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78章 未来发展方向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78章 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这年代学生少。

判卷的速度也很快,考试完只用了一天,成绩就出来了。

李枭紧张的拿到自己开始的成绩单看了看,看到成绩后让他松了一口气。

他考的还不错只有两个良,其余全部都是优。

这已经大大超过的他的预估。

“李枭你考的怎么样?”,白建功问道。

“有两个良”。

白建功有些不敢相信:“两个良?你还会考良?”。

这让李枭有些哭笑不得:“我说白哥啊!我怎么就不能考良啊?这学期学的东西难了可不是一点半点,都是专业知识。”。

听李枭这么解释,白建功想了想到也是。

这学期基本上都是专业课,难度是比大一期高了不少,不由可惜道:“你这要是一个良还能补考,两个良全优就别想拿了。”。

对此李枭倒是不在意。

能有这个成绩,已经是他做出的最大努力,成天学习的劲头,比前世高三都要高。

……

这两天雪依旧在下。

时断时续,让人难受。

本来李枭和王芳两人相约,上午那完成绩就去滑雪

但这样的天气滑冰肯定是去不了了,雪会让冰面变的更湿滑,这让很容易让人摔倒。

更何况他们这一群人还都是新手,太危险。

不过虽然滑雪去不了,但却可以去故宫。

前世李枭看过一些短视频。

雪天的故宫可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一完就玩到了下午,除了故宫,几人又去了一趟颐和园,吃了一顿饭,把王芳两人送回学校。

李枭这才回了家。

晚上。

李枭又进了空间,坐在了电脑前,这一次他没有在研究“变速自行车”,而是做起了对未来的规划。

在想什么技术才能帮助国家快速发展起来。

李枭最先想到的就是计算机。

可以说计算机的出现,无论是对于物理、化学来说,还是对于生物、天文等等学科来说。

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发明计算机之前,人们都是靠着人工计算,而在发明计算机之后,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百、数千人的计算。

更是可以建设各种模型,来帮助人们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就比如核物理中的核反应模拟。

如果在研究原子弹、氢弹时。

国内的计算机多几台,那么制造出两弹的时间,必定会缩短很多。

李枭原来查过,当时国内使用的是第一代计算机,也就是:“八一” 机和 103 机。

这两款计算机。

都是1957年开始制作的,仿制的是苏联的 m-3小型电子管计算机,最终于1958年仿制成功。

因为是8 月1日成功的所以叫做“八一” 机。

但当时“八一” 机每秒运算的速度才30次,后来经过改进才到了1500次,八一机又被改名成了103 型计算机。

虽然从30次到1500次,看似翻了50倍。

突破巨大。

但要知道就在一年后,由美帝国一家公司推出的 IBM 7090大型机,运算速度就达到了每秒数百万次。

可谓是差距巨大。

但就算这样,103机依旧为当时我们研究导弹、卫星、火箭这些东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也由此可见计算机的重要性。

也让李枭下定决心,以后要以此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但这急不来,一是他对这一块完全不懂。

这需要很长的学习时间。

其次就以现在国内的工业水平,不说更先进的机型,就说103计算机,就算李枭能拿出完整的技术,但也存在很大的难度。

要知道想要制造电子计算机,这需要电子工业支持。

可现在不要说更精密的东西,就说电子管、电阻、电容这些基本电子元件。

国内想要制造都很难。

像是电子管,想要制造电子管就需要特殊的玻璃制造技术、真空技术以及精细的电极加工技术。

这些国内都没有。

不过李枭记得,制造“八一” 机和103机的时候。

一些关键原件可能还无法自主生产,可其余很多零件都是国产的,国产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这也再次让李枭认识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工业的基础,有了基础,才能在谈别的。

想来想去,李枭想到了钢铁上。

要知道钢铁可是被誉为民族工业的脊梁,之所以这么说,这是因为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几乎都离不开钢铁。

无论是制造汽车还是飞机,或者说他现在正在研究的“变速自行车”,没有好的钢材根本就无法使用长久。

再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很多部件也都需要高强度、高韧性。

可现在国内钢铁的产量才不过61万吨,并且质量还比较的低,技术还比较落后,用的是平炉炼钢技术和高炉炼铁技术。

不说平炉炼钢技术。就说高炉炼铁技术,虽然已经有了这项技术,但还不完善,直到毛熊的援助,这才改良了包括炉顶调剂法之类的技术。

提到了高炉的利用系数。

这也使钢的年产量,在1957年提升到了535万吨。

看到此,李枭直接就开始查关于高炉炼铁技术的详细信息。

这才知道。

在毛熊的帮助下,钢铁的产量之所以能提升那么高。

这还是因为在四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这第一就是自动化高炉建设,自动化高炉不仅能提升高炉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还能减少误差。

其次就是高压高炉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提高高炉内煤气的压力,增加煤气与矿石、焦炭的接触时间和反应强度,从而提升效率和产能。

之后就是炉顶调剂法,这个是冶炼方面的技术,它通过调整炉顶的布料角度、装料方式等方法,来提高冶炼效率和降低焦。

这最后就是原料处理技术的改进,这样做也能为了高炉提供了更优质的原料,从而提高炼制的效率。

查着查着。

李枭又看到了一个新词“热电偶”。

这让李枭有些发狂,他可是学机械工程的,可不解决材料的问题,就算他知道发动机怎么制作的。

也有完整的设计图。

但材料不行也白搭。

总不能等到1957年之后,中国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之后再说吧。

8年呢!他可等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