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民间道士之长生有道 > 第35章 陈公,伯屏

民间道士之长生有道 第35章 陈公,伯屏

作者:坐言起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6 10:04:30 来源:书海阁

表姑父因捕鼠还立了功,光粮站被评了先进,个人也被评为“捕鼠先进个人”,奖励现金一千元。

表姑父高兴得当即就要兑现许诺的三千块,我连忙推辞道“自家亲戚,不用这么客气。

再说你和姑妈向来待我不薄,些许小事,不必当真”

最后推辞半天,表姑父脸色都变得难看了,我才勉为其难收了他一千块,就当帮他领了奖金了。

这事过后,表姑父对我是刮目相看,逢人就说“我这个侄子是有真本事的,你们别不相信,我自己就可以作证!”

别说经过他这么一宣传,我在镇上名气大了许多,不知不觉便有人开始主动上门照顾我的生意了。

不过都是一些看相测字,合婚帖,选吉日的小生意,虽然不赚钱,但聊胜于无,蚊子再小,也是块肉嘛。

再说我刚挣了一千块,够我对付好些日子了,生意不好我并不着急。

每天按部就班,除了练拳打坐,就钻研张九爷留下的几本典籍,偶尔到隔壁茶馆坐坐,和一帮老茶客天南地北的胡侃。

如此胡混了几个月,日子过得悠闲无比。

这天中午我吃过午饭,眼见没有生意上门,干脆又跑到茶馆打发时间。

茶馆非常简陋,老板姓刘,无儿无女,脚上还有点残疾,今年五十来岁,我们都叫他刘四爷。

这家茶馆是他祖上的产业,从民国一直经营到现在,茶水两毛钱一杯。

来喝茶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街坊老人儿,一坐就是半天,打发时光为主。

我进门的时候,刘四爷正和两个相熟的老头儿聊得热乎。

这两个我都认识,前街的裁缝陈,以前开裁缝铺的,做的一手好针线。

以前那些年代,很少有成品的衣服售卖,都是买布匹找裁缝现做,裁缝陈手巧心灵,做出的衣服大小合身,质量更是没得挑,是我们镇上头一家。

只是这几年,改革开放后,南方过来大量的服装厂的成衣,这些衣服价廉物美,款式新颖,深受年轻人喜欢。

裁缝陈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加上年纪大了,干脆歇了铺子,每天到茶馆喝茶打发日子。

另一个老头姓邹,年轻时是个铁匠,打得一手好农具。

什么镰刀锄头,锹刨镐钻,没有他不会打的,尤其擅长打菜刀,打的菜刀锋利耐用,十里八乡都非常有名。

只是这几年,年纪大了抡不动锤,加上孩子有出息挣了大钱,孙女也考上了大学,干脆舍了手艺安度晚年。

我见几人神神秘秘的,嘴里小声嘀咕,手上一比一划,脸色变幻莫测,时而赞叹,时而惊恐,心中好奇,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我见他们聊得起劲,就没有打扰。

这段时间我和他们已经非常熟络,有时候刘四爷忙不过来,我还过来帮他烧水端茶呢。

我自己找了个茶碗,跑到柜上抓了一撮茶叶,后堂火炉子上两个铜壶正烧得冒烟,我自己冲了一杯,端着茶碗,出来找个靠街的位置坐了,听他们闲聊。

只见三人越说越快,最后不知道因为啥,还争执了起来,声音也渐渐变大。

我偶尔听到一两句,什么“将军”、“吸血”之类的。只是看样子谁也说服不了谁。

三个老头居然争得面红耳赤起来。这时刘四爷突然看见了我。

指着我对其他几个老头说道“正好,你问他,他是懂这些的!”

裁缝陈和邹铁匠立马端茶喂了过来,一个说“长生,你说说,僵尸会不会吸血?”

一个道“别听他胡扯,吸血鬼才吸血,僵尸只会扑人!”

我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俩说的是个啥事,连忙招呼道“两位老爷子先别急,先帮我把前因后果捋一捋,我也不知道你们说的是个啥事儿啊?”

裁缝陈诧异的看了我一眼,道“嗨,说了半天,这么大事情,你还不知道?”

我摇摇头,“我这人好静不好动,成天不出门,真没听说过有啥大事发生,要不两位老爷子给我说道说道?”

两人见我说话神态不似作伪,抬头看看四周没啥人,拉开一张椅子坐下,说出一番话来。

这事儿啊,还得先从前几个月市里下发的一条文件说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今年开春,市里就下发了一条文件《关于全市文物保护性发掘的通知》。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年,文物盗掘严重,加上一些地质自然灾害,导致很多文物损坏流失,国家对此非常重视。

市里要求各区县,对辖区内的破旧的道观庙宇,无主的古墓进行清理。

能修缮的修缮,不能修缮的,由县里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避免文物流失。

这条通知下来后,县里立即组织排查,同时成立考古队,请省城派遣的专家邱教授带头,也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抢救了不少文物。

这邱教授说起来,在我们县里相当有名,据说他是青城山算命大师邱驼子的亲侄儿,年轻时得过邱驼子指点,在风水上很有造诣。

但后来并没吃这碗饭,一直在西川博物馆工作,这次受了委派,来我们县里指导工作。

正是因为有他的指导,考古队的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几个月时间,将县里需要发掘的文物完成的七七八八,只剩下一座将军墓。

这将军墓中埋葬的人,姓陈,名伯屏。

这陈伯屏是谁?各位可能不清楚,但在我们老家,年纪大点的可都听说过。

县志上也有他的记载。

陈公,伯屏,康熙四十五年生人,字质夫,少习武,乾隆二年武举人,官至从三品云贵宣慰使。

乾隆三十四年,随军征缅,不效,赐自缢,归葬乡里。

这位陈伯屏将军呢,就是我们本县县城土生土长的人。

长得身高八尺,熊腰虎背,阔目方头,自小武艺过人,有生裂虎豹之能,二十二岁中武举人,一直随乾隆年间名将明瑞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