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快穿之始乱终弃渣女系统 > 第110章 帝王劫·番外(盛世光景)

“阿娘,阿爹,快看。”一个小孩拉着妇人的衣衫,看着旁边的一个汉子,用手指着远处满是人群的街头。

汉子摸了摸小孩子的头,解释道:“阿庄,那是打铁花,走,阿爹带你去看看。”

说着,汉子一把抱起妇人怀中的小孩,牵着妇人的手往人群中跑去,唯恐慢些就看不到了。

急得小孩子喊道:“阿爹,再跑快些,跑快些。”

汉子回头对着身后的妇人笑道:“芸娘,你看阿庄这模样。哈哈。”

只见两个赤膊的艺人在街头处,一个师傅用坩埚勺舀出铁水,往旁边一抛,赤膊的打花者拿着木板子用力往上一打。

顿时,铁花像金蛇般在空中飞舞,流光溢彩,星光点点,有诗中“火树银花”般的梦幻之美。

“好美啊,好美啊。”叫做“阿庄”的小孩子高兴的喊道。

“这位小哥,此时非年节,为何京城这般热闹?”一个满嘴胡子腮的人拉着一旁站在簪子摊前的小哥问道。

这名被拉住的小哥回头,见是一个外邦人询问,也没有被打扰的恼意。

好声回道:“你刚刚来京城吧,你有所不知,当今陛下在太和殿中,接见外国使者,有几十国和百来邦族之多,说不定你的族人正在太和殿中宴饮呢。我们呢,陛下下旨与民同乐,今夜不设宵禁,可通宵达旦的游玩。”

说着,小哥也不禁自豪起来,神采飞扬。

外邦人的听此话,眼中满是艳羡之意。

这大熠的皇帝当真是一个贤明的君主,遂说道:“此番我是来京和你们做买卖的,此番还是多亏了你们的君王早些年止战,通贸易啊!你看。”

说着,这名外邦人还撩起了自己的大斗篷,里面赫然挂着一些耐藏的水果,有红枣、有青果子……

“我每年来京做买卖的时候,还能带些稀奇物给我孩儿和阿母尝尝鲜。”

小哥听着,也举起自己刚刚挑的簪子,是梅花的形状,说:“我刚刚就是来这给我娘子挑簪子,我娘子的生辰快到了,提前准备个惊喜给我娘子。”

听着,这个高大的外邦人似想起什么,鬼鬼祟祟的从自己厚厚的毛衣下掏出一个油纸包裹。

小心翼翼的避开人群,凑到小哥耳边,低语道:“桃花酥,我专门买给我娘子的。”

见到这桃花酥,小哥忍不住笑出声了。

“你刚到京城还没做买卖,归家时,这桃花酥就吃不得了,吃不得了。”

边说边摆手,还劝道:“你最好还是买些其他的物件或吃食带回去,不然你家娘子该恼你了。”

说完拍了拍外邦人的——胸膛。

小哥尴尬收回手,抬头,不禁觉得这外邦人的体型还真是普遍比熠人高大。

“谢谢大兄弟了,我不知这桃花酥无法久藏,谢了。”外邦人一脸感激的说道。

“无事,举手之劳。”说着,小哥付了银钱,对着外邦人挥挥手,道别一句,转身离去了。

直到小哥离去的背影,慢慢被人群掩盖,再也寻不到踪迹,外邦人才收回视线。

看着这热闹非凡的街道,安居乐业的百姓喃喃道:“我也得攒些钱,过几年向大熠的官府递文书,带着阿母、娘子和几个孩子,来这熠朝生活。”

说着,外邦人怀着在京城安家的想法,往专门供给来京城贸易的外邦人居住的客栈而去。

来福客栈二楼。

一群公子哥看着楼下的繁华景象,想着皇宫中的宴饮,心中与有荣焉。

“这番景象,如若没有诗和美酒相伴,岂不是浪费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公子哥说道。

“对啊对啊,马兄说得对。”一名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附和道,眼睛一转,看向了一旁拿着折扇的翩翩郎君。

开口道:“不如就让探花郎吟诗一首。”

翩翩郎君,扇子一折,微动身形,合好的扇子悄然指向一旁静坐品茗、手捧书卷的书生,唯恐惊扰饮茶人,轻声道:“状元郎在此,吾区区一个探花郎,怎可班门弄斧,怡笑大方,不敢不敢。”

说着,连连做辑。

“李兄,你当真是谦虚,谦虚过头了,你贵为探花郎,你若自轻,我等又该如何自处。”一个读书人笑道。

“莫自轻,吾等皆是天子门生,将来为官造福一方。”被唤“李兄”的人说道。

“李兄几句,已见其志向远大,说得对,吾辈当不负陛下所托,将来一方父母官,当以名留青史为志,好好造福百姓。”

“说得对,来饮酒一杯。”说着,大家举杯互敬,一派欢颜。

“吾等当敬当今陛下,予吾等机会,敬。”说着,大家又举起酒杯,照着明月,往宫城的方向遥遥一敬。

“第三杯,敬吾辈相聚,敬当今盛世,敬百姓无虞。”

三杯过后,不胜酒力者,已是微醺之态。

酒壮人胆,微醺的探花郎,摇着一把折扇,踱步来到专心观书卷的状元郎跟前。说道:“来,你今日不吟诗一首,我……我……”“好。”状元郎应声道,随手提笔,铺纸,笔锋蜿蜒有力,行云流水。

少顷,一诗成。

“拿去,勿再扰我。”说着,又低头看书。

“坊间传闻状元郎是个十足十的书痴,如今看来此话有理。”一人调笑道。

探花郎接过墨纸,便大声吟诵出来:“九州有声万民乐,我辈有幸逢盛世。楼中静饮书中茶,却被同窗诗兴扰。”

声音略一顿,又念道:“扰茶诗。”

“哈哈,哈哈,状元郎是在写诗刺我们扰人了。”

“嘘。”探花郎竖指,道:“勿扰,勿扰。”

熟悉状元郎性子的人出声道:“不善言辞者,怎可为父母官者,百姓有冤欲找官,勿扰,勿扰,我羞于言矣。”

“哈哈哈……”哄堂大笑。

见此情景,探花郎霎时间有一股强烈的诗兴,笑声逐渐弱下去,吟诵声起。

“恰登皇榜,将往四方,为官数载。适逢良夜,宫里盛宴,宫外茶楼,相聚笑谈。书生风流,莫过如此。”探花郎摇着扇子,踱步说道,一派师者做派。

待探花郎言毕,便有人领悟过来,弯腰做辑,道:“那就五年后的官员考核,我们回京述职再聚。”

“郭兄所言甚是,正如陛下所言:‘不识民生者,为何登高位?’我自铭记于心。”

“吾亦是,内记于心,外显于行。”众口杂声,归于一言。

康乐十七年,七月既望,帝于太和殿设宴,外邦使臣聚,推杯交盏,来客相谈,欢颜多,携《安国书》归去,此后近百年间,边境往来贸易,各族相融,再无战火起,史称万国朝会。由此,康乐盛世启。

(时间线:天盛年间—乱世—康乐年间)

诸位看官,快穿之帝王劫篇终,请一睹为快,可于书中评论畅言交谈,吾常观,望知汝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