯晃动的光芒,缓缓地说着,“为何熊部落仍要开垦荒地、选育良种呢?按照现在的人口,维持现有的土地面积,每年秋天的收获就足以养活大家了。”

“貊巫,以前我们大家也是这样想的,尤其是族长第一年带大家播种了600亩的土地,当年便收获了近八万斤的粟籽,当时很多族人就觉得,加上这些粟籽,配合上狩猎,足够撑一年了。”

“那后来呢?”

“大部分族人当初只看到了,开更多的土地就有更多的收获,我也不例外,但原来是想着能到一千亩就足够,可是熊洪族长想的更远,他做出的决定也更让我们吃惊。”

“嗯,一千亩应该合适,当时你们的人口据说也才200人左右。”

“没错,虽然我们有铁犁有畜力,可种地是个很费劲的活,甚至很多族人都受不了干农活,而族长,又把要耕种的土地,提升到了3000多亩!”

回想起两年前的场景,熊巫依旧有些唏嘘,虽然当时对熊洪的做法感到不解,但还是下定决心支持他,最终熊洪也没有让他失望。

粟籽满仓、牛羊塞道的场景,刚当上族长的熊洪曾经向他们这样描绘过这样的生活,并的确是实现了这样的目标。但当时仅靠他们贫瘠的想象力,是无法意识到这一点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帮助其他部落开垦荒地,给种子、给耕牛、给技术,就这样,整个凌河诸部,都得到了我们部落的支持,而熊部落整体耕地的面积也达到了8000亩。”

貊巫沉默地看着陷入回忆的熊巫,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当初劝说并支持这些部落种植,当年投入的实在是很大,不仅要负担这些部落的种子,还要给很多食物让“雇佣”而来的劳动力食用。

好在取得的回报却是异常丰厚,秋收时,不仅获得了足够让部落壮大的粮食,还由此获得了好几个部落的全力投效,如现在的水村、黑齿村等,更是发掘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族人,熊洪便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四处探索的脚步。

“族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当初大家都没明白说的是什么,不过看到去年和今年的收成,我大概明白了什么意思。”

熊巫呵呵一笑,许久以前的记忆又仿佛在眼前重现,“他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看到族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我才有些明白过来。”

貊巫也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类似的话,熊洪也曾经跟他们说过,就像当初与熊洪“谈判”时,熊洪说的,让族人们吃饱穿暖,是一个族长最基本的职责。

这些天的观察,让他收获极大,不管是参与秋耕,还是看捕鱼腌鱼,亦或者是在周围的果林里转悠,整个熊部落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一堵大山,矗立在他面前。而他要做的,就是站在这座山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当然了,熊部落现在依旧弱小,族长也告诉我们不能沉迷于现在,而是要想的更多,做的更多。”

……

大巫师口中“想的更多做的更多”的族长,此刻正带着白茅等人,来到冶炼坊,与熊木一同探讨铸造“铜钟”的法子。

自从十天前熊洪画出第一张铜钟的草图,熊木来宗庙请教问题已经不下八趟了,而今天,更是直接邀请族长到冶炼坊现场来观看。

“族长啊,按照铜钟的大小,至少要四千多斤的青铜,而现在的问题,我们的炉子根本没办法一次性熔炼出这么多青铜汁。”

熊木看着纸张上底部宽、头部略细的铜钟图纸,也不免有些挠头。

从理论上来讲,有着铸造铜锭、铁锅、青铜斧甚至青铜犁的经验,按理说铜钟的技术难度并不算高,可理论归理论,实际要做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材料的问题。倒不是部落缺铜,经过这段时间对铜矿和锡锭的开采冶炼,光从材料的供应上来说,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现在白骨洞营地的锡矿石也运回来不少,凌河沿岸的几个部落,对铜矿石的采集也没有停止,这些天,除了打造一些铁器外,剩下的炉子里,基本上都是熔炼出来的铜锭或者锡锭。

按照熊洪提供的图纸,部落的首个铜钟,类似于一个圆柱体,高1.6米,直径1.1米,厚度5厘米,顶部有个钟钮,用来绑绳子并悬挂在横木上。

如果将铜钟给剖开并平铺在地上,就相当于一块长3.5米、宽1.6米、厚5厘米的青铜板,按照青铜的密度(8.5克/立方厘米)来计算,差不多需要4800多斤的青铜汁。

虽然熊木不知道什么叫密度,也还没有发现体积和重量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他知道这4800斤铜汁意味着什么。

一件祭祀用的青铜器,几乎都用了500斤的青铜,而这次要比祭祀用的铜鼎,还要重十倍。

冶炼坊所有的炉子加一起,每一炉一次性也只能出500斤的青铜汁,这还是当初为了铸造青铜鼎时,对炉子和坩埚加以改造,才有的产量。要是搁在以前,一座炉子一次最多只能产出100斤。

其次是如何铸造的问题。铜钟太大了,用原本的木模方法来制作模具,不仅时间会非常长,而且很容易损坏,更没办法节省成本。所以制作模范的材料,只有泥胚最为合适。

现在部落铸造小一点的金属器具,都是先用泥土或者木头先雕刻出来,再用砂土或者陶土把雕刻出来的物品给覆盖住,取出物品后再进行浇铸。但这种方法,对小型的青铜器具有些用处,勉强能用在青铜鼎上,但铜钟绝对不行。

动辄上千斤上万斤的东西,这种模具压根无法承受。

熊洪想了一个办法,还是需要用泥模来制作。

先是用陶土,制作一个内芯,内芯的尺寸,就是铜钟的内部尺寸。内芯倒是简单,只要做一块高一米多、底部直径一米多的土块就行。

难的是对厚度的把握,以及外模具的制作上。

这么大的尺寸,要想制作出泥模,以部落现在的技术和测量手段,根本无法完成。

熊洪找来一大块湿的陶土和一个陶碗,先在碗中装满陶土,压实后倒扣在桌面上,然后又在碗的四周包裹上陶土,同样压实后,小心地取出外面的土,露出里面的碗。

外面的陶土形状并不规则,不过原本放碗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陶碗的模样;接着小心地将陶碗从桌面上抠起来,碗里的陶土经过脱模,形成了一个碗状的土胚。

“你看,只要将外侧的陶土,扣到内侧陶土的上方,中间就会形成一个空腔,而这个空腔,形状跟陶碗一模一样,”熊洪指着陶碗,又指了指陶土,“我们可以把这个碗看成铜钟,这样的话,铸造起来是不是就简单了很多?”

“嗯,这样的话,只要对泥模进行修刻,的确简单了一些。”熊山点点头,这个方法要比单纯的制作铜钟的模具简单很多,“可还有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内部的铜钟厚度一致?要是稍微偏一点,那铜钟两边肯定厚度就不相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