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90章 文育身亡局势乱 新主待定风云变

却说周文育、侯安都率领一万水军,浩浩荡荡杀向王琳。

大军刚到武昌,守将樊猛早已投靠王琳,见势不妙,弃城而逃。

侯安都正想乘胜追击,突然接到陈霸先称帝的诏书。

他握着诏书,眉头紧锁,叹道:“这下完了,我们师出无名了。”

原来,侯安都是西道都督,周文育是南道都督,两人互不统属,军令不一。

士兵们分帮结派,常常闹矛盾。

大军行至郢州,王琳部将潘纯陀早已严阵以待。

城楼上箭如雨下,安都的前锋步兵死伤惨重。

“岂有此理!”

安都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攻城。

可连攻数日,郢州纹丝不动。

这时探马来报:“将军,大事不好!

王琳亲率大军已到弇口,要断我军后路!”

安都急得直跺脚:“传令下去,停止攻城,全军转向沌口!”

周文育闻讯赶来,两人在帐中商议。

“如今腹背受敌,该如何是好?”

文育忧心忡忡。 安都咬牙道:“只能先避其锋芒。我留沈泰守汉曲,咱们主力去沌口。”

文育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但愿沈泰能守住。”

就这样,梁军匆匆撤围,只留下沈泰一支孤军驻守汉曲。

走到半路突然遇上顶头风,船队被吹得动弹不得。

文育率军赶来会合,与王琳隔江对峙。

王琳占据东岸,梁军屯驻西岸。双方按兵不动,僵持数日。

终于,战鼓擂响,两军战舰列阵交锋。

可偏偏东风骤起,巨浪翻滚,直扑梁军船队。

“不好!

风浪太大,船要撑不住了!”

一名梁军士兵大喊。

话音未落,梁军战船的帆樯纷纷折断,船舵失控,战船在浪中打转,根本无法迎战。

王琳军却顺风而行,战船如箭般冲来,士兵们跳跃如飞,杀声震天。

“快撤!”

文育急令,但为时已晚。

他和安都来不及躲避,被王琳军生擒。

偏将周铁虎、徐敬成、程灵洗等人也纷纷被俘。

只有沈泰留守汉曲,听闻败讯,急忙撤军,侥幸逃回。

霸先刚刚登基,就遭遇偏师惨败。

“唉,这恐怕是天道不容,才降下此祸啊。”

军中有人叹息道。

这也是老天爷看不惯那些作恶的事,所以才给这样的警告。

王琳一见到文育这帮将领,脸就沉了下来。

他拍着桌子骂道:“你们这帮吃里扒外的东西,居然敢帮叛军?”

文育等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可周铁虎偏偏是个硬骨头,他脖子一梗,反唇相讥:“将军这话说的,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放肆!”

王琳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把这逆贼推出去砍了!”

刀光一闪,周铁虎的人头就落了地。

在场的将士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王琳杀人,真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文育和安都等人被一条长长的铁链锁着,关在了船舱最里头。

王琳特意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监王子晋看着他们。

船行到白水浦时,文育悄悄对王子晋说:“王公公,您要是肯放我们一马......”

他压低声音,“我们回去后,定有重谢。”

安都也凑过来帮腔:“就是就是,您在这船上当差,能有什么出息?

不如......”

王子晋的眼珠子转了转,显然动了心思。

当天夜里,他假装要钓鱼,偷偷把文育他们装进小船。

“快走快走!”

王子晋紧张地东张西望,“王将军正在睡觉,你们可别弄出动静。”

文育等人猫着腰,借着夜色的掩护上了岸。

他们钻进茂密的草丛,像蛇一样悄无声息地往前爬。

“咱们往东走,”安都小声说,“回都城去。”

几个人在草丛中匍匐前进,连大气都不敢出。

月光照在草叶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远处,王琳的船队还静静地停泊在水面上,谁也不知道犯人已经逃走了。

陈霸先正坐在大殿里发愁呢。

突然有人来报,说全军覆没了。

他手里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陛下别急!”

太监赶紧上前收拾,“文育将军和安都将军回来了!”

陈霸先一愣:“他们不是战死了吗?”

这时,文育和安都灰头土脸地进来了。

两人“扑通”跪下:“臣等无能,请陛下治罪!”

陈霸先一拍桌子:“你们还有脸回来?”

但转念一想,又笑了:“回来就好!

朕赦免你们,官复原职。

不过得戴罪立功!”

文育感激地磕头:“谢陛下!

臣定当肝脑涂地!”

这时,王子晋也回来了。

陈霸先大喜:“晋儿立了大功,重重有赏!”

消息传到王琳耳朵里,他气得直跺脚:“好个王子晋!

放跑了我的大将!”他咬牙切齿地对部下说:“把湘州军府搬到郢城去!

还有,趁侯瑱回京,让樊猛去把江州给我占了!”

陈霸先听说后,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这个王琳,真是无法无天!”

但转念一想,西南那些土豪更让人头疼。

“陛下,那些土霸王可不听调遣啊。”

大臣提醒道。

陈霸先摸着下巴:“得想个办法...”

他突然眼睛一亮:“派萧乾去!

他爷爷是齐朝的豫章王,那些土豪应该给面子。”

萧乾接到命令时正在看书。

他合上书卷,苦笑道:“这差事可不好干啊。”

第一站到了南昌。

熊昙朗大马金刀地坐在寨子里,斜眼看着萧乾:“朝廷派你来干嘛?”

萧乾不慌不忙:“熊太守,如今乱世,独木难支啊。”

熊昙朗“哼”了一声:“少来这套!”

萧乾掏出一封诏书:“陛下说了,只要归顺,荣华富贵少不了。”

熊昙朗眼珠转了转:“真的?”

就这样,萧乾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跑。

到了临川,周迪正在练兵。

看见萧乾来了,冷笑道:“又来当说客?”

萧乾指着远处的群山:“周刺史,您看这大好河山...”

“少废话!”

周迪打断他,“朝廷能给我什么?”

“官职照旧,另有封赏。”

萧乾递上礼单。

周迪扫了一眼,脸色缓和了:“这还差不多。”

最难啃的是留异和陈宝应。

这两人占着东阳和晋安,手下兵强马壮。

留异拍着桌子:“老子在这里称王称霸,凭什么听朝廷的?”

萧乾慢悠悠地说:“留太守,王琳可是虎视眈眈啊。”

陈宝应插嘴:“我们怕他不成?”

萧乾笑了:“二位英雄当然不怕。

但与其单打独斗,不如...”

“不如怎样?”

两人齐声问。

“不如借朝廷之势,共谋富贵。”

萧乾压低声音,“陛下说了,只要归顺,要什么给什么。”

留异和陈宝应对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好!就冲萧大人这份诚意!”

三个月后,萧乾风尘仆仆地回京复命。

陈霸先亲自迎接:“爱卿辛苦了!”

萧乾拱手:“托陛下洪福,各地豪帅都已归顺。”

陈霸先大喜:“好!朕封你为建安太守,替朕镇守一方!”

萧乾苦笑着领命。

当时,王琳率军向东推进到湓城,在那里招兵买马,准备继续向东扩张势力。

他明白,要想成就大业,必须争取地方豪强的支持。

于是,他把目标锁定在北江州刺史鲁悉达身上,打算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鲁将军,如今陈朝势弱,不如与我共谋大业?”

王琳派人送上厚礼,许以镇北将军之位。

鲁悉达接过礼物,眯眼一笑:“王公厚爱,悉达自当考虑。”

可没过几天,陈主的诏书也到了,封他为征西将军,同样附赠金银美女。

鲁悉达左右掂量,心中暗喜:“两边都不得罪,才是上策。”

他收下双方的赠礼,既不拒绝王琳,也不疏远陈朝,稳坐钓鱼台。

王琳等不及了,派人催促:“鲁将军,何时发兵?”

鲁悉达慢悠悠地答道:“兵者大事,不可轻动,容我再思量几日。”

王琳皱眉,心知此人狡猾,便不再指望。

他决定绕过鲁悉达,直接东进。

可刚至江中,鲁悉达的军队却横亘在前,寸步难行。

“这老狐狸!”

王琳咬牙,只得另谋他路。

他召来记室宗虩,吩咐道:“去北齐求援,就说我愿奉永嘉王萧庄为帝,延续梁祀。”

萧庄是梁元帝之孙,当年江陵陷落时,他才七岁,被女尼法慕所救,辗转至建康,后来又被送到北齐为质。

如今,他成了王琳手中的一张牌。

北齐朝廷商议一番,答应了王琳的请求,发兵护送萧庄至郢州,并册封王琳为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王琳大喜,立刻拥立萧庄登基,改元天启,追谥建安公萧渊明为闵皇帝。

有人私下议论:“萧庄是梁元帝亲孙,为何不尊其父萧方等,反而尊萧渊明?”

王琳冷笑:“萧渊明曾受北齐册封,尊他,便是尊北齐!”

众人恍然,原来一切早有算计。

王琳自封侍中大将军、中书监,其余官职皆依北齐册命。

一切准备就绪,他当即传檄天下,誓师伐陈。

陈主霸先命令司空侯瑱和领军将军徐度,带领水军作为先头部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讨伐王琳。

这王琳可不是好对付的角色,之前吃了亏的陈主怕重蹈覆辙,所以先派了吏部尚书谢哲去给王琳讲讲其中的利害关系。

毕竟,打仗不是儿戏,能不打就尽量避免,先把道理说清楚。

谢哲去了之后,王琳表示愿意回到湘州。

陈主一听,觉得这是个好结果,就把各路军队都召了回来,让他们驻扎在大雷。这时候,衡州刺史周迪听说王琳带兵往东来了,心里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他想着趁机占据南川,于是把自己管辖的八个郡的郡守和官吏都召集起来,搞了个盟约,对外宣称是要去保卫建康。

陈主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这周迪突然这么大张旗鼓,莫不是打着保卫的旗号,实际上是想搞点别的事情?

陈主可不敢掉以轻心,赶紧派人去告诉周迪别去了,还对他好言安抚。

周迪一看陈主都这么说了,也就按兵不动了。

不过,余孝顷却不这么想。

他找到王琳,对他说:“王将军啊,那周迪他们可都是依附金陵的,一直在暗地里等着机会呢。

咱们大军要是往东去,他们肯定会成为后患。

我觉得不如先把南川搞定,然后再往东进军。

我愿意把我以前的部下召集起来,跟着您一起干。”

王琳听了余孝顷的话,觉得有道理。

打仗嘛,就得把后方的隐患都解决了,才能安心往前冲。

于是,王琳又派了部将樊猛、李孝钦、刘广德等人出兵临川,还让余孝顷来统领这三员大将,去吓唬吓唬周迪。

余孝顷到了之后,先向周迪要粮食。

周迪一看这阵仗,心里慌了,赶紧求和,说愿意送粮饷。

本来这事情到这儿,要是余孝顷见好就收,也就没事了。

可他偏偏得寸进尺,还是不肯退兵。

这时候,樊猛心里就不乐意了。

樊猛对余孝顷说:“老余啊,咱们差不多就行了,别把事情闹大了。”

余孝顷却不这么认为。

他说:“不行,不把周迪彻底制服,咱们这后患可去不了。”

樊猛一听,更不高兴了,觉得余孝顷太固执。

两人就这么吵了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一来,军心可就乱了。士兵们看到将领之间都不和,心里也没了底。

好好的一支军队,就因为这两人的矛盾,变得人心惶惶。

和孝顷闹矛盾、合不来,结果导致军队里人心不齐、士气低落。

那周迪因为余孝顷赖着不走,就向周边的郡请求支援。

高州刺史黄法拚、吴兴太守沈恪,还有宁州刺史周敷,他们仨合起兵马来救周迪。

周敷分了一部分兵力,把住江口。

这时候刘广德顺着江水往下游来,正好就被周敷给逮住了。

余孝顷和李孝钦跟周迪他们打起来,结果打输了。

他们没办法,只能扔下船,在陆地上跑。

周迪带着人就追,把他们全抓住了。

就樊猛在旁边看着,也不帮忙,然后跑回湘州去了。

余孝顷这些人被押到建康,自己铺着草席,等着领罪。

不过陈主大发慈悲,把他们都赦免了。

但余孝顷的弟弟余孝励,还有他儿子余公飏,还占着临川的营寨,死不投降。

周迪就给陈主上表,请求再派点兵来。

陈主就命令周文育带着将士,去和周迪会合。

巴山太守熊昙朗也带着兵来凑这个热闹,加起来有五万人呢。

周文育到了金口,这时候余公飏跑到周文育的营里,说要投降。

周文育一看他那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的,就觉得不对劲,肯定有诈。

他马上大声命令手下人,把余公飏绑起来,送到建康去关着。

余孝励一看儿子被抓了,着急得不行,赶紧向王琳求救。

王琳就派部将曹庆带兵去支援。

曹庆让偏将常众爱去对付周文育,自己带着人去打周迪。

周迪没料到他们来这么快,仓促应战,结果就打输了。

周文育这边,刚到三陂扎营,和常众爱两边对垒,还没分出胜负呢。

有人跑过来,着急忙慌地喊道:“周将军,不好啦,周迪将军那边打了败仗!”

周文育皱着眉头,心里盘算着,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如今迪将军战败,咱们再僵持下去,恐怕不妙,先撤吧。”

于是,周文育带着人退到了金口。

熊昙朗突然起了坏心思,竟想着联合周迪,害死周文育。

文育的监军孙白象,察觉到了昙朗的阴谋,赶忙跑去告诉文育,还说:“得先把昙朗除掉,免得留下后患。”

文育听了,心里半信半疑。

他想着要以诚待人,让昙朗回心转意。

唉,这就是该做决断的时候不做,后面肯定要遭殃。

文育这么一犹豫,就没先动手。

正这会儿,周迪派人送来信,请求分些兵力去援助他。

文育打算让昙朗带兵去救援,就亲自到昙朗的军营里,找他当面商量。

昙朗一心想谋杀文育,正愁没机会呢。

没想到文育自己送上门来,他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差点没笑出声。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赶紧安排壮士埋伏在营帐后面,自己则出了营帐,去迎接文育。

待文育进了营寨,坐定之后,才说了几句话。这时候啊,其实一场阴谋已经悄然展开。

昙朗传了一个暗号,只见那些事先埋伏好的壮士们,就像一群饿狼一般,“呼啦啦”地一齐杀了出来。

他们手里的利刃闪着寒光,迅速就把文育围在了中间,刀都攒到了文育的座前。

文育一看这阵仗,想跑都没地方跑,心里估计凉透了,这眼看着就要身首异处了。

“你为何如此对我!”

文育愤怒地吼道。昙朗却冷笑着说:“怪只怪你挡了我的路。”

昙朗杀了文育之后,还不满足。

他想把文育的部曲也收归己用,就开始威胁那些人,让他们归顺自己。

那些部曲有的害怕,只好答应从顺。

昙朗得意洋洋,带着这些人进占了新淦城。

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又想着去袭击周敷。

周敷可不是好惹的。

他早就派人侦察到了昙朗的动向,早早地就严阵以待。

等昙朗带着人赶过来,周敷一声令下:“给我打!”

士兵们就像猛虎下山一样,冲了上去。

昙朗这边哪里抵挡得住啊。

更糟糕的是,文育的那些部众,本来就不甘心跟着昙朗,这时候纷纷乘势倒戈。

昙朗一下子就乱了阵脚,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可如何是好!”

昙朗惊慌失措地喊道。

手下人哭丧着脸说:“将军,我们顶不住了!”

昙朗拼命杀出了包围圈,这时候身边就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匹马了。

他狼狈极了,慌不择路地朝着巴山奔去。

可是他的末日到了,刚跑到巴山,就被村民发现了。

村民们哪能放过这个作恶多端的人,一拥而上,把他给杀了。

陈主霸先还不知道文育战死的消息,特意派遣侯安都带兵去接应。

侯安都这一路往豫章赶,快到的时候,才知道文育已经遇害了。

这仗没法接着打了,他就带着军队往回走。

这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可要是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侯安都回军的路上,正好碰到王琳的将领周炅、周协往南走。

侯安都眼睛一亮,这不是送上门的功劳嘛!

他一声令下,带着士兵就冲上去了。

这一场厮杀,还真把二周给抓住了。

就在侯安都高兴的时候,又有好事找上门来。

孝励的弟弟孝猷,带着部下四千家,打算去投奔王琳。

这时候,侯安都就像一座大山,横在了他们面前。

孝猷没办法,打又打不过,只好投降了侯安都。

侯安都这接连打了胜仗,胆气也壮了,就去进攻常众爱。

常众爱哪是侯安都的对手,打不过就往庐山跑,曹庆也跟着跑了。

不过常众爱没跑多远,庐山的百姓不知道为啥,把他给杀了,还把脑袋送到了侯安都的军营。

侯安都一看,这多好的机会啊,赶紧把常众爱的脑袋送到建康去报功,然后带着军队回到了南皖。

这时候,临川王陈蒨正奉命在南皖筑城呢。

侯安都到了南皖,自然要去拜见临川王。

俩人正说着话呢,突然有个士兵跑得气喘吁吁地从建康赶过来。

这士兵一见到临川王,就大声说:“不好啦,主上宴驾了,请临川王赶紧回都城!”

临川王听了这话,一下子就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脸上满是惊愕。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赶紧对侯安都说:“安都,咱们赶紧回都。”

侯安都也不含糊,马上跟着临川王一起出发了。

到了都城,才知道这情况有多难。

主上突然去世,这就像天塌了一样。

宫里没有嫡嗣可以马上继承皇位,外面还有强敌虎视眈眈。

那些有经验的老将,又大多在外面镇守。

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中领军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站了出来。

他们进了宫,关起门来商量。

杜棱皱着眉头说:“现在这情况,得赶紧立个新主,不然这局势没法稳。”

蔡景历点点头,说:“我看临川王蒨就不错,有能力,也有威望。”

两人一合计,就决定立临川王蒨为新主,还派人去把他征召回都。

不过这接下来还会发生啥事儿,谁也不知道。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