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269章 年后打算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269章 年后打算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想了想,李枭直接把太阳能热水器的优先级,放到了最后。

在他查的资料中,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些技术,在50年代都有了突破,但是制造成本太高了,像是夏普在1955年就推出过一款太阳能热水器,但因为成本原因,在最后并没有普及。

到了1958年佛罗里达州也推广过太阳能热水器,但依旧受限于高成本,没能普及开。

倒是电热水器的技术,在这个年代很多都出现了,玻璃内衬水箱,1950年就被设计了出来,这样的设计能有效防止水锈。

温控技术,在1952年也被弄了出来,只不过不是电子控制,而是机械恒温器,一经推出,就成为了电热水器的标配。

安全阀与压力控制是在1955年出现,它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因高温高压导致的爆炸。

高效电阻丝材料则是在50年代末,它的出现使加热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这些虽然还没研究出来,但研究的难度并不大,主要体现在材料配方研发上,这个他是最不怕的。几十年前的技术,网上查一查就能查到。

就凭借加热效率能提高30%以上,就能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热得快也是如此。

在1951年英国公司,就推出了首款自动断电电热水壶,能避免烧干,陶瓷绝缘材料在1954年之前也已经出现了,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就算没有也不难制造出来。

不过热得快在国外市场李枭并不看好,在他查找的资料中,这一时期国外的市场,已经被自动断电电热水壶取代。

但也不一定,热得快没推广开的原因除了被电热水壶取代,那就是安全问题,但他有信心设计出更安全的热得快。

像是结构方面的改变,增加接地装置等手段。

达到90年代左右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至于能不能像七八十年代一样,能在国外风靡,这就要试了才知道。

还是查到最后,看到首款自动断电电热水壶后,李枭这才想到他忘了热水壶这件事了。

但既然首款自动断电电热水壶,早就在国外推广开了,那么就好说到了,至少各种技术已经出现了。

不用他再去研究。

“要不要也设计一款试试水?”,李枭心中琢磨道。

下意识就想到了后世的电热水壶,他刚刚查了查资料,这个年代国外的热水壶价格并不便宜,当然各方面设计的也都很精致。

但如果是后世那种热水壶制造成本应该会下来,给他们打一个价格战。

“优势在我,那就试试,万一要成了呢!”。李枭想着。

虽然研究的这几项东西比较多,但其实并不复杂,这个年就能设计弄完。

把能用的材料都记下来,李枭打算明天在跑一趟一机部,让相关的同志帮忙收集材料。

争取年后就能制作出来,然后进行小范围生产实验。

再把他们交给外贸部,进行试水,这个流程李枭倒是不陌生。

至于年后的工作。

李枭也在琢磨如何安排,事情有些多,他都有些不知道该先忙哪些,这必须要安排好了。

想了想,李枭心中也有了一个想法。

旋翼机已经制作完毕,441-B晶体管计算机也制作完成,年后除了去教人计算机以外。

计算机的研究倒是可以先放一放。

想从晶体管计算机升级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没个十来年的时间肯定不成,至于让晶体管计算机性能更进一步。

这个倒是可以。

毕竟晶体管计算机少说也要用个10来年,不过这等到其他人把441-B晶体管计算机技术吃透了,在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也不迟。

这个他也早有了打算。

像是109乙型计算机,这款计算机它研究于1965年,运算速度能达到每秒5万次。119型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同样也能达到5万次。

还有757 型计算机,这个要说起来并不是完全的晶体管计算机,而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混合起来的计算机。

它平均每秒运行的速度就高了,能达到1000万次每秒,这个可以说是纯晶体管向集成电路过渡的一个产品。

相同的还有DJS-130,采用的是TTL集成电路与晶体管混合技术,运行虽然到不了1000万次,但也能50万次。

还有像是113 型计算机、107型计算机、长城203计算机,第一个是用于水文计算和工程设计的。

107型计算机则是为了高校教学。

长城203侧重的是服务于银行和统计部门。

可以说各有各的侧重点。

李枭就打算,到时候也如此过渡一下,757 把计算机弄出来,不过这个至少也要等到60年之后了。

其它不太难的晶体管计算机,倒是可以等其他人把晶体管计算机摸透了,让他们去试着研究研究。

他只负责方向把控,这样也能培养人才,这都不用急。

至于等到年后,旋翼机制造厂就会建造完毕,研究所也会成立,到时候还会加入很多新的研究人员。

这都是黄部长提前告诉他的。

这么多人他必须安排好工作,和研究方向,和原来的想法一样,猎鹰旋翼机的制造放在后面,固定式旋翼机要提上日程了。

前面几个月他肯定要去教计算机,肯定没时间。

李枭打算先设计出外观来,然后给他们一个方向,让他们自己研究,对于这一点李枭相信她们。

这一点从小燕旋翼机的研究就能看出来。

而有了研究小燕旋翼机的经验,固定式旋翼机的难度无非有三个,一个是飞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第二个是飞机的操控系统。

最后一个就是发动机了。

结构的问题最好解决,他有现成的,直接抄就成,毕竟那是已经验证过的,发动机李枭想的是用初教-5上面的发动机。

这个可以和那边联系一下。

唯一麻烦点的就是飞机的操控系统,但有那么多专家在,不可能连这个都研究不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