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74章 萧确遇害萧范困 萧绎征伐局势纷

永安侯萧确是个猛人,武艺高强,力气大得吓人。

自从他到了建康,侯景就看中了他的本事,把他带在身边当亲信。

可萧确心里清楚,侯景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天,邵陵王萧纶派了个密使来找他。

使者压低声音问:“侯爷,当初您是被逼进京的,现在王爷想请您回去,您看……”

萧确冷笑一声:“侯景这厮,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我一个人就能收拾他!

只是现在还没找到机会。你回去告诉王爷,别惦记我,我自有打算。”

使者走了,萧确握紧了拳头。

他每天都在等,等一个能干掉侯景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那天,侯景兴致不错,叫上萧确一起去钟山打猎。

萧确心里一动,暗想:“就是今天了!”

他假装要射鸟,悄悄搭箭上弦,瞄准了侯景的后心。

可就在他猛力拉弓的瞬间——“啪!”弓弦竟然断了!

箭掉在侯景马前,侯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色瞬间阴沉:“萧确,你想杀我?”

左右侍卫一拥而上,把萧确按倒在地。

萧确挣扎着大骂:“杀不了你,是我没本事!

但你记住,老子宁死也不当叛贼的走狗!”

侯景狞笑:“好,有骨气!那我就成全你!”

刀光一闪,萧确的人头落地。

消息传到南徐州,刺史萧渊藻气得浑身发抖。

他本来带兵救援建康,结果半路被侯景的部将萧邕截住,逼他交出兵权。

幕僚劝他:“大人,江北还有我们的兵马,不如先撤过去,再图后计?”

萧渊藻摇头,声音沙哑:“我受朝廷厚恩,没能铲除逆贼已是耻辱,难道还要苟且偷生,向敌人摇尾乞怜吗?”

从那天起,他再也不肯吃饭。

几天后,这位倔强的老将军,活活饿死在了任上。

话说鄱阳王萧范听说首都建康被攻陷了,马上就想带兵去救驾。

可他的谋士们赶紧拦住他说:“王爷,现在东魏的军队已经占了寿阳。

您要是带兵离开,敌人肯定会来打合肥。

到时候前面叛军没搞定,后面又把重要据点丢了,这可不是好主意啊!”

萧范摸着胡须沉吟:“那依你们之见?”

“不如等各地的援军都到齐了,”谋士接着说,“这样既能救援朝廷,又能保住自己的根基,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就在萧范还在犹豫的时候,东魏果然派西兖州刺史李伯穆带兵逼近合肥,还派魏收送来一封信,要求割让合州。

萧范气得猛地一拍桌子,怒道:“简直欺人太甚!”

可眼下侯景叛乱未平,他不得不忍痛割地。

为表诚意,他还派两个儿子萧勤、萧广去东魏当人质,希望借兵平叛。

自己则带着两万将士驻守濡须,向长江上游各军发出勤王檄文。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上游援军迟迟不到,东魏也毫无动静。

萧范在军帐中来回踱步,对副将叹道:“粮草将尽,援军不至,这可如何是好?”

副将建议:“王爷,不如先沿江西进,到枞阳再做打算。”

谁知刚到枞阳,就传来噩耗。

侯景派兵驻扎姑熟,萧范麾下大将裴子悌竟率部投降。

萧范气得直跺脚:“这个背主求荣的逆贼!”

此时他已是进退维谷。

好在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派人送来书信:“王叔勿忧,请来江州共商大计。”

萧范这才转忧为喜,立即赶往江州,暂居湓城。

他连夜写信给各地藩镇:“诸位同僚,国难当头,望同心协力,共图复兴!”

湘东王萧绎自称接到密诏,手持象征皇权的黄钺,自封为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

他大张旗鼓地封官拜将,召集军队讨伐侯景。

“王爷,湘州那边迟迟不肯发兵,怕是另有打算。”

谋士低声提醒道。

萧绎冷笑一声:“河东王萧誉向来与我不和,这次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他当即下令,派小儿子萧方矩去取代萧誉的湘州刺史之位,又让长子萧方等率兵护送。

萧誉得知消息,气得拍案而起:“萧绎欺人太甚!

真当湘州是他家的地盘?”

他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王爷,不如在半路截杀,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部将建议道。

萧誉点头:“好!就在麻溪设伏,让他们有来无回!”

当萧方等的军队行至麻溪时,突然杀声四起。

萧誉的伏兵从山林中冲出,箭如雨下。

“保护世子!”

亲兵大喊着围住萧方等。

萧方等挥剑奋战,但寡不敌众。

最终,他倒在血泊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萧方矩见势不妙,调转马头就跑。

身后追兵紧追不舍,他拼命抽打马匹,终于甩开追兵。

“快、快回江陵!”

他脸色惨白,对幸存的随从喊道。

这一战,萧绎不仅损兵折将,还搭上了长子的性命。而萧方矩狼狈逃回,总算捡回一条命。

萧绎听闻儿子方等战死的消息,脸上竟没有一丝悲伤。

这是为何?

原来,方等的生母徐妃与萧绎早已形同陌路。

萧绎瞎了一只眼,徐妃便故意只画半张脸的妆,在房里等他。

萧绎一进门,见她这副模样,立刻明白她在嘲笑自己。

他勃然大怒,摔门而去,从此再不肯踏入徐妃的寝宫。

徐妃性情狠毒,又耐不住寂寞。

府中不得宠的姬妾,她偶尔还假意亲近,可一旦发现谁怀了身孕,便亲手将其杀害。

平日里,她常去寺庙烧香,表面是礼佛,实则另有所图。

荆州瑶光寺里有个叫智远的道士,生得高大俊朗。

徐妃一见倾心,竟暗中与他私通。

后来,她又瞧上了绎的幕僚暨季江。

“季江公子,我家娘娘请您一叙。”

心腹婢女低声传话。

暨季江本不敢造次,但见婢女神色暧昧,心中已猜出几分。

他犹豫片刻,终究抵不住诱惑,跟着进了内室。

徐妃斜倚在榻上,眼波流转:“听闻公子才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暨季江心跳如鼓,勉强笑道:“娘娘谬赞了。”

徐妃轻笑,指尖轻轻划过他的衣袖:“何必拘礼?

这深宫寂寞,不如……”

自此,二人时常幽会。

一对露水夫妻,竟比正经夫妻还要亲密无间。

季江曾感叹道:“柏直这条老狗,年纪虽大还能打猎;

萧溧阳的马,老了照样矫健;

徐娘半老,却依然多情。”

这话说得实在,徐妃得了季江后,起初两人如胶似漆,整日里你侬我侬,连智远道人那段旧情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季郎,你比那道士强多了。”

徐妃倚在季江怀里,指尖在他胸口画着圈。

季江笑着捏她的脸:“娘娘如今眼里只有我,倒叫那道士好生伤心。”

可惜好景不长。

一日宴会上,徐妃见到了僚佐贺徽。

这贺徽生得唇红齿白,比季江还要俊俏三分。

徐妃的眼睛顿时就挪不开了。

回宫后,她辗转难眠,对贴身侍女说:“你去告诉贺大人,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

侍女面露难色:“娘娘,这...怕是不妥吧?”

“让你去就去!”

徐妃柳眉倒竖,“本宫的事还轮不到你多嘴!”

谁知贺徽是个明白人,几次三番都婉言谢绝。

徐妃恼羞成怒,又想出新花样。

这日她特意去普贤尼寺上香,派人传话给贺徽:“贺大人若不来,本宫就在寺里长跪不起!”

贺徽无奈,只得前往。

刚进禅院,就被两个侍女引到僻静厢房。

推门一看,徐妃早已卸去华服,只着轻纱薄裙,笑吟吟地望着他。

“娘娘这是...”

贺徽话未说完,就被徐妃拉入怀中。

“贺郎何必装糊涂?”

徐妃在他耳边轻语,“今日难得清净,不如...”

**过后,徐妃意犹未尽,取来白角枕,提笔写下一首艳诗。

贺徽看后脸色大变:“娘娘,这...这要是传出去...”

“怕什么?”

徐妃不以为然,“本宫还要和你唱和呢!”

两人你来我往,在枕上写下不少露骨诗句。

这些艳词浪语,实在不堪入目。

纸终究包不住火。

湘东王萧绎得知此事,气得浑身发抖。

他拍案怒喝:“好个不知廉耻的贱人!”

侍从战战兢兢地问:“王爷,要不要把徐妃叫来问话?”

“问什么问!”

萧绎冷笑,“去把她的丑事都写出来,贴在大合上!

本王要让全建康城的人都看看!”

这一闹,不仅让皇室颜面扫地,还让萧绎与儿子方等之间生了嫌隙。

好好的家事,硬是闹得满城风雨,徒增笑柄。

方等战死了,萧绎却毫不在意,仿佛死的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

就在这时,萧绎的宠妃王氏生了个儿子,可产后不久就病逝了。

萧绎怀疑是徐妃下的毒,勃然大怒,逼她自尽。

徐妃走投无路,只能投井自尽。

萧绎还不解恨,命人把尸体抬回徐家,冷笑道:“这样的毒妇,不配做我的妻子!”

最终,徐妃被草草埋在江陵瓦官寺旁,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萧绎的怒火还没消,又下令竟陵太守王僧辩和信州刺史鲍泉立刻出兵,讨伐萧誉。

他厉声道:“限你们今日就出发,不得延误!”

王僧辩犹豫了一下,拱手道:“陛下,大军调动需要时间,可否宽限几日?”

萧绎一听,脸色骤变,猛地拔出佩剑,狠狠砍向王僧辩。

王僧辩猝不及防,手臂被砍伤,鲜血直流。

“抗命者,死!”

萧绎冷冷道,“来人,把他关进大牢!”

侍卫立刻上前,拖走了王僧辩。

萧绎转头看向鲍泉,厉声道:“你一个人去,务必拿下萧誉!”鲍泉不敢违抗,只得硬着头皮领命。

就这样,萧绎的怒火烧尽了理智,只剩下冷酷的命令。

王泉率军杀到湘州,萧誉带兵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

他慌忙退守长沙,眼看形势不妙,赶紧派人向雍州求援。

岳阳王萧詧接到消息,眉头一皱:“湘州若失,江陵危矣!”

他当即决定,留下参军蔡大宝镇守襄阳,自己亲率两万骑兵,直奔江陵,想从侧面牵制王泉,给湘州解围。

湘东王萧绎得知萧詧大军压境,顿时慌了神,急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可这帮谋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个办法来。

就在这危急关头,王僧辩的母亲突然求见。

她一进门就跪倒在地,颤声道:“王爷,老身教子无方,害得僧辩得罪了您,求您饶他一命!”

萧绎叹了口气,扶起她道:“老夫人不必如此,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若僧辩能戴罪立功,本王既往不咎。”

说罢,他命人送去良药,给狱中的王僧辩治伤。

随后,萧绎派心腹去狱中问计。

王僧辩虽身陷囹圄,却神色镇定,分析战局头头是道:“王泉虽勇,但孤军深入,粮草难继。

若我军坚守江陵,再派奇兵断其归路,必能反败为胜!”

萧绎听完汇报,眼睛一亮,立刻下令释放王僧辩,亲自接见。

他拍着王僧辩的肩膀,笑道:“爱卿果然有良策!

本王命你为城中都督,全权指挥守城!”

王僧辩拱手领命:“臣定不负王爷所托!”

萧绎心中稍安,暗想:“真是急时抱佛脚啊!”

萧詧率军杀到江陵城下,一口气设下十三座大营,将城池团团围住。

可老天爷偏偏不帮忙,接连几夜暴雨倾盆,地上积水四尺深。

萧詧的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水里,士气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这时,新兴太守杜崱动了心思。

他和守城的萧绎是老交情,萧绎趁机派人劝降:“杜兄,何必跟着萧詧受这份罪?

不如归顺我,共谋大事。”

杜崱一琢磨,当即带着兄长杜岌、弟弟杜幼安,还有侄子杜龛,直接进城投降了。

杜岸更是积极,主动请缨:“给我五百骑兵,我连夜奔袭襄阳,打他个措手不及!”

萧绎一拍大腿:“好!就依你!”

杜岸带着人马,一路疾驰,眼看离襄阳只剩三十里,城里才发觉。

蔡大宝急得直跺脚,赶紧扶着萧詧的母亲龚氏上城防守,又派人飞报萧詧。

萧詧一听老巢危急,哪还顾得上江陵?

当即撤军回援,粮草、兵器、金银丢了一路,狼狈不堪。

撤退途中,萧詧忽然想起一个人——张缵。

这老头儿腿脚不便,一直被萧詧押在军中。

如今情况紧急,萧詧怕他被追兵抢走,干脆一狠心:“来人,把他杀了,扔江里!”

可怜张缵,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滚滚江水中。

杜岸听说萧詧回援,知道计划泡汤,赶紧逃往广平,投奔兄长杜巘。

萧詧哪肯放过他?

派大将薛晖一路追杀到广平城下,顺势攻城。

杜巘守不住,弃城而逃,杜岸却被活捉,押回襄阳。

萧詧一见杜岸,眼都红了,咬牙切齿道:“叛徒!今日叫你生不如死!”

说罢,抡起鞭子就往杜岸脸上抽,直抽得血肉模糊。

还不解恨,又命人拔了他的舌头,大卸八块,丢进锅里煮了。

这还没完,萧詧又带人挖了杜家祖坟,把尸骨烧成灰,甚至拿头骨当碗使。

杜岸背叛固然有罪,可这般残忍手段,实在令人胆寒!

湘东王萧绎野心勃勃,既想攻打萧誉,又想收拾萧詧。

可兵力有限,他只能先挑软柿子捏。

“王僧辩!”萧绎一拍桌案,“你去长沙,把鲍泉给我押回来!

这废物打了这么久,寸功未立,留着何用?”

王僧辩领命而去,心里却犯嘀咕:“鲍泉虽无功,但罪不至死啊。”

到了长沙,他一把拽住鲍泉,低声道:“大王要杀你,赶紧写封请罪书,我替你求情!”

鲍泉吓得脸色煞白,连忙伏地疾书,言辞恳切。

王僧辩拿着请罪书回去复命,萧绎冷哼一声,勉强饶了鲍泉一命。

自此,攻打萧誉的任务全交给了王僧辩。

至于萧詧,萧绎另有安排。

他派司州刺史柳仲礼镇守竟陵,准备随时动手。

萧詧可不是傻子,他早看出萧绎的意图,急得团团转:“再这样下去,我必死无疑!”

“主公,不如向西魏求救?”

谋士提议。

萧詧咬牙道:“只能如此了!”

他立刻派使者去西魏,表示愿意归附。

西魏丞相宇文泰一听,眼睛一亮:“江汉之地,正愁没机会插手!”

他当即答应,但有个条件:“你得送人质过来。”

萧詧哪敢犹豫?

为了活命,他狠心把正妃王氏和世子萧嶚送去西魏。宇文泰很高兴地笑了,马上派大将杨忠带兵南下,统领三荆等十五州的军务,驻守在穰城。

适逢柳仲礼率军直奔襄阳,杨忠当机立断,与行台仆射长孙俭联手迎击。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攻下义阳、随郡,另一路围困安陵。

义阳太守马伯符见势不妙,直接投降;

随郡太守桓和却硬气,结果被生擒。

柳仲礼得知后方告急,急忙回师救援。

西魏众将士纷纷请战:“将军,趁仲礼未到,速攻安陆!”

杨忠却笑着摇头:“攻城?

那是下策。

安陆城坚,强攻只会损兵折将。

况且——”

他目光一闪,“南人擅水战,陆战却生疏。

仲礼急着回援,必无防备。

我们不如设伏,打他个措手不及!”

众将半信半疑,但杨忠已下令:“选两千精骑,人衔枚,马裹蹄,连夜出发!”

夜色如墨,西魏军悄然埋伏在漴头一带。

杨忠亲自勘察地形,命人在道路上遍设陷坑,又埋伏钩索手。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猎物入网。

一名副将低声问:“将军,若仲礼绕道而行,岂不前功尽弃?”

杨忠胸有成竹:“他急着救安陆,必走捷径。漴头是必经之路!”

果然,天刚蒙蒙亮,远处尘土飞扬。

柳仲礼的部队疾驰而来,毫无戒备。

“来了!”哨兵压低声音报告。

杨忠眯起眼睛,抬手示意:“准备——”

柳仲礼一马当先,心中盘算着如何解安陆之围。

忽然,战马前蹄一空,轰然栽进陷坑!

“不好!有埋伏!”

他大喊,但为时已晚。

四周杀声骤起,西魏伏兵齐出。

南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

陷坑、绊马索、铁钩轮番上阵,士兵们接二连三倒地。

“别乱!列阵迎敌!”

柳仲礼挣扎着爬出坑,却被几名西魏兵按倒在地。

“放开我!”

他怒吼。

一名西魏士兵咧嘴一笑:“柳将军,您还是省省力气吧!”

说罢,麻利地捆住他的手脚。

柳仲礼仰天长叹:“早知如此,不如当初死战到底,还能留个忠烈之名!”

杨忠大获全胜,命人将俘虏押回大营。

众将士心悦诚服:“将军神算,末将拜服!”

杨忠淡然一笑:“安陆已是囊中之物,传檄可定。”

夕阳西下,战场恢复平静。

这一仗,彻底扭转了局势。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