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135章 返聘退休职工

听着林凯峰提出的返聘建议,一众厂领导一头雾水。

众人互相看了看,脸上写满茫然。

返聘是啥意思?

难道大伙真的老了,跟不上形势发展?

林凯峰今天过来,说出的话,提出的各种条件,持续让众人产生难以理解的想法。

田有才说道:“林总经理,你能不能详细给我们讲讲,什么叫做返聘?对于解决厂里资金问题,又有什么帮助吗?”

此话一出,众人齐刷刷地看向林凯峰。

林凯峰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诸位,我说的返聘,指的是将离退休人员重新聘请回工作岗位。”

“借此让老同志们发挥余热,为工业建设出一把力。”

随着林凯峰的耐心解释,众人大概明白了返聘的意思。

“林总经理,你的意思我们大概明白了,不瞒你说,厂里开会讨论过,是不是将一部分技术骨干聘请回厂里担任顾问,或是挂上其他头衔,继续让他们发挥余热。”

“可是没办法,厂里拿不出多余的钱扩大产线,搞技术革新,即使将老专家们请回来,也只能是让他们坐冷板凳。”

田有才长吁短叹,其他厂领导的脸色也都有些难看。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大伙都知道退休职工里藏龙卧虎。

特别是大批的国家级劳模。

每个人都是一手属于自己的“绝活”。

重新回到厂里工作,必然能为沈城柴油机厂的发展带来重要贡献。

偏偏,条线不允许。

没钱,一切都是枉然。

就在这时,田有才脱口而出道:“林总经理,难道你们机械公司想要……”

不等田有才将话说完,林凯峰笑着点了点头。

“田厂长不愧是一厂之长,我还没说,您就已经猜对了。”

“您猜对了,机械公司确实需要贵厂退休专家和技术骨干的帮助。”

“您可能有过了解,机械公司前身是一家县城机械厂,诞生于备荒备战年代,和其他国有工厂不同,我们公司当年属于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无论厂房建设,产线布局,还是人员结构,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完成企业改制,机械公司其他方面的发展得红红火火,唯独一件问题,始终困扰着公司。”

“不是别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林凯峰坦诚地告诉众人,北方机械公司啥也不缺,唯独缺人才。

陆长顺帮着林凯峰一块向介绍。

机械公司技术部门始终存在人员短缺的问题。

建厂之初。

机械厂技术科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既要当科长,又要当技术员。

随着机械厂变更为北方机械公司,绝大多数技术产品,都是林凯峰一个人负责的研发。

如今。

林凯峰是机械公司总经理,需要他负责的工作方方面面。

不可能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方面。

因此。

扩大技术部门规模。

吸纳技术员,成为全公司的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技术员缺口,林凯峰将可以想的办法全都试了一遍。

一次次地向市里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调拨技术员。

可惜,市里爱莫能助。

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多数选择参加高考,成为大学生。

谋求更好的前途。

少部分年轻技术骨干,都是各个国有厂的宝贝疙瘩。

至于中老年技术专家,更是想都不要想。

这些人要么在国有厂担任工程师,技术部门领导。

又或者从事着更重要的工作。

陆长顺笑道:“各位同志,沈柴厂是国内柴油机行业的老大哥,技术实力过硬。”

“退下来的老劳模,老专家,全都是宝贝疙瘩。”

“所以……”

陆长顺顿了顿,该说的意思都替林凯峰说完了。

主动给沈柴厂领导们,一段时间消化。

林凯峰比任何人都清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知识分子统一分配的年代里,机械公司想要得到相关领域的人才,难度不亚于登天。

恢复高考后的十几年里,龙国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一天比一天强烈。

不论是中专,大专,还是本科硕士。

凡是经过学校系统培养的毕业生,都会被统一安排工作。

84年之前。

各国有工厂内部,依旧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情况,很少开除厂里员工。

导致技术人员流动十分的缓慢。

一直到84年以后,国有企业出现破产,下海潮诞生。

技术人员流动才日趋频繁。

连退伍兵都能林凯峰盯上。

更别说国有大厂的退休专家和劳动模范。

“如果贵厂同意我们公司提出的返聘建议,前往我公司工作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都由我们公司来负责。”

“另外,机械公司还会单独给他们发工资,发奖金,与公司正式职工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

林凯峰表现得诚意满满。

见众人默不作声,林凯峰又开始现场许诺。工资奖金比起他们在职时,只高不少。

一旦沈柴厂退休职工取得技术突破,会得到一笔丰厚的现金奖励。

奖励金额不会少于一千元。

“乖乖,你们公司真是财大气粗,一千块,简直是富得流油。”

一名厂领导表情愕然。

放在以前,如果沈柴厂内部职工取得是技术突破。

厂里最多奖几十块钱。

一次性奖励一千元,自己要是技术专家,他都想去机械公司上班了。

田有才犹豫片刻,表情担忧地说道:“私下雇佣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有些犯忌讳,要是处理不好,咱们两家恐怕都要挨批评。”

林凯峰想的是尽快从退休职工中,招募一大批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田有才则想得更多。

担心上面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意见。

毕竟,私有雇佣制已经被消灭近三十年。

将沈柴厂的退休职工交给北方机械公司,属不属于变相雇佣?

林凯峰淡然说道:“田厂长,你完全不需要担心,我们执行的政策不是雇佣,而是人员借调。”

“企业之间互相借调人员,这是常有的事情。”

“机械公司以借调的名义,向你们厂寻求技术帮助。”

“本着互相团结,互补长短的原则,贵厂安排一大批退休骨干,帮助我们公司提高生产技术能力,这算是犯忌讳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