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 第91章 有的东西要保密,有的得藏匿

李伟毫不谦让,挺直身子开口道:“皇上,您为何下令将军器局查封?”

“说到此事,本该我去寻你,你倒先来了。

你偷偷研制飞雷炮,为何不告知于朕?”

朱元璋冷哼一声,带着几分责备问道。

“哎,皇上,这飞雷炮并非寻常火炮,有许多缺陷,我只是急用才匆忙弄出来的,所以没有禀报。"

“那你说说,什么才是寻常的火炮,你给朕造几门来看看!”

朱元璋立刻抓住机会追问。

李伟一时语塞,他所说的寻常火炮可不是如今这些铸铁火炮,而是后装线膛炮,但这玩意儿目前还无法实现。

“皇上,这个……微臣也无能为力。"

“哦?”

“嗯!”李伟连连点头,态度极为诚恳。

朱元璋斜眼瞄了他一下,自然不信他真做不出来。

调整了一下坐姿,朱元璋严肃地说:“李伟啊,你得清楚,你现在做的可是军器,且是先进火器,有些东西必须严格保密,此次查封军器局就是为了防止飞雷炮的技艺外泄,你懂了吗?”

这个道理李伟当然明白,就像燧发枪如今还在兵仗局严密管控下生产一样,当初研制飞雷炮确实是他大意了,现在必须补救。

沉思片刻,李伟说道:“皇上,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但其实参与飞雷炮制作的只有少数工匠,军器局的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没有必要全部查封。"

读者们快瞧瞧,作者今日更新六千字,整整六千字呢!虽对作者来说只是迈出一小步,但确实是迈出了一小步啊!

(本章结束)

---

“是这样吗?依你之见,只要把这些工匠单独监管起来,别人就不会仿制飞雷炮了?”朱元璋淡然问道。

“正是如此,皇上。

飞雷炮之所以威力惊人,主要在于臣改进了丞相的配方比例,并将其制成颗粒状,我觉得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负责丞相的制作,严加保密即可。"

飞雷炮结构简单,要说有技术含量,也就是那个最佳配比的颗粒化丞相罢了。

“既然如此,那就将懂得制作这些丞相的匠人调入兵仗局,在其中设立一个丞相司吧。"

听罢此言,李伟心生忧虑,向皇帝进言道:“此物甚是凶险,置于皇城之内恐有隐患。"

朱元璋稍作沉吟,认同其说,便道:“宫外另觅一处便是,只是须得严加守护。"

“遵旨,陛下请宽心。"

“即便如此,军器局仍不可懈怠,还需强化防范。"

朱元璋又淡然补上一句。

“陛下尽可放心,臣已思及于此,拟将各环节分而治之,届时各自负责,关键所在必严守密不外泄。"

李伟连忙回应。

此法早在他来前便已谋划妥当,工序分散且互不关联,如今匠人们对这些新奇之物仅知其表不知其里,想要凭这一点皮毛复制出来,几乎无望,往后越是重要技术越难以掌握。

“陛下,待诸事皆安置稳妥,剩余工匠能否准其归乡?”

“无碍者可放归,但需有所约束,不得擅自离京。"

“明白。"

实际上,现今无路引之人即便不被监管也难离京城。

将这些事务敲定之后,李伟这才舒了口气,忽然想起先前明黄商会中的事情,遂又向朱元璋禀报了一番。

此类琐事朱元璋并未深究,只是点头应允,紧接着却饶有兴趣地盯着他问:

“为何对你手下的匠人这般厚待?”

李伟听罢,惊愕反问:“我对周遭之人皆怀善意。"

朱元璋略一思索,确实如此,这小子虽不通世故,但对身边之人倒是真心相待,像是薛祥、吴伯宗、沐英等人,与他关系尚佳,对待匠人和自家仆从也颇为优渥。

细细盘算下来,似乎正如他所言,对所有人都以诚相待,唯独对他和与他不合的那些文官例外。

“那你为何独对我不好?”

朱元璋身体微微后仰,双手环抱胸前疑惑问道。

李伟顿时怔住,瞪大双眼,这话怎好意思问出口?

朱元璋瞧见他的神情,面色不悦,冷哼一声,旋即忆起往昔种种,不由脸颊泛红。

李伟暗暗翻了个白眼。

“咳,那个,朕欲扩充神机营,你有何见解?”

朱元璋清咳一声,轻轻转移话题,转而询问关于神机营的事宜。

在这段时间里,尽管李伟不在,燧发枪的制造工作从未停歇,如今已累积了将近两万支,足够让神机营扩充至万人规模以上。

提起神机营,李伟眉头紧锁,默然不语。

他实在不想再接手这份差事了。

虽说此次征战因偶然机会立下战功,但他的指挥却存在不少问题。

若不是将士本身的实力占三成、火器同样占三成、剩下的五成全靠运气,他指挥的失误恐怕早已让他成为团队的拖累。

第一次仗着无知无畏硬拼或许还能侥幸成功,但第二次还能如此幸运吗?

“皇上,我根本不懂打仗,这次能赢纯粹是运气。您不如换个人试试?”李伟长叹一声,苦笑着说道。

“嗯?又想偷懒?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之前对你那样?就因为你老是一副耍滑头的模样,不推你就动不了。

若是你能主动卖力为国效力,我们会亏待你?”

朱元璋一听这话便火冒三丈,声音提高了好几倍,原本融洽的对话气氛顿时荡然无存。

李伟听了直摇头,心想江山是你们朱家的,我凭什么卖力?

“皇上,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真的不擅长。

就拿这次来说吧,骑兵为何冲锋我都搞不清楚,还是宋忠事后才告诉我。"

“知道了不就行了吗?下次自然就懂了!”

李伟惊愕地瞪着他,不可思议地道:“这怎么可能呢?那下次遇到别的状况我还是不懂啊。

这次侥幸没造成太大损失,可下回呢?万一因为我的疏忽害了整个部队怎么办?”

“怕什么?我们又不会让你单独带兵打仗。

再说,伤亡多点又如何?你没听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吗?即便伤亡惨重,我们也绝不会责怪你,尽管放手去打便是!”

朱元璋挥挥手,对伤亡之事毫不在意。

那姿态,仿佛富商对儿子说:损失点小钱没关系,你只管去做。

李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虽不愿相信,却清楚地看出朱元璋的话出自真心。

在他眼中,伤亡和富人嘴里的损失毫无差别。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确是个道理,但李伟不愿做这样的将军,他无法接受。

“我不干!”

李伟断然拒绝,他知道跟这老头讲理是没用的。

朱元璋猛地拍案而起,手指着他怒喝道:“这不由得你选择!朕命你三日内将神机营扩编一事写成奏章呈上来,胆敢违抗,朕定打断你的脊梁骨!”

“……”

朱元璋愤愤地坐下,李伟也赌气沉默。

对视良久,李伟败下阵来,只得移开视线。

扫视四周时,无意瞥见朱元璋的新木制挠痒棒,顿时挑眉,明知故问:“陛下,您的如意怎成木头的了?”

朱元璋听罢脸色骤沉,你还好意思问?两支玉如意都被你偷了,我不换木的,难道还等你再来偷不成?

“你有完没完?没事赶紧走,再迟宫门关了,我们就把你阉了留在宫里当太监!”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

李伟看他黑着脸,心里反倒舒坦不少。

“那臣告退了!”

行礼后转身离开,心中窃喜。

朱元璋目送他离去,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

李伟的身影刚隐于门外,他便抄起挠痒棒掷去,反正木头的,不心疼……

神机营的事暂且搁置,军器局这边李伟立即着手安排。

首先将与火器无关的皮革及鞍具另立皮作局和鞍辔局。

接着为制作某物的部门选址安顿,此事朱元璋格外重视,还派了太监当厂监。

倒是制作这些物品的工匠不多,仅几十人,人少也好管理,即便一对一盯梢也无妨,他们还能在监控下偶尔与家人相聚。

此外,炼钢与锻造分开,炼钢只负责铸出钢条钢板,后续如何加工不必操心,锻造时直接取现成的钢板切割打造,效率虽略逊,但流程更规范。

发电机暂时无用武之地,李伟拆了它,将来要不要继续研究,他还在犹豫。

水力车床实在舍不得拆,终究留了下来,确实有用。

但从今以后,他得小心了,有的东西要保密,有的得藏匿。

经过一番调整,军器局终于解封,尽管管控依旧严格,大多数人总算能正常回家。

被调至某司的几十人,李伟也无可奈何,这是他争取来的最佳结果。

幸好朱元璋听了他的请求,给这些人加了薪,也算是补偿吧。

吕唐和近百名工匠直接归入神机营,成了正规军人。

那个年代,军户的地位极为卑微,幸而神机营的待遇与天子亲军相差无几,倒也不算太糟。

这场与李伟的较量,几乎未损一兵一卒,这些工匠们自然无需担忧上战场送命之事,这正是对他们信任的一种体现。

军器局的大使已换为鲁提,徐勇则被派往皮作局,其余几位大使副使也多是从工匠之中提拔了几位能力出众者担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