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91章 贾东旭要拜师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第91章 贾东旭要拜师

作者:观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8:24 来源:书海阁

感觉来的莫名其妙。

去的也莫名其妙。

今天高兴,放了学李枭接上李彤几人,没有回家。

而去了“峨嵋酒家”,打算去吃点好的。

峨嵋酒家虽然创建于1950年,来到四九城没多久,但就这一年的功夫,名声就已经传开了。

不比丰泽园差。

这其中的镇店名菜,就是宫保鸡丁。

前世李枭最喜欢的有两道菜,一个就是鱼香肉丝,另一个就是宫保鸡丁,他前一阵就听何大清聊起了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

大夸特夸,说什么色泽红艳亮丽、香而不辣,最讲究的就是其中的火候,最后出盘时,要做到“只见红油不见汁”。

这个可就难了,前世吃了那么多年的宫保鸡丁。

他还真没见过只见红油不见汁是什么样的。

峨嵋酒家距离他们学校并不远,骑了三十来分钟,就到了店门口,可能是刚开业没多久。

峨嵋酒家的门脸比起丰泽园要小了不少。

不过服务倒是没落下,刚一停下车,就有人迎接了过来,把几人带到了一张餐桌前,又给他们倒上了茶水,这才道:“几位同志,您们要点些什么?”。

闻言李枭直接点道:“先给我来道宫保鸡丁,听说你们这里的招牌菜?”。

“这位同志您说的没错,宫保鸡丁可是我们店的 “状元菜”,绝对好吃。”,伙计也是笑着道。

还有些与有荣焉。

李枭则是翻开菜单看了起来,他本就是奔着宫保鸡丁来的。

看着其他的菜一时也不知道吃什么,索性就把菜单递给了李彤几人,又向着伙计问道:“你有什么推荐吗?”。

“您可以尝尝我们这道 “小荔枝口”。”。

李枭愣了一下,他记得荔枝一般是5月至8月的水果。

现在又不像后世,有反季节水果汁,这让他有些疑惑:“现在这个时间荔枝还没上市吧?”。

闻言伙计连忙笑着解释了起来。

原来 “小荔枝口”不是真的荔枝,而是鸡的后腿儿肉做的,不仅如此,这道菜还能吃出五种口味。

先是甜后是微酸,然后还能吃出咸鲜、麻口和椒香。

也是峨嵋酒家的特色菜。

听伙计说的这么好,虽然有点贵,但李枭也没犹豫,直接就点了一个。

“小彤、小颖、秀秀,你们想吃什么?”。

“哥我要吃大虾”,陆秀秀指着一道菜说道。

李颖见妹妹这么说,也是在旁边道:“哥、我也要吃虾”。

李枭看了看,店内关于虾的菜还不少。

干锅虾、 香辣虾、. 盆盆虾。

几个小家伙都能吃辣,想了想李枭就点了一个香辣虾:“小彤你呢?想吃什么?”。

“我,哥我吃千张肉,上次听大清叔说,这道菜也好吃。”。

“那就来一个千张肉”,李枭说着就把菜单重新递给了伙计。

“几位同志你们稍等,菜马上就来。”,伙计说了一声,就急匆匆去了后厨。

等菜上来,李枭和几个妹妹尝了尝。

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除了宫保鸡丁以外,最让李枭感到意外的就是那一道“千张肉”。

千张肉据说是唐代的宰相段文昌,从“梳子肉”上改进过来的,因为菜肉薄如纸,就取名为了“千张肉”。

它的肉片软嫩不腻,

并且外面的猪皮,还用油炸过,以及蒸制过,一口下去连皮带肉风味很是独特,特别好吃。

一顿饭几人吃了一个来小时。

这才骑着车子回了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闫老师、刘大爷,你们今天怎么还没睡啊?这是有什么事啊?”,刚一进入院子,李枭就看到刘大爷和闫埠贵正在聊天。

刚过完年没多久,现在的天气还有些冷。

如果在以往,人们吃完饭基本不会出屋活动,都会守在炉子边烤火。

今天却是有些不同。

除了前院的几个人,在中院李枭也听到了交谈声交谈。

好像都在恭喜着易中海。

“小枭回来了?”,看到李枭几人,刘大爷、闫埠贵打了声招呼,这才道:“我给你说刚刚老易和我们说,贾东旭要拜老易为师?”。

李枭倒是没想到是这事。

不过算算应该也快了,也就是这几个月,早晚的事情。

倒是李彤听了有些疑惑:“哥我听秀娟说,他哥想拜易叔为师,但易叔说不收徒弟吗?这怎么又要收徒弟了?”。

李枭和刘大爷、闫埠贵几人互相看了几眼。

他们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易中海收贾东旭为徒,那是为了养老,秀娟他家人可都在,易中海自然不会收他做徒弟。

在外面人多口杂也不好细说,李枭就凑到李彤耳边小声说了两句。

闻言这让李彤露出了没想到的表情。

这事李枭不会瞒着李彤,大院里的人真面目是什么样的,越早让她知道越好,平常能防着点。

不至于被一些小恩小惠给打动了。

就像是娄晓娥,如果最开始她就知道聋老太太的真面目,他还会那么和聋老太太亲近吗?

恐怕躲都来不及,更不会被她算计的死死的。

如果不是她们全家都去了外面,以后他和傻柱真要养她一辈子了,还有秦淮如一家子。

其实大院里的人,李枭最搞不明白的就是易中海。

以他主动收贾东旭为徒来看,易中海应该已经知道自己不能生育了,既然这样,他们完全可以领养一个。

毕竟现在他们两口子的岁数都不大,从小培养,甚至可以直接搬出四合院,重新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

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孩子是领养的。

可他们偏偏就不这样做,非要找别人养老,这样不确定因素才最多。

有些人连亲爹亲妈都不管,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只能说易中海只想享受现成的,不想付出,这个也是李枭能想到的唯一理由,否则干嘛不去收养一个。

这个年代孤儿很多,收养程序也不像后世那么复杂,需要很多限制。

收养了孩子。

完全可以说是自己亲生的。

自己从小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比找养老人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