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291章 外滩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291章 外滩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哥,咱们在这边再拍一张吧。”,申城外滩,陆秀秀指着大楼对面的黄浦江道,今天已经是初八,人们大多早已开工。

黄浦江上也热闹了起来,各种船只往来频繁,有大型货船,但更多的是木船,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这些木船也有很多种。

有着戴着顶的乌篷船,这种船船身狭小、船篷低矮,一看就是用于载人用的。

还有的是帆船,这种船就要大一点,上面载满了货物,以货物运输为生,还有就是渔船、渡船了。

一艘船就是一个家。

前世的时候,李枭也去外滩玩过,不过后世的外滩早就变了一个样,唯一和现在形似的就只有黄浦江对面,那52幢风格迥异的楼房。

李枭记得这一片楼好像被叫做万国建筑博览群。

像是后世的电视剧“繁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如今两者这么一对比,总给李枭一种不真实感。

在前几天刚来申城时他就想来外滩看看,看看那些还算熟悉的建筑,不过那几天天气不太好,还刮起了风,就打消了这念头,直到今天才过来。

或者是触景生情,这也让李枭一时有些出神。

还是陆秀秀拉了拉他的衣服,这才让李枭回过神来,听到秀秀所说,李枭笑着对雇来的拍照的师傅道:“那师傅,麻烦您在这里再给我们拍一张。”。

照相的师傅答应了一声,就开始指挥几人让几人站好。

随着“咔嚓”一声,几人的笑容定格在了照片上,这是李枭在这个年代第三次拍照,这第一次是在毕业的时候,第二次是结婚的时候,第三次就是这一次。

本来李枭也没想着拍,毕竟这个年代拍照可不便宜,单人照要一块五,多人照要两块五。

他一个大男人对于拍照也没什么兴趣。

不过想到李彤她们还没拍过照片,又难得出来一趟,还是请了一个跟拍摄影师。

也就是现在还没公私合营,这些照相馆都是私人的,只要给钱就接活,这要是公私合营后,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

走着走着几人转到了十六铺码头。

十六铺码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也见证了申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这里的人要更多。

南来北往的人们夹杂着各种方言,在这里上船、下船,江上也是各种船只进进出出。

“后生仔,要搭船伐?”,正逛着的时候,在船上忽然传来了一个老汉的声音,老汉四十来岁声音有些沙哑,正站在船上对着几人笑。

除了男子以外,在船上还一个妇女,以及一个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一看就是一家人。

“乘船几钿?”,李枭也用刚刚学来的申城话问道。

不过他的话并不标准,这听的王芳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你发音不对,应该这么说乘船几钿。”。

说着王芳就用申城话讲了一遍。

王芳讲的很是标准,两者一对比就听出了差距,这也让李彤几个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一边笑还一边学着王芳说话。

老汉听了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哟呵,小姑娘讲搿申城闲话真额标准,一听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嘞!老老头也勿坑侬伲,拨我三块洋钿就好嘞,要是勒江浪吃饭额话,还要加两块洋钿”。

听老汉这么说,李枭扭头看向了王芳,这话有点太标准了,他只听懂了一个大概。

王芳笑着解释了解释,李枭几人这才明白,他们一共7个人,3块钱也不算多,算下来一个也不到5毛钱,吃饭的话要加2块钱。

“那侬着有啥饭啦?”,李枭想了想问道,在船上吃饭,这个他是真没吃过。

“清蒸白鱼、油爆虾、豆腐鱼头汤、红烧杂鱼、炒青菜,要吃啥帮侬烧啥,侪是家常菜,保证侬吃饱!”。

这一句话倒是不用王芳翻译,李枭能听懂,本来他刚想答应,也尝试一下,不过王芳在它耳边嘀咕了几句,就拒绝道:“饭么就勿吃嘞,侬带我们去荡荡呀!”。

见李枭绝句,船家倒也不失望,连忙招呼几人上船。

船虽然不大,但坐下他们几个人绰绰有余,等到他们都坐稳后,船只就离开了码头。

从外滩上看黄浦江一个风景,在船上看外滩又有不同的感受。

一边划船,老汉还一边给几人介绍着外滩、十六铺码头的一些历史,这让李彤和两个小家伙听的很是认真。

李枭也时不时插上一句话,问上一两句。

老汉讲的也就更起劲了,从外滩、十六铺码头由来,再到杜月笙、黄金荣等一些名人的事迹,都讲了一个遍。

一听李枭就知道,这老汉绝对是土生土长的申城人。

在交谈声中,船只也在老汉几人的划动下,远离了外滩的那一排风格各异的建筑,到了浦东,虽然两边距离不远。

但两边的景色完全不同。

一边是“高楼大厦”、繁华的码头,另一边则是一片田野,在河边上则是有着许多屋子,错落有致的建在河的两旁,加上那袅袅炊烟,很有生活气息。

谁又能想到,这里在几十年后会是一片高楼大厦,要不是李枭是从后世来的。

他也不敢相信。

“嫂子,那地种是什么?怎么冬天还长东西。”,看着地里出苗的小麦,李彤有些疑惑道。

“那是冬小麦。”。

“冬小麦?这里冬天也能长粮食吗?”,李彤眼睛都不由瞪大了些,脸上还有些不敢相信。

在她的认知里,2月份地里是长不出东西来的。

“侬看看侬,就是个城里人,从来没种过地,侬你讲哦,在侬们申城,已到了冬天就忙着种冬小麦啦,冬小麦老神奇的嘞!一点都不怕冷,冷的时候它就慢慢长,一暖和起来就长的快了……”。

这一次老汉没在用纯粹的申城话,不用翻译李彤也能够听懂,这也让李彤长了见识。

从10点多开始一直到12点,几人这才又踏上了陆地。

玩了一上午几人肚子都饿了,索性就去附近的商业街去逛了逛,虽然今天不是休息日,但商业街挨着外滩,人已经很多。

这才几人没有再去吃大饭店,而是在王芳的带领下, 找一些老的小吃店吃起了当地的特色小吃。

别看小吃店小,但做出的味道可一点也不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