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50章 梦诱祖仁遭劫祸 权争兆世起波澜

几天后,尔朱兆做了个怪梦。

梦中,死去的元徽阴森森地站在他面前,冷笑着说:“我的金子藏在寇祖仁家,足足二百斤。

还有一百匹好马,都归你了。”

尔朱兆惊醒,心里直犯嘀咕:“人都死了,鬼还这么狡猾,活着的时候更不用说了!”

他立刻派兵包围了寇祖仁的宅子。

祖仁被抓时,脸色煞白,知道瞒不住了,只好老实交代:“我……我确实拿了元徽的财物,可没那么多啊!”

尔朱兆瞪着眼问:“多少?”

“黄金三十斤,马三十四匹……”

祖仁声音发抖。

尔朱兆一拍桌子:“放屁!

梦里明明说二百斤金,一百匹马!

你敢骗我?”

祖仁跪地磕头:“大人明鉴,我真的只有这些啊!”

尔朱兆哪里肯信?

他狞笑着下令:“给我吊起来打!”

士兵们把祖仁拖到树下,绳子勒紧脖子,双脚绑上大石头。

鞭子抽得皮开肉绽,祖仁惨叫连连,最终气绝身亡。

唉,寇祖仁当初为了富贵,害死元徽,哪想到自己会死得更惨?

贪心害人,终究逃不过报应。

尔朱世隆听说尔朱兆已经得手,立刻赶到了洛阳。

他一进城,就看见尔朱兆手握剑柄,怒目圆睁,劈头便问:“叔父在朝中待了这么久,耳目众多,怎么竟让天柱将军尔朱荣遭此大祸!”

世隆一听,脸色大变,连忙跪下谢罪:“是我疏忽,未能及时察觉,请将军恕罪!”

尔朱兆冷哼一声,这才稍稍收敛怒意。

尔朱世隆暗自松了口气,心想总算逃过一劫。

这时,尔朱仲远也从滑台赶到洛阳。

三人刚聚首,忽然传来急报——河西叛军首领纥豆陵步蕃打着魏主的旗号,声称奉密诏讨伐尔朱兆,正向秀容逼近。

尔朱兆一听,拍案而起:“区区贼寇,也敢猖狂!”

尔朱世隆劝道:“洛阳不可无人坐镇,不如由我留下,将军速回晋阳平叛。”

尔朱兆点头:“好,洛阳就交给你们了。”

说完,他带着魏主元子攸匆匆北上。

晋州刺史高欢得知消息,立刻率骑兵拦截,可惜晚了一步。

他连忙写信给尔朱兆,劝道:“天子乃天下共主,若加害于他,只会招致骂名,望将军三思!”

尔朱兆看完信,冷笑一声,随手撕碎:“高欢多管闲事!”

他毫不理会,径直将魏主押到三级佛寺,下令缢死。

可怜元子攸年仅二十四岁,就这样惨死。

两年后,魏主元修在太昌元年追谥他为孝庄皇帝,庙号敬宗。

陈留王宽曾跟随魏主北行,结果被尔朱兆杀害。

尔朱兆这个人,心狠手辣,但凡对他有威胁的,他一个都不放过。

此时,步蕃率军进犯,尔朱兆亲自带兵迎敌,却在秀容一带连吃败仗。

他急了,赶紧派人去晋州,向刺史高欢求援。

高欢接到消息,嘴上答应,行动却慢吞吞的。

他故意拖延,直到尔朱兆再三催促,才慢悠悠地带兵赶到平乐。

步蕃正乘胜追击,高欢便对尔朱兆说:“王上,您在后压阵,我当前锋。”

两军交战于石鼓山,高欢指挥得当,大破步蕃军队,步蕃本人也被斩杀。

尔朱兆大喜,拍着高欢的肩膀道:“高公真乃猛将!今日起,你我结为兄弟!”

当晚,尔朱兆设宴庆功,两人推杯换盏,看似亲如手足。

可高欢心里清楚,尔朱兆此人喜怒无常,今日称兄道弟,明日可能就翻脸杀人。

酒过三巡,尔朱兆忽然皱眉道:“高公,六镇余党仍在作乱,你可有良策?”

高欢微微一笑,道:“六镇叛军杀不尽,不如选个心腹统领他们。

若再叛乱,就拿统帅问罪,自然无人敢生事。”

尔朱兆眼睛一亮:“妙计!可谁能担此重任?”

这时,一旁的贺拔允插嘴道:“我看高公最合适!”

话音未落,高欢猛地一拳砸过去,贺拔允猝不及防,嘴唇破裂,一颗牙直接被打飞。

众人惊愕,高欢却厉声道:“天下大事,全凭王上定夺,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妄言?”

他转头对尔朱兆拱手:“此人胡言乱语,请王上立刻杀了他!”

尔朱兆哈哈大笑,摆手道:“高公何必动怒?

贺拔允说得对,六镇兵权,非你莫属!”

高欢故作推辞:“王上,臣不敢当……”

尔朱兆拍拍他的肩,笑道:“你我兄弟,不必客气!”

他心里得意,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值得信任。

可他哪里知道,高欢这一拳、这一推辞,全是演戏。

酒席散尽,尔朱兆已醉倒在座上,鼾声如雷。

高欢望着他,心里盘算:“等他酒醒,万一反悔,可就麻烦了。”

他立刻起身,走到帐外,对众人高声宣布:“尔朱将军已命我统领州镇兵马,明日汾东集合,听我号令!”

军士们一听,纷纷议论。有人低声说:“跟着高将军,总比跟着那个暴脾气的尔朱兆强。”

另一人点头:“是啊,他待兵如子,咱们去投他!”

高欢见人心归附,心中暗喜,又趁热打铁,向尔朱兆请求:“将军,并州、肆州的降户缺粮,不如让他们迁到山东就食?”

尔朱兆醉醺醺地挥手:“行!你安排就是。”

这时,长史慕容绍宗急忙上前阻拦:“不可!万万不可!”

尔朱兆眯着眼:“怎么?”

绍宗压低声音:“如今天下大乱,人心难测。

高欢雄才大略,若再让他手握重兵,岂不是放虎归山?

他日必成祸患!”

尔朱兆不以为然,哈哈一笑:“我和他有香火之盟,誓同生死,你多虑了!”

绍宗急得跺脚:“亲兄弟尚且不可全信,何况区区香火誓言?”

尔朱兆脸色一沉,拍案怒喝:“你竟敢挑拨离间?”

他大手一挥,“来人!把这厮关进大牢!”

左右侍卫不敢违抗,只得架起绍宗。

绍宗挣扎着喊道:“将军!你会后悔的!”

尔朱兆充耳不闻,转头对高欢笑道:“别理他,你快去准备吧!”

高欢拱手应下,心里却想:“此人果然鲁莽,不足为虑。”

就这样,尔朱兆稀里糊涂地放走了高欢,还自以为掌控全局。

殊不知,这一放,便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他全然是个莽夫,只顾催促高欢上路,哪还管什么长远之计?

高欢从晋阳出兵,经过滏口时,正巧碰上尔朱荣的妻子从洛阳返回。

她带着三百匹骏马,队伍浩浩荡荡,马儿毛色油亮,一看就是上等战马。

高欢眼睛一亮,心想:“这些好马,可不能错过!”

他立刻挥手,命令士兵上前拦截。

“把马留下!”士兵们喝道。

尔朱荣的妻子哪敢反抗?

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良马被抢走,换来的却是一群瘦弱的老马。

她心中愤恨,却只能忍气吞声,匆匆进城向尔朱兆报告。

尔朱兆一听,又惊又疑:“高欢竟敢如此大胆?”

他赶紧释放了被关押的慕容绍宗,找他商议对策。

绍宗冷笑道:“高欢还没走远,现在追还来得及!”

尔朱兆一听有理,立刻带兵追赶。

到了襄垣,漳水暴涨,桥梁被冲垮,高欢的军队被隔在对岸。

尔朱兆隔水大喊:“高欢!你为何夺我马匹?”

高欢站在岸边,恭敬行礼,高声道:“借马只是为了防备山东盗贼,绝无二心!

大王听信谗言来追,我高欢死不足惜,只怕部下寒心,就此叛离!”

尔朱兆听了,心中犹豫。

他纵马渡水,来到高欢帐前,拔出佩刀,递给高欢,伸着脖子说:“若你真心,就砍我一刀!”

高欢见状,放声大哭:“自从天柱将军尔朱荣去世,我高欢还能依靠谁?

只愿大王长命百岁,我们同心协力,共谋大业!

为何今日说出这样的话?”

尔朱兆被他的眼泪打动,丢下刀,叹道:“是我多疑了。”

当晚,尔朱兆命人宰杀白马,与高欢歃血为盟,两人饮酒畅谈,看似冰释前嫌。

夜深人静时,高欢的部将尉景悄悄靠近,低声道:“现在正是杀尔朱兆的好机会!”

高欢一把抓住他的手臂,狠狠咬了一口,低声警告:“不可!杀了他,他的党羽必会疯狂报复,我们寡不敌众!”

尉景不甘心:“难道就这样放过他?”

高欢冷笑:“尔朱兆有勇无谋,迟早是我的囊中之物,急什么?”

尉景这才作罢。

天刚亮,尔朱兆渡过黄河回到军营,又派人召高欢来谈。

高欢骑上马准备出发,长史孙腾却一把拉住他的衣角。

高欢心领神会,便找了个借口推辞不去。

尔朱兆隔着河水怒骂:“高欢!你为何失信?”

高欢充耳不闻,连回应都懒得给。

尔朱兆气得直跺脚,却拿他没办法,只好悻悻地返回晋阳。

此时,洛阳城里,尔朱世隆正忙着整顿秩序。

他镇压盗贼,疏通商路,勉强维持着这座摇摇欲坠的都城。

尔朱天光赶来见他,两人一碰头,就聊起了新立的皇帝元晔。

“元晔不得人心,不如另立一位近支宗室。”

尔朱天光直言不讳。

尔朱世隆点点头:“可立谁呢?”

这时,郎中薛孝通插话道:“广陵王如何?

他出身皇族,素有贤名,只是这些年沉默寡言,深藏不露。若奉他为主,必能服众!”

尔朱天光眼睛一亮,转头对尔朱世隆道:“广陵王多年不语,莫非真是个哑巴?”

尔朱世隆皱眉:“不如试试他。”

于是,尔朱天光派尔朱彦伯去试探。

彦伯见到广陵王,恭敬道:“殿下,天下纷乱,您可有良策?”

广陵王微微一笑,缓缓道:“天何言哉?”

彦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广陵王并非不能言,而是韬光养晦!他匆匆赶回禀报:“殿下不仅会说话,还深藏智慧!”

尔朱世隆大喜,拍案道:“好!就改立广陵王!”

究竟广陵王是谁?

他单名一个“恭”字,正是孝文帝元宏的侄儿,广陵王元羽的嗣子。

当年元爰专权,广陵王元恭怕惹祸上身,便躲进了龙华寺。

他假装生病,闭门谢客,不与外人来往。

到了永安年间,京城突然流传起一个谣言,说龙华寺里有“天子气”。

当时的皇帝元子攸一听,立刻派人去监视他。

可查来查去,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元恭这才逃过一劫。

世事难料,没过多久,尔朱世隆等人密谋废立皇帝。

他们商量好了,却各怀心思。

尔朱天光直接跑回雍州,摆明了不想掺和后续的麻烦。

这时,长广王元晔正好来到邙山南边,准备进京即位。

尔朱世隆急了,赶紧派泰山太守窦瑗去见他。

窦瑗一见面就开门见山:“王爷,天意人心都向着广陵王,您不如学尧舜禅让,免得夜长梦多。”

元晔一听,脸色大变,支支吾吾道:“这……这未免太突然了吧?”

窦瑗冷笑一声,直接掏出禅位诏书,往他面前一递:“王爷,请用印吧。”

元晔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盖了印。

窦瑗拿到诏书,立刻跑去见广陵王元恭。

元恭倒是谨慎,连上三道奏表,推辞不受。

可文武百官早已备好车驾,恭恭敬敬地请他入宫。

“殿下,天下归心,您就别再推辞了。”大臣们纷纷劝道。

元恭叹了口气,终于点头:“既然如此,我便勉为其难。”

就这样,他入宫登基,改年号为“普泰”,史称节闵帝。

黄门侍郎邢子才奉命起草赦文。

写到太原王尔朱荣冤死一事时,魏主元恭突然拍案而起:“永安王诛杀权臣,何错之有?

不过是天意未定,才遭此横祸罢了!”

他说的“永安王”正是被尔朱荣拥立的孝庄帝元子攸。

邢子才战战兢兢地问:“陛下,那赦文该如何修改?”

元恭夺过毛笔:“朕亲自来写!”

他大笔一挥,直接把尔朱荣的死因一笔带过。

说来也怪,这位沉默八年的皇帝突然开口说话,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要知道元恭自从被尔朱荣立为傀儡皇帝后,整整八年不发一言,人人都以为他是个哑巴。

如今这一开口,不仅条理分明,还颇有明君风范,朝野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陛下圣明!”

大臣们纷纷跪拜。

百姓们更是奔走相告:“咱们终于盼来个明白人!”

有老臣私下议论:“听说陛下这些年闭门读书,看来是真有学问。”

另一个附和道:“可不是嘛,这一开口就显出真本事了。”

元恭接着大封功臣:把长广王元晔降为东海王;

乐平王尔朱世隆、颍川王尔朱兆等人,都维持元晔在位时的封号。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给高欢连升六级,从车骑将军直接封为大将军。

说起高欢,就不得不提斛斯椿这个墙头草。

他原本是东徐州刺史,靠着巴结尔朱荣起家。

尔朱荣被杀时,他吓得连夜逃往南方,投靠汝南王元悦。

当时有人劝元悦:“此人反复无常,不可重用。”

元悦却笑道:“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有何可虑?”

果然,等尔朱家族重新得势,斛斯椿又屁颠屁颠地跑回北方。

说来也怪,这样左右摇摆的人,居然还能官复原职,继续当他的将军。

世事就是这般讽刺:忠臣未必得善终,小人总能混得风生水起。

元恭虽然想做个明君,但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又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有百姓在茶余饭后议论:“听说斛斯将军又要升官了?”

“嗨,这种人啊,就像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倒。”

"相国晋王?九锡之礼?这还不够!"

尔朱世隆拍案而起,眼中闪着贪婪的光。

他环视满朝文武,声音陡然提高:"我兄长尔朱荣的功绩,难道不配在太庙享受祭祀吗?”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这时,司直刘季明挺身而出:“下官有话要说!”

他声音清朗,字字铿锵:“若配享世宗皇帝庙,尔朱荣当时寸功未立;

若配享孝明皇帝庙,他可是亲手害死了皇帝生母胡太后;

若配享先帝庙,他最后又背叛了孝庄帝...”

“住口!”

尔朱世隆勃然大怒,一把抽出佩剑:“刘季明,你活腻了吗?”

季明面不改色,反而上前一步:“下官身为议政之首,理当据实直谏。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他挺直的脊背像一柄出鞘的剑。

尔朱世隆的剑尖颤抖着,最终“锵”地一声归鞘。

他咬牙切齿道:“好,那就配享高祖庙!”这分明是赌气的决定——高祖孝文帝去世已近三十年,与尔朱荣八竿子打不着。

退朝后,尔朱世隆仍不死心。

他指着首阳山方向对亲信说:“在那儿给兄长立庙,就用周公庙旧址!”

工匠们日夜赶工,新庙很快落成。

谁知当晚一场大火,将庙宇烧得干干净净。

百姓们窃窃私语:“连火神都看不下去了...”

此时北方又起风波。

尔朱兆怒气冲冲地对部下说:“废立皇帝这等大事,居然不跟我商量!”

他调集兵马就要杀向洛阳。

尔朱世隆急得团团转,连忙派彦伯前去安抚。

彦伯快马加鞭赶到晋阳,赔着笑脸道:“兆将军息怒,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

尔朱兆冷笑打断,“那废立天子时怎么不想着是一家人?”

彦伯好说歹说,最后搬出已故的尔朱荣才勉强平息事态。

但裂痕已经产生,尔朱氏的内讧就此埋下祸根。

这场权力游戏才刚刚开始。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