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从明教教主到天下共主 > 第131章 铁铉

从明教教主到天下共主 第131章 铁铉

作者:竹枝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8:35:28 来源:书海阁

待张无双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书生在给人画画像,书生的身后还挂着一些山水画,画的十分传神。

张无双看了以后顿时对这个书生产生了兴趣。

“管家,你觉得这画怎么样?”

“老爷,我觉得这画,下笔有神,山川河流韵味十足,这人从画画的功底上看,应当是一位性情高雅,寄情于山水的之人。”

刘伯温躬身说道。

“既然是性情高雅,为何当街卖画,读书人不是都认为这样有辱斯文吗?”

“或许囊中羞涩,又或许是喜欢这样吧,才行高绝之人,行事自与常人不同。”

刘伯温一脸无奈的说道,我又不是他我怎么知道他怎么想的。

“还请先生替我作画一幅。”

看到书生画完了,张无双便径直坐在了凳子上。

书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为张无双描画了起来,半个时辰过后,书生总算画好了。

“老爷,画的真像你。”

一旁的杨霜倒是没藏话,直接说了出来。

“如今天色已晚,不知是否可邀先生共饮一杯,算是对先生为我作画的答谢。”

张无双看到画像,确实起了爱才之心,可是倘若这个人只会画画,那个是无用,只是看他云淡风轻的性子,应该会是一个大才,便决定试探一下。

“固所愿,不敢辞。”

这书生倒也光棍,你说请我吃,那我就去。

怕孩子说漏嘴,就让赵敏带着女眷去客栈了,刘伯温韦一笑跟着张无双去了。

“先生为何在这闹市之中卖画?”

张无双道出了疑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历至此,换些盘缠。”

“不知先生高姓?”

“在下铁铉。”

这名字把张无双给愣住了,铁鼎石,就单单一个守住济南城,打得永乐大帝没有脾气的战绩,就足以让人记住他的能力了,没想到微服出巡,还能遇到良才。

“铁先生倒是性情中人,先生四处游历不知天下如何?”

张无双随口问道。

“国富民安,盛世之景。”

“我看铁先生倒也是满腹才华之人,为何没有致仕?”

“如今天下太平,大明官员兢兢业业,铁铉自问虽有才情,却也及不得这满朝诸公,不若寄情于山水,游历于天地。”

“哈哈哈哈哈,铁先生说笑了,我观铁先生也是才华横溢之人,未曾比过,又怎知不如。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入朝堂,先生这一生所学,未得以施展,岂不是浪费了吗?”

张无双问道。

“这位老爷说笑了。”

铁铉没有多言。

张无双递了一个眼色给刘伯温,你们文人的事你来解决。

“在下颇为好奇,既然先生无心功名,那所求为何?”

刘伯温出言问道。

“欣赏这大明盛世,当今圣上精励图治,立国不到十年,居然可以让一个满目苍夷的天下,变成一个千古未有的盛世,铁某自然要四处游历,当不负这盛世之景。”

“既然如此,先生为何不在高处,或许有一日,比现在还要强盛的盛世,有先生之功,又当如何?”

刘伯温问道。

“敢问长者高姓,学生受教了。”

听了刘伯温的话,铁铉沉思良久,突然站起来向刘伯温行了个弟子礼。

张无双轻轻的向刘伯温点了点头。

“青田刘伯温。”

“青田刘伯温?啊,原来是秦国公,学生失礼了。”

“草民铁铉拜见圣上,圣上万年,大明万年,草民失礼,还请圣上恕罪。”

认出了刘伯温,看到刘伯温又以张无双为主,傻子都猜出来这个帅哥是谁了。

“起来吧,今年秋闱你便去参加吧,若是文采斐然,朝廷自然会重用于你,大明盛世,自然离不开治世能臣,朕不论出身,只论才学。”

“草民遵旨。”

张无双对铁铉的履历还是有记忆的,铁铉,字鼎石,他是元代色目人的后裔,明朝初期的大臣。靖难之变中,铁铉因誓死反对朱棣,被朱棣施以磔刑而死,年仅37岁。在山东地区,铁铉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尊崇,被称为“铁公”、“城神”。

就是哪个挂着朱元璋的画像在城墙上,最后还追着朱棣打的人。

收到一个名臣,张无双自然开心,盛世自然需要能臣治理,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给铁铉高官厚禄,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的大明如日中天,文官中或许有不及铁铉才能者,但是也不是庸碌之辈,张无双自然也不会因为他前世的名头就让他来就当个省长啥的,这让其他人如何信服。

就是为大明强续国运二百载的于谦,也是从马夫做起,从永乐到正统才位及人臣。

“老爷心情不错,看来那个书生是个人才了。”

赵敏看到张无双回来,连忙上前帮忙更衣。

“是不是人才我不知道,只不过学识确实高于常人,让他去参加秋闱,若是大才,自然能够出仕。”

张无双淡淡的说道。

赵敏听到张无双的话便没有再接话了,后宫不干政,有些话听听就好了。

“夫人,安歇吧,明日出发一路看看。”

“是,老爷。”

发生一些不可描述之后,便进入了梦乡。

沧州出发以后,张无双便没有再过逗留,一路上看着,马车外的景色,随便也考教太子的功课,刘伯温对太子的教导让张无双非常满意。

史学杂书都有学,儒家学说只是让张承志涉猎,没有仔细研读,张无双也不想张承志陷入儒家思想,朝堂中想教张承志的大儒不在少数,张无双都没有同意。

儒家学说适合臣子,适合天下百姓,唯独不适合君王,老朱当皇帝,杀的文臣头颅滚滚,贪官就像韭菜一样,没钱了就割一茬,到了建文的时候,就注重儒家思想,结果逼得朱棣造反,朱棣靖难成功,差点把那些儒家文臣给杀绝了,仁宣之治之前,大明都是皇帝说了算,文臣都是苦逼的打工仔,任何一个有苗头不对,都得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