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244章 彩色电视对标黑白价格

全龙国无数的家电制造企业,除了北方机械公司拥有着成熟的工业产业链,还有第二家是国外家电企业的对手吗?

国内生产的家用电器,包括电风扇,自行车,为什么需要工业票?

原因无他。

产能提升不上去。

如果不施加某些限制,安排商业部门敞开供应。

商品分分钟就会被买空。

其他买不到商品的老百姓,又会作何感想?

如今。

北方机械公司有能力敞开向市场供应家电,同样有能力承受低价带来的损失。

抢在外国企业大举进军国内之前,先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比例的销售额。

进一步加强产能,提升流水线生产能力。

一步步地压缩成本。

从技术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抵消国外家电企业的优势,保证在和他们的竞争中,北方机械公司处于不败之地。

一番话听的众人面面相觑。

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么做,真取得林凯峰想要的结果吗?

陆长顺不无担忧道:“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如果岛国家电企业,又或者是来自西方的家电企业,铁心和咱们抢市场,他们可能会在我们的价格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价格下调,和我们打价格战。”

只要有时间,林凯峰经常给公司领导们开会,将国外的商业模式,一系列与商业有关的理论讲述给大家。

提升公司领导的工作能力。

因此。

众人对岛国家电企业和西方商业市场,都有着一定程度了解,同样也清楚什么叫做价格战。

林凯峰以低价的方式在国内跑马圈地,打响北方机械公司的商品名头。

让无数的老百姓,踊跃购买北方机械公司的商品。

想法不错。

但是想过没有,岛国企业若和北方机械公司打价格战,林凯峰会是他们的对手吗?

全国无数企业,具备和外国企业一较长短能力的只有北方机械公司一家。

一旦北方机械公司败了,其他企业更加不是对手。

“只要大家万众一心,听从我的吩咐,我保证即使岛国企业真和我们打价格战,我也丝毫不惧他们。”

林凯峰自信道:“三转一响的影响力,正逐渐被各种新式家电取代,而在各类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中,我们仅仅是在彩色电视方面做出一定让利。”

“只要其他方面的商品一直保持盈利状态,我们的资金点不会出现问题。”

“公司的商品正在逐渐走向海外,通过海外资金,我们能进一步提升各种商品的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总之一句话,岛国和我们打价格战,北方机械公司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只有老百姓支持我们,无论岛国将家用电器价格下降到多少,都不可能对我们造成冲击。”

说到这里,林凯峰换锋一转,安慰众人道:“价格战只是一种商业手段,不是必胜法宝,当价格战无法取得意想之中的效果,岛国企业必然会放弃这种无谓的举动。”

“一直和我们进行价格战,只会让岛国企业的损失越来越大。”

利用这个机会,林凯峰旧事重提。

再次再讲了一遍一鲸落,万物生。

机械公司或许会在价格战中蒙受一些损失,却可以带动其他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不久前,以林凯峰为主的北方机械公司,与来自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的大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

林凯峰投入资金,提供技术,从这些企业手里获得一定数量的股份。

岛国家电企业与北方机械公司进行着如火如荼的价格战,公司周围的附属企业,能以低廉成本向海外家电企业引入技术,购买生产材料。

北方机械公司一家吃亏,可以带动一大批入股企业,在这场价格战中获得空前的发展机会。

“同志们,无论北方机械公司拥有多少资金,取得了多少成绩,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所能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让大量企业和公司一块富起来,国家的经济改制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林凯峰严肃的说道:“三叔,牛叔,还有各位,你们既是公司主要领导,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同时还是组织成员。”

“当领导的人要比普通职工更加清楚,什么叫有舍才能有得。”

“如果大家没意见,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牛叔,你去联系百货公司的陈经理,就说从下月开始,北方机械公司生产的彩色电视,将源源不断供应给百货公司。”

“价格方面,对标进口黑白电视。”

“你再跟他谈一谈企业入股的事情。”

国内各类型企业,都在进行股份改制,林凯峰估计百货公司也不例外。

“如果百货公司同意接受我们的入股,北方机械公司拿出一笔钱投给他们,换取百货公司的半数以上的股份。”

牛永贵表情意外地说道:“一口吃掉百货公司,代替商业部门成为百货公司的上级单位,会不会引起猜忌啊?”

林凯峰不以为意的说道:“牛叔,你放心大胆的去做,就算有人猜忌又能怎么样,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上级领导信任我们,天大的帽子也扣不到大家头上。”

论起思想僵化,除了一大堆的国有工厂和企业,百货公司和百货公司下辖的供销社,思想同样存在问题。

经济改制逐渐放开,销声匿迹十几年的路边摊正在逐渐恢复。

换成以往。

敢于在街边摆摊卖东西的人,必然会被有关部门抓起来,定一个投机倒把罪。

时间进入82年,经济改革的风越推越猛。

城乡地区缺少联系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大量来自乡村的农民纷纷进入城市。

或者投亲靠友,寻找工作,或者将当地生产的一些农副产品,拿到城里进行售卖。

换取柴米油盐等物资。

从60年代开始,个人经营彻底消失在国内。

谁敢以个人身份往外卖东西,等于投机倒把,别有用心。

不但东西会被没收,个人还要接受罚款。

搞不好,卖东西的摊主甚至还会进去蹲几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