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53章 高欢拥立新帝业 斛椿密谋废王谋

都督斛斯椿把贾显度、贾显智两兄弟叫到跟前,压低声音说:“尔朱氏已经完蛋了,咱们要是再不抢先动手,怕是连活命的机会都没了。”

夜色沉沉,三人悄悄来到桑树下立誓结盟。

他们连夜赶路,抢先一步占据河桥,把尔朱家的亲信党羽全抓起来杀了。

没过多久,度律和天光听说变故,急忙带兵来攻。

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而下,士兵们四散奔逃。

两人身边只剩下几十个骑兵,狼狈不堪地往西逃窜。

斛斯椿冷笑一声:“跑?跑得掉吗?”

立刻派兵追击,没费多大功夫就把两人逮住,五花大绑押回河桥。

贾显智也没闲着,带人突袭世隆的营地。

世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按倒在地。

他挣扎着大喊:“你们这是造反!”

贾显智嗤笑:“造反?尔朱氏倒行逆施,早该完蛋了!”

此时,在宫里的彦伯听到风声,慌忙往外跑,结果刚出门就被逮个正着。

士兵们把世隆和彦伯推到阊阖门外,手起刀落,两颗人头落地。

有人问:“这两个首级怎么处理?”

斛斯椿摆摆手:“给高欢送去,让他看看咱们的诚意。”

至于度律和天光,虽然还留着一口气,但也被戴上枷锁,押往邺城。

高欢收到人犯,淡淡吩咐:“先关起来,日后再发落。”

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尔朱氏党羽,转眼间成了阶下囚。

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这么残酷。

魏主元恭派中书舍人卢辩带着诏书去慰劳高欢。

高欢却让他去见新立的皇帝元朗。

卢辩当场拒绝,态度坚决:“我奉的是魏主的命令,岂能随意改见他人?”

高欢见他固执,也不勉强,挥手道:“既然你不肯,那就回洛阳去吧。”

卢辩一走,高欢的旧部侯景就来了。

侯景本是和高欢一起在北方起家的,后来投靠了尔朱氏,如今见尔朱氏败落,又跑来找高欢。

高欢眯眼看他,心想:“此人反复无常,日后必生事端。”

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便暂且收留了他。

与此同时,雍州刺史贺拔岳听说尔朱天光兵败,心里也起了异念。

他找来征西将军宇文泰商议:“如今局势动荡,我们该何去何从?”

宇文泰目光坚定,直接提议:“不如趁乱攻取长安!”

贺拔岳点头:“好!就依你所言。”

宇文泰随即动身前往泰州,说服刺史侯莫陈悦:“尔朱氏大势已去,不如联手,共取长安!”

侯莫陈悦犹豫片刻,终于答应。

两军合兵,直逼长安城下。

长安留守尔朱显寿毫无防备,见敌军突至,吓得仓皇逃窜。

宇文泰率军追击,在华阴将他生擒,押送给高欢。

高欢大喜,当即封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宇文泰为行台左丞,兼管府中军务。

从此,宇文泰在贺拔岳手下,无论大事小事,全都参与决策。

贺拔岳对他极为信任,常对左右感叹:“有宇文泰在,我无忧矣!”

且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从邺城出发,准备进军洛阳。

大军行至邙山时,高欢却突然犹豫起来。

他悄悄找来右仆射魏兰根商议:“元朗毕竟只是宗室远支,不如改立广陵王元恭,你看如何?”

魏兰根摸着胡须沉吟道:“此事急不得。不如先派人去洛阳探探风声,若元恭确实值得拥立,再作决断不迟。”

高欢点头称是,当即派他前往洛阳打探。

谁料魏兰根回来后态度大变,坚决反对立元恭。

原来他见到元恭仪表堂堂,英气逼人,心里暗想:“此人若登上帝位,日后必难控制。”

于是力劝高欢放弃这个念头。

高欢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新君人选。

太仆綦母儁第一个站出来说:“元恭贤明仁厚,正是社稷之福。”

话音未落,黄门侍郎就拍案而起:“若论贤明,当今天下谁比得上高王?

广陵王本是逆贼尔朱氏所立,岂能再为天子?

若依儁之言,我等兴兵岂不是师出无名?”这番话明摆着是在讨好高欢。

高欢听完众人议论,心中已有计较。

他下令将元朗安置在河阳,自己则亲率数千精骑,浩浩荡荡开进洛阳城。

这一路上,他望着巍峨的宫城,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魏主恭刚走出宫门准备安抚军民,高欢早已设下埋伏。

只见他一声令下,四周军士“唰”地亮出刀刃,寒光闪闪逼上前来。

“陛下请随臣移步崇训寺。”

高欢嘴上恭敬,手上却毫不客气。

魏主恭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众人半推半拥地带走了。

这哪里是请?

分明是劫持!

此时宫中还有两位特殊人物——大小尔朱后。

说来也巧,先帝子攸娶了尔朱荣的女儿,现在这位魏主恭又娶了尔朱兆的女儿。

宫中为区分,就称她们为大尔朱后、小尔朱后。“姑母,您说兆叔父当年入宫时...”

小尔朱后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想起尔朱兆当初在宫中横行霸道,唯独对这个堂妹礼让三分。

大尔朱后苦笑道:“那时他好歹还顾念兄妹之情。”

说着摸了摸侄女的头发,“谁知转眼间,咱们尔朱家就...”

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尔朱后的贴身宫女慌慌张张跑进来:“娘娘不好了!

皇上被高欢带兵劫走了!”

“什么?”

小尔朱后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在地上。

她急忙抓住宫女的手:“你亲眼所见?”

“千真万确!

奴婢看见高欢提着剑往这边来了!”

小尔朱后脸色煞白,跌跌撞撞跑到大尔朱后寝宫。

一进门就扑进姑母怀里:“姑母救我!

高欢定是来取我们性命的!”

大尔朱后搂着瑟瑟发抖的侄女,强作镇定:“别怕,要死姑母陪你一起死。”

但说着说着,声音也开始发抖。

正在彼此呜咽的时候,忽有宫人慌慌张张地奔进来,喊道:“不好了!不好了!

高王来了!”

话音未落,小尔朱后已经吓得浑身发抖,脸色惨白,像只受惊的小鹿。

大尔朱后毕竟年长些,经历过大风大浪,反倒镇定下来。

她擦干眼泪,挺直腰背,端坐在榻上。

果然,没过多久,高欢便持剑闯了进来。

大尔朱后不等他开口,便冷冷地质问:“你就是贺六浑吧?

我父亲一手提拔你,让你富贵显达,你却恩将仇报,杀我伯叔兄弟!

如今又来这儿,莫非连我们姑侄也不放过?”

她柳眉紧蹙,杏眼含怒,虽是个女子,却自有一股威严气势。

高欢见了,心中竟生出几分敬畏。

再瞥向一旁的小尔朱后,只见她娇躯微颤,泪眼盈盈,楚楚可怜。

高欢原本满腔怒火,此刻却消了大半。

他放缓语气,对大尔朱后道:“下官怎敢忘恩?日后定当与卿等共享富贵。”

——他不再称“后”,而是直呼“卿”,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说完,他转身吩咐宫人:“好生伺候,不得怠慢!”

随即大步离去。

出了宫门,高欢立即下令派兵严守宫禁,不得损毁一草一木,违者处死。

随后,他召集众将商议废立之事。

众将面面相觑,无人敢先开口。

高欢环视一圈,缓缓道:“孝文帝乃一代明君,岂能无后?

如今唯有汝南王悦尚在江南,不如派人迎回,继承大统。”

众将哪敢反驳,纷纷点头:“谨遵高王之命!”

于是,高欢立刻派使者南下,迎接汝南王悦。

斛斯椿压低声音对贺拔胜说:"眼下这天下大势,全在你我二人手中。若不先下手为强,迟早要被人所制。如今高欢刚到洛阳,正是除掉他的好时机。"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贺拔胜却连连摇头:"不妥。高欢刚立下大功,此时害他,恐遭天谴。"他边说边搓着手,显得十分不安。

两人同住的那几日,每到深夜,斛斯椿总要提起此事。

烛火摇曳中,贺拔胜苦口婆心劝道:"高欢在军中威望正盛,贸然动手只会引火烧身。"

"你太优柔寡断了!"斛斯椿拍案而起,"等他站稳脚跟,你我还有活路吗?"

贺拔胜长叹一声:"至少现在动手,名不正言不顺。"

就这样反复争论数日,斛斯椿终究没能说服贺拔胜,计划只得作罢。

此时的高欢,正借着迎接魏主的名义,在洛阳城里作威作福。

他每日锦衣玉食,出入都有大批随从前呼后拥。

短短两个月,这个曾经的边关将领就尝尽了权贵的滋味。

但最让他得意的,还是另一桩“美事”。

说起高欢的好色,在军中早已不是秘密。

原配夫人娄氏确实才貌双全,夫妻二人也曾恩爱非常。

可岁月不饶人,再美的容颜也会老去。

常年在外征战的高欢,早就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

“听说相州长史游京之有个女儿,生得貌美如花?”

一日宴席上,高欢醉醺醺地问左右。

“回丞相,确实如此。”

侍从谄媚地笑道,“那姑娘今年刚满十六,在相州一带颇有名气。”

高欢眯起眼睛,手指轻敲案几:“去,给游大人递个话,就说本相想纳他女儿为妾。”

消息传到游京之耳中,这位正直的官员气得浑身发抖:“我游家世代清白,岂能将女儿送给这等好色之徒!”

当天夜里,一队士兵突然闯进游府。

为首的将领冷着脸说:“奉丞相之命,请小姐过府一叙。”

“你们这是强抢民女!”

游京之挡在女儿房门前,“我要上奏天子!”

“游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将领阴森森地笑道,“得罪了丞相,您这官位怕是保不住了。”士兵们粗暴地推开游京之,闯进闺房将哭喊的游小姐强行带走。

老父亲瘫坐在地,眼睁睁看着女儿被塞进轿子。

高欢的寝殿里,烛火通明。

游小姐瑟瑟发抖地跪在地上,泪水打湿了衣襟。

“抬起头来。”

高欢命令道。

少女颤抖着抬起惨白的脸,果然如传言中那般明艳动人。

高欢满意地点头:“从今往后,你就住在这里。”

“求丞相开恩...”

少女声音细若蚊蝇,“民女...民女已有婚约...”

“婚约?”

高欢大笑,“在洛阳城里,我的话就是王法!”

次日清晨,游京之接到女儿留在丞相府的消息后,当场吐血昏厥。

等他醒来时,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老爷,您要保重身体啊!”

管家哭着劝道。

游京之目光呆滞地望着房梁:“我游家...完了...”

三天后,这位刚正不阿的老臣在悲愤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至死,他的眼睛都没有闭上。

而高欢的府邸里,依旧夜夜笙歌。

游小姐终日以泪洗面,却不得不强颜欢笑,侍奉这个毁了她一生的男人。

高欢从邺城杀进洛阳,原本是想斩草除根,把尔朱家的两个皇后一并除掉。

可一见到她们,发现两人都是绝色美人,顿时杀心变作色心。

他每天派人嘘寒问暖,极尽讨好。

渐渐地,两位皇后放下戒心,高欢便顺理成章地留宿宫中。

大尔朱后本就不是什么贞烈女子,先嫁肃宗元诩为妃,后又改嫁庄宗元子攸,如今再跟高欢,对她来说不过是换个男人罢了。

更何况高欢在她面前,全无平日威风,一口一个“下官”,甜言蜜语,赌咒发誓绝不辜负。

大尔朱后半推半就,便任由这老狐狸爬上自己的床榻。

小尔朱后更是随波逐流,见姑母都顺从了,自己哪还矜持?

索性跟着一起寻欢作乐。

高欢正值壮年,精力旺盛,一夜应付两女,游刃有余。

没过多久,大小尔朱后便都成了他的枕边人。

尔朱家这姑侄俩,真是丢尽了脸面。

而高欢呢?一箭双雕,快活似神仙。

光阴似箭,转眼二十多天过去。

汝南王元悦从江南风尘仆仆赶到了洛阳。

高欢却不愿推举他称帝,私下对心腹说:“这位王爷素来喜好男色,从不亲近妃嫔。

性情又暴戾无常,至今未改,实在不是继承大统的人选。”

于是决定另寻孝文帝的嫡系血脉,拥立新君。

当时北魏宗室诸王大多藏匿民间。

唯独孝文帝的孙子平阳王元修,作为广平王元怀的第三子,隐居在乡间农舍,竟被高欢的探子找到了踪迹。

高欢派心腹斛斯椿前去拜访。

斛斯椿打听到员外散骑侍郎王思政与元修交好,特意邀他同行。

两人来到农舍,见到元修后恭敬行礼,说明来意。

元修闻言脸色骤变,一把拉住王思政的衣袖:“先生莫不是来卖我的?”

王思政摇头:“绝非如此。”

“那你能保证我的安全吗?”

元修追问道。

王思政苦笑:“世事难料,臣不敢妄下断言。”

这话说得实在,却也让人心惊。

斛斯椿见状连忙解释:“高公一片赤诚,绝无加害之意。”

元修将信将疑,支吾着不肯表态。

斛斯椿只得先行告退,回去复命。

高欢得知后,当即派出四百精骑,浩浩荡荡迎接元修入京。

两人在军帐中相见时,高欢突然跪地痛哭:“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以社稷为重!”

元修慌忙搀扶:“我德行浅薄,恐难当大任。”

高欢再拜恳请:“殿下乃孝文嫡脉,天命所归。”

元修不得已,只好回礼应允。

当晚,侍从们准备了香汤为元修沐浴,又奉上崭新的龙袍。

帐外士兵彻夜警戒,火把将营地照得通明。

元修望着摇曳的烛火,对身旁的王思政叹道:“这一步踏出,就再难回头了。”

次日清晨,文武百官齐集帐外。

斛斯椿捧着劝进表,恭敬地跪呈上来。

元修示意王思政接过表文,仔细阅读后苦笑道:“看来今日起,我不得不自称‘朕’了。”

与此同时,高欢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河阳,逼迫现任皇帝元朗写下禅位诏书。

使者带着诏书火速返回,呈给元修过目。

洛阳城东的祭坛早已搭建完毕。

元修在高欢陪同下出城祭天,完成了登基大典。

回到太极殿时,他望着跪伏满殿的群臣,心中五味杂陈。

高欢站在丹墀之下,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场权力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