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231章 通讯设施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231章 通讯设施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提起火力测试,白排长就兴奋了。

“火箭炮、榴弹还有机枪,我们都进行过测试,无论是准头还是我是威力,都很不错。”。

听到准头不错李枭稍微放下了心。

这台旋翼机他用的是反射式瞄准具,这种瞄准具虽然优点很多,例如能快速瞄准、视野开阔,也可以适配多种武器。

但它也有自己缺点,那就是精度不足,在远距离时,很难精确瞄准目标,也比较依赖于外部光源,在外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性能就会大大降低,最后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如暴风雪、沙尘暴的地方作战,镜片就容易被污染或损坏。

而李枭之所以在有这么多缺点的情况下,还选择反射式瞄准具,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这第一就是技术问题,虽然在毛熊的支援下,国内已经开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技术还是落后的,一些更先进的瞄准具很难制造的出来。

反射式瞄准具就不同了,结构很简单。

只有三部分组成。

瞄准镜外壳、反射镜以及分划板与光源。

瞄准镜外壳不用多说,就是简单用金属材质制造的,反射镜则是反射式瞄准具的核心部件,但也不复杂,通常都是用高精度的平面、曲面镜子,作用就是把分划板上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中。

分划板就是一块圆形板子上面,刻画上十字线或者圆圈的板子,光源就是一个小型灯泡再配上电池。

可以说十分的简单。

并且反射式瞄准具还很轻,最重的也不会超过600克,这也是李枭选择这种瞄准镜的原因。

毕竟像是其它瞄准镜不说制造要求高,单说重量就是一个问题,有一些瞄准镜的重量甚至可以达到30千克,也就是30公斤。

而要知道小燕旋翼机的载重才450公斤,这还是在理想设计中。

李枭估计经过改装的旋翼机,载重还会进一步降低,可能只有400公斤甚至是350公斤的载重,这时候要再搭配一个30公斤的瞄准镜,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况且如果瞄准镜太重,也很容易对轻型旋翼机的重心分布造成较大干扰。

白排长海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火力测试的过程,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虽然旋翼机在战场上产生的作用,比起战斗机远远不如。

但架不住便宜,制造简单啊!

威力不够数量来凑。

这对于没多少选择的国内来讲,就足以让人振奋了,他都在想如果上百、上千架旋翼机一起出动,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

张奎听后也是雀跃,这也意味着国内在航空领域迈出了一步。

特别是听到白排长描述的那种,千上百架飞机,一起飞行时的场景,想想都让他有些热血沸腾。

李枭同样如此。

不过在热血沸腾的同时,他也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飞机之间如何联系。

这让李枭想到了无线电语音设备。

好像是1915年就被发明出来了,现在一些国家好像已经装配了无线电,至于国内有没有,这他也不太清楚。

但李枭记得直到明年初教5上,才出现了无线电台和机内通话设备等。

他打算回头查查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通讯设备,能不能弄出来,想到此下意识李枭想到了对讲机,但也只是想想。

毕竟对讲机缺点太多了。

这第一就是通信距离不足,就拿车载对讲机来讲,最好的也不过25公里左右,这还是在空旷以及没有干扰的地方。

至于后世网上卖家说的,那种能对讲一千多公里的对讲机那都是扯。

第二点就是性能不达标,飞机是在天上飞的,很可能会遭遇气流颠簸和复杂电磁环境,对讲机很容易被干扰。

就这两点就能把对讲机排除。

不过讲机虽然飞机上用不合适,但陆地作战中却很实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班排作战、城市巷战、侦察汇报、预警通报,这些都能用得上对讲机。

想到此,李枭也把这一点记在了心上。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些科普视频,说对讲机最早是在1937年被发明的,之后在1940年才被制造出第一台重量为2.2公斤,通话距离为1.6公里的对讲机。

而更加成熟,对讲距离更长的对讲机,这个就要等到1962年以后去了,李枭想要看看,能不能提前弄出来成熟的对讲机。

在空军基地参观到五点多,李枭两人这才离去。

回到家吃完饭,李枭就又一头扎进了空间,迫不及待查起了信息,这一查他才知道,对讲机也是分两种的,一种是模拟对讲机,一种是数字对讲机,数字对讲机,就是他知道的后世对讲机。

这种对讲机制造的要求就难了。

就说他的核心半导体集成电路,就不是这个年代能制造出来的,根本就还没出现,存储元件更是还没有合适的。

毕竟这个年代的存储元件还是磁带、磁鼓,不仅体积大还读写速度慢,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数字对讲机的要求。电池的技术也不过关,续航能力太差了,根本就不能满足。

看到这些李枭心就是一沉,不过好在模拟对讲机给了他希望,虽然模拟对讲机无论是从信号处理方式、通讯质量来讲,还是频谱效率以及功能拓展性上,都比不过数字对讲机。

但关键是以现在的技术有可能实现。

像是电子管、电阻电容元件、变压器等等,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些国内大多都有工厂。

最后李枭找了找,在网上找了一款名字叫做“手持式无线对讲机ht200”的对讲机,这款对讲机是1962年之后摩托罗拉的一款产品。

他的对讲距离能达到5公里,体积和大哥大差不多,重量也只有 935g,在这个年代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虽然还有比手持式无线对讲机ht200更好的对讲机,但那几种对讲机李枭估计以现在的技术很难制造出来。

想了想李枭也就不再纠结。

等过一阵有了时间,先把ht200对讲机弄出来再说。

至于飞机上的通讯设备,李枭查了查比起无线电话设备更好的,就是中波飞机电台和短波飞机电台。

但这两项技术国内已经有了,在1954年的时候,更是会换成毛熊的4波道超短波电台,并建立起建多波道地空以及超短波通信网。

不过他的穿越,已经改变了不少东西,李枭打算明天去问问张奎。

……

“你怎么想起这一茬来了?”。

第二天张奎的办公室,面对李枭的询问,张奎有些疑惑道。

“这不是昨天白排长的那个构想吗!咱们旋翼机上是不是也要安装通讯设施,不然到时候怎么指挥,我以前还真没了解过,张哥你懂不懂。”。

张奎点了点头:“咱们的飞机可以安装短波电台,这个在改装的时候已经留出了空位,只不过现在产量问题,咱们的旋翼机又还在实验阶段,还没装配,像是咱们昨天看到的那一批应该已经装配了。”。

闻言李枭也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最近身心都扑在了发动机的研究上,旋翼机的改装他只是匆匆过了一下。

对于被调来的那些工程师,李枭还是相信的。

“那就好,我还是昨天才想起那一茬,是我疏忽了。”,李枭认错道。

张奎摆了摆手:“人都有疏忽的时候,更何况你还要一手抓研究一手抓管理,别太放在心上。”。说完像是想起什么,张奎话语顿了顿又道:“咱们的发动机还有多久能够制造出来?看到那一批旋翼机,现在上面对此的期待可是很大。”,

听张奎这么一说,李枭想了想这才道:“再有一个月应该就差不多了。”。

“那你估计能达到我们预想中的性能吗?”,张奎看着李枭道。

“我估计应该差不多,就算比预想中的低应该也低不了多少”。

“那就好”,闻言张奎点了点头又道:“我和你说,如果旋翼机能达到你预想中的性能的话,上面很有可能会建立一个旋翼机厂子,来专门研究旋翼机以及直升机……”。

李枭还真没想过这一茬,但听张奎的意思,到时候没准他还能混一个厂长当当。

不过对此李枭倒是不太在意。

结束了这一段插曲,从张奎办公室出去后,李枭就又开始忙了起来,这一忙就是到了十月一当天。

比起上一次阅兵,李枭感觉这一次的大阅兵,更加热闹,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更好。

前一天李枭就给他们项目组的人说了今天放假的事情。

毕竟现在的项目组,里面不少人都是外地调过来了,这一次的大阅兵,怎么也要让人们参加一下,如果这一次他们不去,项目结束就回去的话,等到下一次他们在想看大阅兵,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而在当天,李枭也是起了一个大早,换上一身崭新的中山装,和媳妇说了一声,就上了一辆来接他的车。

本来她还想着和媳妇带着几个妹妹,一起去观礼台观看这一次大阅兵。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他设计的那些武器,他获得一次上城楼的机会,这也让李枭忍不住心中有些激动。

那地方可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