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240章 给高层们上课:详解去工业化

“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也没有和我们的军方部门打过交道,但从我收到的消息中判断,咱们国家生产的武器装备,从来都是物美价廉,结实耐用。”

林凯峰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西方的武器好是好,但问题也是很明显的,一个是价格昂贵,另外一个是过于复杂,每次保养,都要经过一系列培训,这对人均学历只有小学肄业的沙漠士兵来说,可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

“呵呵呵,人均学历小学肄业,林凯峰同志,你这话说得,真是有些……有些太夸张了。”

心情不错的老领导忍俊不住,差点被林凯峰这句俏皮话逗笑。

沙漠各国一夜暴富,时间仅仅二十多年,该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提升。

说他们的人均学历只有小学水平,也不算过分。

王长生插话说道:“老领导,我明白林凯峰同志的意思了,咱们国家的各种武器装备。不但结实耐用,而且维护简单,别的不说,就是咱们的40火箭弹。”

“哪怕出现了部分操作故障,依旧可以正常发射,我们的半自动步枪零件结构,比起苏盟的步枪更加简便。”

“老领导,我也想说几句。”

参与会议的三机部赵副部长说道:“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三机部的战斗机,曾经出口过多个沙漠国家,收获了广泛的赞誉,如果我们拿出物美价廉,便于维修结构简单的特点,拉克国和波斯国,未必不会向我们购买武器。”

一时间,不少人开始转变观念。

在此之前,众人从来没有想过,向国外大量出口武器。

没有想过,自然也不会发现自家武器的特点。

认为和苏式武器,米式武器相比,龙国武器的性能较为落后,沙漠国家肯定不会选择龙国。

另外一个角度讲,龙国武器装备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优势。

针对沙漠各国,士兵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龙国的武器恰好是最适合他们的武器。

老首长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林凯峰同志,以往总有人说你是经济战线的多面手,搞出口创汇的一把好手,没想到在国际局势分析上面,同样很有一套吧。”

“按你的说法,咱们库存的大量武器装备,都能成为我们出口创汇的第三条路了?”

“这是肯定的,沙漠地区的局势,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林凯峰不假思索的说道:“那边的战火,几年之内都不会停歇,苏盟入侵帝国坟场,接着又是波斯国和拉克国大打出手。”

“鱿鱼国这根搅屎棍,最近也在蠢蠢欲动,无论什么等级的军事摩擦和军事冲突,都不可能缺武器弹药。”

“我们既要出口民用商品,更要出口武器装备,总之一句话,能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生意,他都是好生意。”

老领导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林凯峰这番话,与老领导前不久在一次高层会议中的发言精神不谋而合。

无论手段方式如何,符不符合以前的发展方式,只要能为国家,为老百姓作出贡献,大家就可以勇于尝试。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强国家的经济建设,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接下来,林凯峰讲起了大飞机,对龙国重新崛起的重要帮助。

龙国打开国门,需要解决的不仅有经济问题,还要加强军事建设,增加对外的国际影响力。

八十年代末,米国等多国部队,一块向拉克国发起进攻。

一场石油战争,震惊了全世界。

也惊醒了龙国。

高层第一次感受到,自身军备实力不足,国际影响力薄弱。

从那天开始,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

精兵简政,重点发展信息化,电子化作战。

想方设法增强龙国的对外影响力。

很可惜。

那个时间段,正是苏盟土崩瓦解的时间点。

没有了苏盟这个心腹大患,米国和一大批西方国家撕下与龙国亲近友好的假面具。

第一时间将龙国当成了新的敌人。

为维持庞大的军备,为长期将西方各国当成马前卒使用,米国拿出对付苏盟的态度,疯狂在龙国头上乱扣帽子。

每隔一段时间,米国必然会进行一番龙国威胁论表演。

如果说八十年代,属于龙国发展经济的黄金年代。

那么到了九十年代,就是龙国发展的至暗时刻。

令无数国人悲愤欲绝的几大恨,全部发生在九十年代。

米国将无耻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故扣押龙国货轮,派出飞机入侵龙国领空。

甚至于,悍然无耻地攻击龙国的驻外机构。

一桩桩一件件,纵使林凯峰几世为人,也永远不会忘记。

“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人类未来的战争,几乎全部围绕着能源展开。”

“我这里所说的能源,不仅仅是石油能源,还有水力能源,电力能源,各种矿物能源。”

林凯峰朗声说道。

“两次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米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岛国,自身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迫不得已,他们只能进行产业转移,我称这种产业转移为去工业化转移。”

听到去工业化几个字,王长生首先感到不解。

论起军事方面的了解,一机部属于彻彻底底的外行。

从一机部成立到现在,负责的工作始终围绕着国内的机械建设和工业发展。

很少涉及军工领域。

说起工业化,属于王长生的老本行。

林凯峰口中的去工业化是什么意思?

王长生听都没有听过。

不但王长生没听过,老领导也未曾耳闻。

林凯峰说道:“诸位,去工业化指的是在本国工业发展到了瓶颈,无力继续向上发展之际,将工业体系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米国正在进行着去工业化的安排,将各种制造企业转移到海外,重点投资教育,医疗,科技和金融行业。”

“这些行业能够带来新的利润,让米国继续保持超级大国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