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 第90章 什刹海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第90章 什刹海

作者:仰望星空的青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6 07:02:14 来源:书海阁

闻言,陈安欣然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太好了,如此我便安心了。等我找个时间,便着手制作药膳,试试这内服淬体药液的效果!”

这时,张建设步入了西院,因为今天只做防漏水试验,他只带了一个师傅过来。

此次工程的大部分已经完成,厕所和洗浴间在原来旱厕的位置。

原来的简陋窝棚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个青砖平房,化粪池紧挨着厕所。

更令人欣喜的是,师傅们还帮忙在南门门楼下搭建了一个正式的狗屋,为小奶狗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避风港。

防漏水试验随即有条不紊地展开,这是一项虽基础却至关重要的工作。

张建设与师傅默契配合,首先将厕所、洗浴间及化粪池的所有地漏与管道口边缘细心封堵,确保无一处遗漏。

随后,在两个房间入口处设置起高达二十五公分的挡板,使房间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接下来,便是蓄水环节,他们细心地调节水位,直至达到预设的深度,并在水位线上做好清晰的标记,以便后续观察。

等第二天再查看水位线,如果水位没有明显下降,?或者下降高度没有超过5毫米,就证明防水合格了,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工序了。

整个流程简洁高效,不到一个小时便圆满结束。

张建设与陈安道别后,便带着人匆匆赶往下一个工作现场。

此时,时间尚早,连表盘上的指针都未触及八点的刻度。

然而,对于陈安而言,今日的任务远不止于此。

陈安开始准备外出,他可没有忘记,今天是郑副厂长跟他约定的与诸位援干前辈们见面的日子。

周三,郑副厂长专门打了胡同口的公共电话,告知了陈安聚会的详情与地点。

这次是家庭式聚会,地点选在了风景如画的什刹海西海。

这里不仅适合垂钓怡情,更是踏青野炊的理想之地,选择此处作为聚会场所,无疑为这次交流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惬意。

什刹海,这一片由前海、后海与西海共同构成的水域及其周边区域,与“前三海”遥相呼应,被亲切地称为“后三海”。

什刹海别名“十刹海”,这源于往昔环绕四周的十座古刹,为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禅意与历史的厚重。

什刹海是夏日避暑游乐的绝佳去处,位列四九城风景名胜之列,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留连。

环绕什刹海,诸多名胜古迹交相辉映,如恭王府、醇王府、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以及会贤堂,共同编织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地图。

而“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誉,更是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什刹海独有的韵味与风情。

近年来,什刹海更以钓鱼胜地的身份崭露头角,尽管这一转变仅发生在短短数年之间。

追溯往昔,什刹海曾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重要码头,漕运兴盛之时,湖中虽偶有鱼群游弋,却也难言丰富。

及至前朝中后期,漕运逐渐式微,湖面疏于管理,水道淤塞,部分区域甚至因缺水而被开垦为稻田,鱼虾几近绝迹。

建国后,政府高度重视什刹海的恢复与保护,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清淤治理工程,重塑了堤岸,增设了护栏,使什刹海重焕生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61年春,引水渠的建成,成功将渔阳水库的清流引入什刹海,不仅彻底解决了缺水问题,更让湖水变得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自此,什刹海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更成为了公共养鱼池,吸引着众多垂钓爱好者前来。

南锣鼓巷距离西海还不到三公里,陈安每天晨练基本上都路过。

陈安整理好行装,就带着陈凡、林惜出门了。

这种家庭聚会,当然可以带家人了,郑副总厂长他们几个长辈也会带家属孩子一同参加。

这样不仅能增进亲情,还能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不然,几个大老爷们,就只能单调地钓鱼了,还踏什么青,野什么炊。

陈安三人骑着自行车,南锣鼓巷的轮廓渐渐远去,而什刹海的碧波已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既然是钓鱼野炊,钓鱼渔具就必不可少。

陈安早有准备,此次带上的就是这几天精心打造的钓具。

自从收到消息,陈安便立刻行动起来,精心筹备起了所有必需品。

传统钓具比较简单,一般由鱼钩、鱼漂、鱼坠、鱼线、鱼竿组成。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购买现成的钓具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自制成为了唯一的途径。

竹竿是现在制作鱼竿的最佳材料,陈安特地前往阎埠贵推荐的竹园,经过精心挑选,换回了四根符合要求的毛竹。

这些竹子,长约四米,尾节直径约五公分,竹龄五年左右,确保它们无虫眼、无外伤,且竹节紧密,是制作鱼竿的上乘之选。

制作过程中,陈安小心翼翼,生怕破坏了竹子的自然结构。

他先是砍下选中的竹子,随后细致地去除枝节,每一步都力求完美,避免损伤竹青。

接着,利用小火炉对竹节进行烘烤,烤到竹子表面渗出竹油为止,反复用手捋直,用湿毛巾冷却定型。

之后,用合适的重物吊于竹尖,倒着悬挂竹竿,风干定型。

这一步耗时最长,完美的做法是完全自然风干,长达数月,这样后期不易变形变质。

最终就能打造出既坚韧又轻盈的鱼竿。

这样的鱼竿,即便是面对一斤重的鱼儿也能轻松提上岸,即便是五六斤的鲤鱼,也能游刃有余地溜起。

但是,因为时间紧,陈安便把其中两根竹竿单独进行精细处理,留待日后升级成插接杆。

而剩余的两根,则进行了简化的快速处理。

经过修剪、晾晒、火烤校直后,已是合适的鱼竿,直接成为了这次活动的得力助手。

陈安还不忘将枝节切口处用纱布细心打磨,并缠绕棉线包裹,以补强加固;

同时,在鱼竿尾部缠绕上藤丝,既增加了握持的舒适度,也增添了几分质朴的美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