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民间道士之长生有道 > 第250章 江口沉银

民间道士之长生有道 第250章 江口沉银

作者:坐言起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6 10:04:30 来源:书海阁

关于张献忠,许多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

史书有载: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是陕西定边柳树涧人。

他年少时家境贫苦,以贩枣鬻盐为业,还曾当过捕快、边兵,然而却因犯法被罢黜。

崇祯三年,天下遭遇大饥荒,民变蜂起。张献忠便聚集米脂十八寨的豪杰,举起义旗,自号“八大王”。他骁勇善战,被人称为“黄虎”。

起初,他依附于王嘉胤,后来独自率领一军,转战于秦、晋、豫、楚等地。他攻破凤阳、焚烧皇陵,震动天下。

在荥阳会盟时,他献策分兵合击,率部东征,攻克庐州、安庆,所到之处,官军皆溃不成军。

崇祯十一年,他暂时接受熊文灿的招抚,在谷城驻军。然而,他却暗中积蓄甲兵,第二年便再次反叛。他诛杀县令、毁坏城垣,还将官吏索贿的罪状列于街市,百姓皆为之哗然。

崇祯十七年,趁着明室崩溃,他攻入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建元“大顺”。

他仿照明制设立六部、铸造通宝、举行科举,分封四个养子为秦王、安西王等。然而,他用刑峻急,诛杀士绅,导致川中局势动荡不安。

顺治三年,清军入川,张献忠弃成都北撤,行至西充凤凰山时,猝遇敌骑,还未来得及披甲,便中流矢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他的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归降南明,最终成为抗清的中流砥柱。

后世江口沉银出土了金册、西王赏功等器物,证实了他劫掠四方、聚敛巨富的事迹。

史书记载他性格刚烈,用兵诡谲,然而关于他屠蜀的说法或许涉及清廷的诋毁,实际上是乱世之中相互攻伐的结果,并非一人之过。

不过作为巴蜀本地人,提起张献忠,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张献忠大屠四川和江口沉银的传说。

我们当地的县志上曾有记载,明末流寇张献忠是陕西定边人。崇祯末年,他僭号大西,占据蜀地称帝。

然而他生性暴戾,常常以威胁迫川民,屠戮无度。初入蜀时,他传檄州郡,扬言“顺者抚,逆者剿”,然而每当攻克城邑,便纵兵劫掠,百姓几乎没有存活者。

据《蜀碧》记载,张献忠曾设立“草杀”“天杀”之法,命令士卒每日屠杀千人,堆积的尸体遮蔽了江河,川中因此成为一片赤地。

他还设立“特科”之局,诓骗士子万人到青羊宫,将他们全部活埋,声称“毋留遗种以累新朝”。

成都沦陷后,他放火焚烧宫室,挖掘陵墓戮尸,三日后整个成都城成为一片焦土,野犬吃人,井中填满骸骨,惨状目不忍睹。

据说当时四川十室九空,《蜀难纪实》记载“山谷遗民,十存一二”,我们县城更是据说只剩余黄、陈、蒲三姓数十人。后来的诸姓,大多是“湖广填四川”时迁移过来的。

至于江口沉银的传说,更是在我们当地流传甚广。

说是明末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后,率军沿岷江南下转移,途中于彭山江口镇遭遇明将杨展伏击,双方激战导致大量战船焚毁沉没,满载金银财宝的船只沉入江底,形成了“江口沉银”这一历史事件。

此后,民间流传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民谣,暗示着沉银的方位。三百余年来,江口河道屡现零星银锭。

不过当地百姓都说这些银锭不能轻易触碰,一直有“触碰沉银必遭横祸”的说法。据说是张献忠沉银时曾屠杀搬运金银的士兵与工匠以灭口,清代《蜀碧》等文献记载,参与沉银者“尽投江中,无一活者”,导致财宝沾染了怨气。

这种说法不知是真是假,但我知道,康熙年间,曾经有清朝政府组织在江口附近打捞过沉银。

但只得到了银子万余两,铸有西王赏功的铜钱若干。

当时主持此事的四川巡抚能泰,后来离奇暴毙,参与打捞的“没水军”,当时就无故淹死大半,剩下的也在三五年之内,无缘无故尽皆死去。

甚至连接触过那些银子和铜币的人,后来也一个个患上离奇的怪病。

须知没水军,又被称为“打没头”,是当时清朝水师中专门执行水下侦察、破坏任务的潜水高手,据说个个能在水下憋气活动三刻钟以上,整个康熙年间的水师之中,也不过三五十人!居然因此全军覆没!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连康熙皇帝都亲自下旨,将打捞上来的银锭、铜币全部重新熔化重铸。

又命青城山十六名高功,在碧洞真人陈清觉的带领下,于江口作法,以九宫锁灵符,勾动石龙石虎局,立五行镇煞柱,摆下一座九渊镇煞玄溟阵,这才将此事平息。

根据宋长江的说法,我不得不怀疑,他们破获所得的银锭,就是从张献忠沉银中的一部分。

只是这些银子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有人已经知道具体位置,找到了沉银?

我心中暗自惊奇,疑惑的问宋长江“你们破获银锭案的时候,有没有查出来,这银锭哪里来的?”

宋长江仔细想了想,沉声说道“银锭不止一个,后来陆陆续续的查到好几个,刚开始这些人都坚称银锭是家传的,不过后来经过我们审问,这些银锭居然大部分是从岷江边捡到的。”

我越发觉得奇怪,自从有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以来,这一两百年之中,确实有一些在岷江边捡到银锭的传说,但大多是些捕风捉影的说法,并无实证。

像这次这样,连续出现好几个银锭的情况,真的是绝无仅有,须知银锭这东西,个头虽小,但比重甚大,入水即沉不说,在水里泡久了,还会氧化成灰黑色,沉在江底和水底石头颜色差不多,又被江底泥沙掩埋,绝对难以发现。

若非大水泛滥,江水发生剧烈的涨落,绝对不可能被带到岸边,被人发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