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 第75章 援建办事处

陈安略一思忖,考虑到目的地并不遥远,他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微笑着点头应允:

“好吧,不过你们得答应我,路上必须紧紧跟着我,注意安全。”

于是,三人准备整齐,各自推着自行车,踏出了家门。

不久,他们便轻松抵达了目的地,路程不足五公里。

那里,东北特区银行四九城支行与援建事务局四九城办事处比肩而立,

坐落于繁华的王府井街区一隅,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夕阳余晖的轻抚下更显庄重与神秘。

在办事处的免费存车处,三人迅速而有序地将自行车安置妥当。

随后,陈安手持工作证与身份证明,步入办事大厅。

工作人员态度亲切,效率极高,迅速为他办理了登记备案的手续。

援建事务局办事处是在一整座四进四合院,一进院被布置成了援建博物馆,自由开放,供人参观。

办完正事后,陈安领着陈凡与林惜踏入了博物馆。

馆内,一件件历史资料与实物静静诉说着援建岁月的艰辛与辉煌,让陈安三人仿佛穿越时空,重新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

馆内有讲解人员,正在叙述着东北三线建设的事迹,陈安示意陈凡和林惜认真倾听。

讲解员说道:

“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实施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工业建设活动。

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很多原本位于大城市或交通要道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搬迁和重建,

以确保在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所谓三线呢,就是依据全国地形的战略地位,将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

一线地区就指沿海和边疆地区;

三线指甘乌鞘岭以东、平粤铁路以西、晋雁关以南、粤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俗称为大三线。

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

一、二线地区各自的腹地又俗称小三线。

整个东北在这个时期,都在倾尽全力支援内地和援助中西部的三线建设。

在国家统一调拨下,东北向全国各地输送了

钢材5亿多吨,

焦炭368.8万吨,

动力机械98.1万台,

更是调配了170余万各类人才前往支援。”

讲解员继续说道:

“东北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家企业,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几乎倾尽所有。

大家都怀着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辽省的项目尤为广泛,涵盖广,数量多,从钢铁、石油到飞机、工程机械,再到枪械、枪弹,无所不包。

轮胎厂、油漆厂、油脂化学厂、化工厂、化机厂、滑翔机、机车车辆厂、

起重机厂、铝厂、挖掘机厂、火药厂、医学院、轴承厂、迫击炮厂、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

沈州仅道西区就有48家单位参与援建,先后派出了名人员奔向祖国各地,

其中厂级干部94人、中层干部7000人、技术工人人。

有三家企业进行了全厂搬迁,有23家企业包建新厂,29家企业车间整体划拨。

代培人员人,受援省市自治区29个,受建市县121个,受建企业526个。

连港医学院也积极响应号召,1200名学生、400名教职工和附属医院的部分人员、医疗设备迁往西南黔州,组建了新的医科大学。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更是先后包建援建了11个大中型军工厂,支援了各类人员1.5万人,设备千余台。

仅仅最近五年,辽省陆续迁往大三线的职工多达9.9万余人,随迁家属15.66万余人,数量惊人。

黑省,作为重要的兵工制造基地,也支援了全国210多个单位,

共支援了设备3389台以及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技工1.6万余人,

还为包建的企业支援了大量工具、工装、成品零部件及大批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吉省,仅化学公司就为全国54个企业输送了人才1.8万余人,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

为全国142个企业、86所大专院校和一些国家代培了超过3.83万名专业人才。

满丰发电厂输送干部和技术人员达800多人。

铁合金厂先后支援全国51个大中小铁合金企业建设,输送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达2900多人。

......

前几年刚刚确定三线建设战略时,

仅头两年,东北迁建和正在迁建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 个(列入国家搬迁计划内的66 个),

调出人才约8 万人左右(其中基本建设队伍2.7万人)。

东北的精英们,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三线地区,将异乡当作故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这些年来,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列列火车满载煤炭、钢铁、石油、装备、木材、粮食等紧缺物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一批批东北精英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奔赴三线地区,将异乡当作故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但是,他们从未抱怨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那种精神,是需要一代代都要铭记和传承的。”

陈安三人听着讲解员的描述,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绪,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

他们漫步其间,时而驻足凝视,感受历史的温度;时而低声细语,分享彼此的感悟,仿佛与那些勇敢的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