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话妖 > 第69章 广书

话妖 第69章 广书

作者:滴水盈觞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3:26:46 来源:书海阁

话说北幽有江,虽名北玄,却处南疆,江水暖而流速缓,途径两州七县。虽不及知春秋奔腾浩涌,却因其恬静秀丽而别有一番景色。

北玄江生莲花无数,传言天下三园中的荷园便在北玄江的某处,满江莲花由是而来。

此传言全无根据,但却是荷园在世的唯一传言。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第二春秋三人沿北玄江顺游往东而行,墨轩便是在北玄江的下游,所谓临江亭,临的就是北玄江。所以第二春秋三人此行,既是往墨轩而去,又是去寻那传闻中的荷园。

不过,因为三人中青书未不喜水,赵辞畏水。之前在游园画舫时两女为护第二春秋周全,屈身雨中镜湖上,对此第二春秋感到十分过意不去,便舍弃了北玄江畔的美景,与两女沿着江畔村庄而行,所行道路距离江岸还有小半里路程,只能远远得见江景浩渺,有莲叶满江畔。

此刻在小径上神游天外的第二春秋一头撞上了一位行路老者。

老者约莫六十岁年纪,身形高瘦挺拔,衣着洁净整齐,花白的须发也修整地一丝不苟,瞧着像是一株清奇的古松。老者相貌端正,目光深邃,神情严肃,眉间皱纹不显暮色,满腹自养经纶气,更像是一位桃李满园的教书先生。

有趣的是,这位老者与撞上他的第二春秋一样,背着一个书箱。

汜南崇文,北幽尚武。虽有北幽国师设三试,纳文臣,建书院私塾,但此风气尚存,因此如他这般背书箱却不配刀剑的人在北幽极为罕见。

第二春秋眼中的惊讶一闪而过,急忙伸手欲扶住老者,那老者却身形稳当,正诧异转过头来。

第二春秋连忙告歉,那老者也不计较,搭住第二春秋的手臂反扶住第二春秋道:“无妨。”

青书未与赵辞对视了一眼,这老者身体康健,气息充盈,周身灵念运转清晰可见,却与常人相异,显然是一个境界低微,勉强掌握了些灵念修行法门的妖物,其实力,也就比近山县那少年强些。

三人这一路上见到的妖物也不算少了,倒也不至于大惊小怪,就要上去攀谈起来。哪知这老者开口便问道:

“诸位可是从西铮而来?云间道可曾复通?”

三人面面相觑,第二春秋见老者实力低微且面无歹意,便问道:“正是,云间道应该已通,不过,老丈何以知之?”

那老者笑道:“可曾遇到一个书生,唤作傅广书?老夫是他的蒙师。”

“原来如此。”第二春秋点头行礼道:“小生第二春秋,这位是青书未,这位是赵辞。”

第二春秋向老者介绍,老者向两位女子点头致礼,两位女子相继还礼。

“老夫姓庄名佩文,在玄室县中北乡教书,那傅广书便是老夫的学生。前些日子傅广书归来参加会试,我带着他去玄壁县北玄书院会试期间,他与我讲了这些年的见闻,其中便包括了三位。三位宅心仁厚,欲施仁义于山间工匠,如今又在此间相遇,想来云间道之事已妥善解决?”

老者向三人抱拳道:“不畏危难而行侠事,三位请受老夫一礼。”

老者抱拳行礼,动作一板一眼,有些生硬。

第二春秋急忙上前拦住老者,道:“庄先生不必行礼。我们寻个地方坐下说话?”

庄佩文点了头,几人四下里张望了一番,也没寻到什么合适的地方,便在路边随意坐下,交谈起来。

庄佩文虽看着不苟言笑,但作为教书先生,自然是极为健谈,第二春秋向他讲明云间道之事后,庄佩文也与三人讲述了傅广书的情况。

原来,虽同处北玄江流域,玄壁县富庶,玄室县却穷苦,整个县没有一个像样的书院,只有几个由读书人自己掏钱在乡间开设的私塾,教授着寥寥几位学子。庄佩文便是在十六年前在中北乡开设了一间小私塾,期间一共就十九个学生,傅广书是第一个。

玄室县贫穷,中北乡自然也不会富裕,傅广书家境贫寒,其父母以临江摘莲挖藕为生,他却从小喜好读书,七岁时,家中仅有两本歌谣就已被他翻遍,乡内百姓家中所藏书籍也均已被他借阅过。

其父见他如此喜好读书,便给他改了名字,叫做“广书”,却不是书写,而是字面意思的书籍。傅广书幼时体质不佳,眼见着从军入伍大抵是无望,自家几辈的采藕人总得出个读书种子吧。便悉心教导,盼其广学。

但中北乡百姓家中藏书实在有限,其中也多是医卜歌谣,农方药理的书籍,加上傅广书的父母学识有限,在傅广书十岁时,已经很难通过自己读书学到什么东西了。

正在傅广书父母发愁之际,恰逢庄佩文在中北乡开设了私塾,于是他们便第一时间将傅广书送到了私塾,如寻常父母一样,对庄佩文千恩万谢之后,告诉他若孩子不听话,先生只管打便好。

但庄佩文也不是那种只知用戒尺与书籍教导孩子的庸师。

在庄佩文教导下,傅广书学人言物语,识天文地理,体风花雪月,察庙堂风雨。从识字未全的蒙童,到学富五车的才俊,傅广书仅仅用了六年。

这六年间,庄佩文已经把能教的都教给了他,剩下的,却不是在私塾里就能教授的内容了。

少年已读万卷书,自当再行万里路,览江山风雨,岁月山河。

在十六岁那年,傅广书便被庄佩文“赶出”了书院,要他自中北乡出发去西铮之都敛城。

先生的神情比过往六年间任何时候都要严肃,不容半分质疑。父母眼中虽有万分不舍,却早已替少年准备好了行囊。此事,由不得傅广书拒绝。

于是,傅广书先拜别庄佩文,再拜别父母,踏上了万里求学之路。

只是,在拜别蒙师时,庄佩文塞给了傅广书一包银两,说是充作此行的盘缠,嘱咐他贴身藏好,不要告诉任何人。

那时的傅广书尚且年幼不晓人情,也不会违逆恩师,悄悄藏好了之后连自己父母都没有告诉。他不知道的是,这些银两中有一部分,是这些年自己父母七拼八凑起来强塞给庄佩文的“学费”,另一部分,是六年间,自己同先生在私塾后田园耕耘出来的成果。这件事直到现在,庄佩文都没有告诉傅广书。

至此,傅广书踏上了求学的旅程,路途艰险漫长,傅广书仅仅是凡生,虽出生乡农,却钻于纸堆,年仅十六的少年足下每一步都是血汗泪水。

这一走,便是十年。

昔日的孱弱少年,也变成了康健才俊。最远的一次,他曾徒步跋涉逾百里方歇。所见人文光景,也如一个巨大的磨盘,将他六年所学尽数磨成细粉。

学成归来,先拜恩师,再拜父母。适逢私塾内书籍缺损,庄佩文正要去玄壁县抄录几本,便陪着他一同去玄壁县的书院,送他参加了会试。

结果让庄佩文喜出望外,傅广书会试拔头筹,赴祈京参加行试。

万卷书养朴石,万里路作雕琢,终是雕出了一块美玉。

听完傅广书的故事,第二春秋拿起水囊道:“如此算来,此时应是进试之时,我们便遥祝傅广书金榜题名?”

哪知庄佩文摆了摆手,笑道:“这孩子此时应该是行试失利,正垂头丧气归来。”

赵辞诧异道:“这又是为何?先生这般不看好他?”

庄佩文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书箱,拿出了几本书道:“他归来时,曾与我问答三日,我便知他才学尚浅,且言语文字中稍显自负,能过会试,却会在行试迎来当头一棒,便是侥幸过了行试,也过不了进试。”

庄佩文翻开这几本书道:“这是考前几天他帮我抄录的,笔记稍显浮躁。另外,这几本书其实是我专门为他挑的,希望他能在抄录中细细品读,但很可惜,他真的只是在抄录。”

第二春秋默然,庄佩文则将书放回书箱,继续说道:“我本意是让他体察西铮北幽两国风土人情,但云间道封堵太久,他赶着回来参加会试,终是错过了回归北幽这一段路程。十年时光,虽不至于说是沧海桑田,但北幽的变化本该是他求学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庄佩文道:“北幽强盛而西铮势弱,难免会让他滋生骄纵。此次让他参加三试,既是为了正式考较他的学识,也是为了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品尝挫败,磨砺心性。”

青书未点了点头,第二春秋道:“庄先生用心良苦。”

庄佩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目光看向远方,虽然说了是安排给傅广书的磨砺,可眼神中还是有隐藏不了的担忧。

远方,傅广书提笔案前,刚刚回过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