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 第415章 娄家的香江规划(中)

娄二叔听了精神一振,看了陈安一眼,并不觉得意外,对于陈安这个女婿,娄家都比较满意。

特别是他这次去香江前,陈安提的建议,给他免去了不少麻烦。

接着,娄二叔收起思绪,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

“大哥,这次去香江,我真是大开眼界啊!那边的情况我都已经摸清楚了。我强烈建议咱们家尽早过去,我跟你们说……”

陈安神情专注,他将娄二叔介绍的情况,与自己现实世界中的记忆相互对照,大脑如同精密的仪器一般,迅速梳理着思路。

香江的工业崛起于50年代,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时代的浪潮中崭露头角。

其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转口港形成前期(上世纪40 - 60年代)、转口港时期(上世纪60 -本世纪 50年代)、工业化时期(50 - 70年代)、工业多元化时期(70年代以后)。

进一步剖析香江工业崛起的原因:

首先,国内为香江制造业崛起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战后,大量香江市民回流香江,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内地资本家及普通居民前往香江。

据相关统计,49年至50年春,约有75万人从内地移居香江,他们主要是来自粤、闽、魔都和其他商业重镇。

大批移民涌入香江,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机器设备、技术。

同时这一时期,香江的人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46年的60万人激增至60年的307.5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涌入,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

一方面,人口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内部需求的增长。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需求量大幅上升,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应,让香江得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人工资低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制造业。

这种发展模式巧妙地避开了香江自然资源缺乏、地价高等不利因素,成为了香江工业的比较优势所在。

其次,国内对香江的支持政策为香江营造了稳定的发展格局。

60年代,国内明确宣布对香江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稳定政策。这一政策犹如一颗定心丸,让投资者和居民对香江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与此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军事冲突频繁发生,这使得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相对稳定、政策友好的香江。

大量资金的涌入,如同强劲的引擎,推动了香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在47 - 78年这32年间,香江的本地生产总值实现了惊人的增长,由15.35亿港元增加到852.06亿港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9.98%。

70年,香江产品总出口额达到123.47亿港元,比60年增加了3.3倍,平均每年递增15.7%。

这些数据无疑是对香江工业高速发展的有力证明。

香江工业的发展特征总体上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50年代以纺织业为主,60年代以轻纺业为主,70年代则是电子、电器、钟表、摄影及光学仪器工业的兴起和高速发展。

50年代中期,纺织业和制衣业迅速崛起,成为了香江工业的两大支柱。

59年时,纺织业基本占据了所有制造业雇用人数的1/4;制衣业雇用人数占比也达到了19.0%,与纺织业并驾齐驱。

纺织业更是香江唯一拥有当时最先进技术装备的轻工行业,香江纺织业也因此被称为香江工业的“领头羊”和全世界最现代的纺织业之一。

截至62年底,香江共有纱厂35家,纱锭60万枚,雇用工人多名。

大小布场263家,拥有织布机2万多台,雇用工人多名;

大小染厂146家,雇用工人5200多名。

娄二叔的声音激动中带着几分急切,继续道:

“大哥,我跟你说,这香江的社会环境,确实有些混乱。要不是提前做了准备,带了程师傅和郭师傅过去,指不定得吃多少亏!

不过,也正是这几个月的生活,我算是看明白了。

香江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是啥好选择。那地方看似遍地是机会,可背后的风险也不小,没点门道和实力,根本站不住脚。

但话说回来,对咱们这样的家庭而言,香江那就是天堂啊!

在那里,咱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用像现在这样,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政策一变,咱们就一无所有了。

大哥,我看咱家还是得尽早过去。现在香江的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纺织业,简直兴盛得不行。

咱们家以前就开过纺织厂,做生不如做熟嘛,到了那边开家纺织厂,肯定能成。

而且啊,我已经在那边买好了宅子,还联系上了以前家里生意上的一些老关系,该打点的关节都打通了,买地建厂啥的都没问题。

等家里都过去了,先投资个六七十万建个纺织厂,等咱们熟悉了那边的市场,再慢慢扩大规模,以后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娄二叔一口气说完,书房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沉浸在他描绘的香江蓬勃发展的景象中,谁也没有急着开口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娄半城才缓缓回过神来。他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转过头,看向陈安,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问道:

“小安,对于你二叔这个建纺织厂的建议,你怎么看?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对于陈安,娄半城早已信服。他知道陈安虽然年轻,但眼光长远、心思缜密,看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所以心中对他还是有一定期待的。

陈安微微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语气坚定地开口否定道:

“娄叔,二叔,对于这个建议,我有不同的看法。

从二叔的介绍中,我已经看到了纺织业一些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深层次危机。

香江的纺织品更容易受到进口国家的配额限制。

我留意到,从在50年代末开始,大量的香江棉纺织品出口到了约翰牛,这已经引起了当地纺织工业的强烈不满。

从59年开始,约翰牛就已经开始限制从香江输入棉纺织品了,这对香江纺织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