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107章 无论谁想教训倭寇,他都会尽力支持!

韩成立即提醒。

朱元璋听后说道:“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刀,他没了杂念,能一心做事,不胡思乱想,这才成就一番伟业。”

这一刀若不割,他反倒无法做成此事。

朱元璋又开始不守规矩了。

瞧见韩成盯着自己,朱元璋摆出一副无奈的模样,大笑说道:“开个玩笑罢了,我会让人将此命令一同送达,希望还来得及。

其实依你说的,再对这马与那家伙下手,确实不太妥当。

也盼着能找到他,日后还能照旧做与历史相同之事。”

韩成见朱元璋答应此事,心里总算放松了些。

自己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只能听天由命。

郑和能否保住男儿身,已非他能干涉。

讲完马和的事后,旁边的朱棣再次看向朱元璋说道:“父皇,我记得您当年一声令下,龙江宝船厂立刻昼夜不停,足足建造了四年才停。

这四年间,足以打造出许多大型海船!

或许无需新造,仅凭龙江宝船厂的库存,便足以远征倭国,给倭国一个教训!”

在从韩成处得知种种情况后,朱棣一刻也不想多留,一心只想尽快发兵倭国。

“确有不少存货。”朱标开口说道。

“我曾查阅过龙江宝船厂的各类记录,据记载,那里备有两千料海船二十艘,四千料海船两艘。

除已完工的船只外,还有很多半成品以及当初剩下的造船木材。”

熟悉政务的朱标对此了如指掌。

听完朱标的话,朱棣顿时激动起来。

韩成却满是困惑。

他插话道:“这事有些奇怪,照理说陛下刚下命令没多久就被刘伯温劝住了,前后没花多少时间。

为何龙江宝船厂却要连造四年才停工?

不仅造出了这么多船,还囤积了这么多材料?”

听到韩成这么问,朱元璋脸色稍显不自在。

对他有些不满。

这家伙故意找茬吧?

专挑不痛快的地方戳!

朱标轻咳一声,看向韩成说道:“韩成你应该清楚,一个决定从制定到执行,中间要经过不少环节,出现些许延迟很正常。”

韩成点头认同。朱元璋父子松了一口气,他们担心韩成会追问不休。

然而韩成又开口了:“这还是有问题啊。通常延误几个月不算奇怪,可四年之久实在难以理解。龙江宝船厂离南京城不远,快马传信不过一顿饭工夫,为何拖延这么久?”

朱元璋听后脸色微变,有点想揍人的冲动。朱标见状,不知如何作答。

他总不能说父皇碍于面子,虽采纳刘伯温建议却不明言停止攻倭,直到几年后才叫停造船。

这样的事显然不能说出口,尤其不能当着父皇的面讲。

“韩成,此事无需多问。事情既然发生,必有缘由。就像写话本一样,需前后连贯、合乎常理,但现实中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话本尚需逻辑,而世事未必如此。”

说完,朱标看着韩成问:“明白了吗?”

“哦~明白了,我懂了!”韩成拖长语调,眼神意味深长,让朱元璋又有了动手的冲动。

这小子怎么不懂得装糊涂、替长辈掩饰呢?

“父皇!有了二十艘两千料船和两艘四千料船,再加上一些普通海船,攻打倭国绰绰有余。孩儿请命,愿率军出征,扬我国威,让那些番邦知道天威不可冒犯!”

朱棣再次高声请战。

韩成听到后精神振奋,但又忍不住开口道:“稍等,从你这话里听出来,这些船已经造好很久了吧?这么多年过去,这些船还能不能用?这事儿可不能大意,必须稳妥行事。”

虽然韩成也很期待朱棣马上带人前往倭国,但他觉得该考虑的问题还是要考虑清楚,否则要是朱棣因此出了意外,那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摇了摇头说:“这一点你不必担心,只要稍微修整一下,这些船完全可以正常使用,不会有安全隐患。”

韩成有些惊讶,朱棣怎么会这么有信心呢?

朱棣指着龙江宝船厂的方向说道:“你也知道,这龙江宝船厂就在京城附近,紧挨着京师。光这一点,你就应该完全不用担心船的质量问题。”

韩成听了更是一头雾水,这是什么特别的质量保障方式?

朱棣笑着解释道:“在这么近的距离下,如果海船质量不过关,一旦出了事,父皇真的会让他们的人头落地。”

韩成听完朱棣这句合理又直白的话,顿时释然了。

同时,他对那些船是否能用的顾虑也完全打消了。在朱元璋这位强硬人物的监督下,这些船的质量确实无需过多担心。刚才自己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朱元璋等韩成和朱棣都沉默了,才沉思片刻开口道:“老四,再等等吧,再多造一些船比较好。这是要跨越大海去打仗,必须谨慎对待。绝不能学元朝的样子,否则不仅损失惨重,还会让倭寇更加嚣张,嘲笑我们。这种事绝对不能发生!而且,虽然我大明有水师,但一向很少出海作战。就算是加上江阴侯、靖海侯等人统领的水师也不够。这件事需要好好谋划,不能着急,越急越容易出错。”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朱棣说道。

朱棣也知道父亲说得对,但他夫人病重的情况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剑,让他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他生怕因此耽误了大事。

“父皇,没关系的,多练习几次就行。这些大船,再加上崇明那边靖海侯统领的备倭水师,攻打倭国其实没什么大问题!”

朱标将手搭在朱棣肩上说道:“四弟,我知道你心急,但先莫急。

此事并非一蹴而就。

西南战事尚未落幕,北境又有大军出征以灭女真三部。

朝廷已是在节衣缩食。

如今实难再启大规模海战。

再者,防倭水师亦不可轻举妄动。

方国珍、陈友定余部依旧盘踞海上为祸,虽有防倭水师镇守,尚能有所忌惮,一旦防倭水师撤退,这些贼寇便会肆无忌惮。

他们行踪飘忽,沿海各地均在其威胁之下。

打完便逃入茫茫大海,若无防倭水师,我们只能徒呼奈何!”

朱标点明了两个必须考量的现实问题。

“那就把这些海寇全数剿灭!”

朱棣握拳而起。

朱标摇头叹息:“哪有那么容易?

若真这么简单,这些海寇早该覆灭,不至于拖到今日。

海洋与陆地不同,复杂得多。

况且,靖海侯麾下的防倭水师中,有不少人原是收编的方国珍、陈友定旧部。

许多人与海寇间有旧谊。

在此情形下,短时间内要将这两支海寇一举歼灭,谈何容易?

即使能够成功,如今的财力也难以支撑一场规模宏大的跨海大战……”

朱标的话语让朱棣倍感沮丧。

原来兜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钱的问题上!

大明缺钱才想到攻打倭国,可攻打倭国同样需要钱。

因为囊中羞涩,明知倭国遍地宝藏,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种处境实在令人扼腕!

这件事陷入了僵局。

见朱棣如此焦急,朱标劝道:“再忍耐些时日,待西南战事结束,北方局势安定,那时便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可以投入到这件事上了……”

想到夫人的身体以及岳父的病情,朱棣依然焦虑不已。

他愿意等待,但疾病不会。据韩成所言,他的岳父恐怕撑不过两年。

在这种情形下,根本容不得半点迟疑。

“大哥,父皇,难道就不能多印刷些宝钞应急吗?”

“今年已印了许多宝钞,为了对抗女真三部,父皇又下令宝钞提举司增印。如此一来,数目已经超过了韩成提到的上一年总量的十分之一。若是为了跨海攻打倭国再次增印,那宝钞数量将会过多。”

若非韩成提及了这个十分之一的限制,朱标很可能会答应朱棣的要求。

但现在,他却不愿破例。

刚从韩成处得知底线,便要破例,他觉得这对自己的原则有所损害。

“那么,待我们在倭国找到金银后,再填补缺口,这样如何?”

朱棣依旧不死心,提出了他的设想。

听到这话,朱标与朱元璋的目光都投向了韩成。

可以看出,他们有些动摇。

韩成摇了摇头:“不行。

大明疆域辽阔,未来必定会有各种需要用钱的地方。

每次遇到问题就提前预支,不断增印,这样的规矩岂不是成了摆设?

必然会被滥用!

陛下和太子皆英明睿智,自律能力极强。

即便如此,在这件事上都无法完全避免逾矩,更何况后世那些不明事理之人。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到时候这条规定就会名存实亡,大明宝钞同样会大幅贬值,沦为废纸!”

原本因朱棣提议而有所心动的朱元璋与朱标,在听完韩成的话后,那点心思立刻烟消云散。

“老四,你也听见了,事情就是这样,绝对不可以这么做……”

“嗯,我知道了大哥。”

朱棣的声音低沉,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

朱标见状,心中也颇为难过。

然而,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如果缺钱的话,我倒有一个办法,能在短时间内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攻打倭国……”

站在一旁的韩成思索片刻后,开口说道。

无论谁想教训倭寇,他都会尽力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