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6章 临渊羡鱼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6章 临渊羡鱼

作者:我只想铲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0:05:17 来源:书海阁

天气越来越热了,转眼便是盛夏时节。崖壁下有凉风吹过,阵阵舒爽让人昏昏欲睡。正午时分,在外狩猎采集和部落里的人员却都没有休息,顶着大太阳继续辛勤地工作着。

陶器已经完全交给熊木他们制作研究,张洪只是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和方向上的把控。有后世经验的张洪作为指导,很多技术熊木他们掌握的也很快,再加上窑的不断升级,目前部落里已经能熟练地烧制最大直径八十公分,高约一米的容器了,张洪取名为缸,虽然这个缸的尺寸要比后世小很多,但在熊部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距离生产出第一批食盐,过去了快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张洪不断解决族中遇到的问题,让部落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族里也不停地产生新问题。

例如食盐的存放问题,因为夏季雨水充足,空气也很湿润,熬制而成的食盐,得有个干燥的地方进行存放。张洪让熊木特意烧制了一些陶器,口小腹大,每个能装50斤左右的盐。为了方便搬运,也为了后面能够方便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还做了一些只能装2-5斤左右的小罐子。

木炭的问题也急需解决,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让张洪很是头疼,首先就是木材的收集,现在可没有像光头强那样便利的锯子、机械什么的,机器一启动,一根树木应声而倒;这里甚至连一把金属的工具都没有,而要想弄断一棵成年人腰粗的树木,得七八个人轮流用石头来砸,一天也弄不了一棵。

接着就是制碳的方法,原材料难以收集,制碳也并不轻松。现在制碳的办法就是放到火堆里一起烧,但要么木材没有烧透,外面木质虽然已经成碳,但里面还是木质的;要么就是木材完全烧透,浇水后发现能用的只剩下三分之一;

而随着部落所需陶器的尺寸越来越大,原本窑的结构也需要进行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尺寸上的变化。张洪采取了横窑的方式,这次的横窑并不是直接在地上挖坑,而是提前用石头、黏土、碎草等搭起来的。

为了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张洪先是对窑进行了改造。

新的窑大致结构由火膛和窑室两部分组成,与之前的不同,窑室是放置陶胚的地方,用石头和黏土搭建起来;火膛位于窑室下侧方,因材料的限制,火膛还是往下挖深了一些,窑室口小底大,就像一个倒扣的碗一样。

烧窑时,木柴和木炭通过火膛加入,火焰经过火膛进入窑室底部后升至窑室,将坯加热后,热气自窑顶排出,火膛利于“吸风”,可以提高烧制温度,让陶坯的受热更加充分。

光搭建这个窑就耗费了张洪和熊木他们五天的时间,好在等窑风干稳定后,第一批就成功烧制出十件较大的陶缸,因为燃烧彻底,里面温度也高,在打开窑室顶部取出陶器后,张洪明显发觉表面隐隐有一些釉质的出现。

在解决了窑的问题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木材砍伐的问题。虽然部落几十年都生活在这里,但对于森林和树木的破坏却不像后世那么厉害。部落营地方圆一里内虽然没有很粗壮的树木存活,但一些从木桩上新生出来的树木也有不少。

不过这还是让张洪有些担忧,光靠这些小树,到时候砍树还要跑很远的地方才行。于是张洪也不管大家理解不理解,让众人在部落周围空地上,移栽过来不少果树和灌木,勉强算是把部落给绿化一下了。

现在部落里砍树的族人大概分配了十个,每人一把石斧。原先砍树,大家拿着有锋利边缘的石头,用手握住往树上敲,这种办法很费力气,效果也不好,还容易弄伤。张洪找来兽皮用石头割成一条一条的,将挑选出来的石头和木棍捆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把石斧。

石斧的效率要远远高于锋利的石块,而且在砍树前,张洪让身手灵活的族人把用藤蔓编成的绳子牢牢捆在树木的中上部分,砍树时先在一边砍出一个楔子型的缺口,然后移到另一面继续砍出缺口,这时众人一起拉紧藤蔓,便可以将树木给砍倒了。

营地北面有很大的一片松树林,每棵树都是高大挺拔,要是在后世,这林子里每一颗直径一米的松树,绝对能卖上“天价”,但在史前时代,只能沦为木炭。

连续四天耗费极大的力气砍下几十棵树,众人的体力已经耗尽,好在张洪目前也没有大量使用木炭的要求,便带着人用石头、石斧等把这些木头都劈成了约半米长、婴儿手臂粗的木柴。

接下来就是制作木炭的流程了,张洪知道,木炭是木材等经过不完全燃烧而留下的物品。找到离营地外面的一处空地,张洪先在底部铺上一层细一点的树枝和草,然后将晒干的木材竖起来围绕中间搭成一个圆锥体,接着用泥土将木柴堆整个糊住,在底部掏出几个通风口,点火的时候,从顶部开始,然后让木柴烧一段时间,提升土堆的温度,当木柴烧到底部时,通过底部的通风口观察,火焰烧到这里,就可以将顶部先封起来,然后逐一把通风口给堵好。没有氧气的参与,里面的木材不会充分燃烧,这就形成了木炭。用这种办法制取的木炭,几乎没有木材出现没烧透的情况,张洪拿起两块木炭,轻轻地敲击,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种木炭的完整度也比较好,方便堆放,用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敲,就会碎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木炭。现在用这种办法制成的木炭,经过这几天的全力烧制,已经快将崖壁下的仓库给堆满了。

木炭可是个好东西,燃烧时的热值要比木头高,所达到的温度也要比单纯的木材高,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经常用木炭作为冶炼金属的原料之一。除了这个原因,烧起来没有什么烟雾,适合在冬天密闭的空间燃烧,只要做好通风,防止碳中毒就行。在冬天,张洪都准备做一些火炉出来,当做取暖的工具。

部落营地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或者说是一条小河,从北面很远的山川处流淌下来,经过熊山的西侧低洼处,在部落营地的南边流向东方,并汇聚到一条更宽阔的河流中。

没错,张洪打的主意就是这些鱼。

鱼肉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而人体所需最基础的就是脂肪和蛋白质。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部分鱼类的营养吸收率甚至达到96%。

抓捕一些成群的野兽,在现在几乎不可能实现,而对付落单的野兽,也需要一些运气。通常在部落里,两支狩猎小队,每天能够带回的猎物平均下来,也就30多公斤。由于张洪来到熊部落,发明了投掷短矛和设置捕猎陷阱,才让食物获取量翻了一番,部落这几个月都没有发生饥饿的现象。

但打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风险,部落现在的食物获取,除了打猎,还有采集,这种风险相对小很多,但采集到的野草、蘑菇或者野果,都没有太多的蛋白质含量,以此为食的话,只能保证不被饿死。

所以在现阶段,只有将目光放到部落前面的小溪中。这条小溪是部落取水的地方,经常能够看到成群的小鱼从溪水中游过。部落的族人不是没有对水中的游鱼感兴趣,而是光靠手上的长矛木棍石子什么的,很难攻击到这些鱼。

部落周围不仅有小溪,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池塘,还有远处的河流,这些水中的鱼类,为数不少,如果能够利用起来,肯定能够给部落增加不少食物。

“多好的鱼啊,迟早都是我的。”张洪在心中想着,这里的小溪捞完了,可以去河边,河边捞完了,可以去更远的水边,甚至,等有空的时候,把后面捕到的小鱼小虾都给放到附近的池塘里,养上一段时间,这样也能收获很多的鱼。

用网捕鱼,这就是张洪前面对巫所说的惊喜,而巫在听到这个“异想天开”的消息后,也觉得很是冒险。只有张洪,已经幻想着喝鱼汤了,水中这么多的鱼,捉上来,炖汤、然后红烧、清蒸、酸菜鱼……嘶,想的有点多,还是先抓一些鱼,让这些人看看,族长不是在给他们画大饼。

虽然族人们对张洪捕鱼的打算缺乏信心,但张洪自己颇有把握。这些天,除了烧制木炭和教熊木等人制作陶器,他也在部落里尝试着制作一些新的工具,比如渔网和捕鱼笼。

带着人背着渔网,来到几条溪流汇聚的地方,由于这条河现在处于枯水季,河面并不宽。在前两天,张洪就已经探明了一处水深不过齐腰,水面宽三十多米的地方。

此地上游带来的营养物质在这里集聚,缓缓流动的水中,不时地有一些鱼跃出水面甩籽,然后重重地砸到水中,溅起一团团水花。

巫对下水深感恐惧,上一任巫还在时,就亲眼看到一个族人落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等找到时已经被水中的生物啃食的不成样子。

出于恐惧,他只能在岸边焦急地走动,看着张洪涉水,从北岸出发,带人将“网”给拖到对岸,再用木桩定死后,便吆喝留在北岸这边的巫,各自带着人,一起从上游约100米的地方往水里扔石头,将鱼群驱赶到下游的网中。

在族人们的奔跑喧哗下,水中的鱼也有了动静,连忙从上游往下游逃去,却不曾想,这里早就被阴险的人类,布下了一道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