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263章 外籍雇工归心

“先生们,我们来到龙国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代表其他人全面了解了北方机械公司的发展规模,以及我们以后的工作环境。”

“大家觉得我们回去以后,是否应该极力劝说其他人,和我们一块来这里工作呢?”

几天后的傍晚,众人聚集在一间专家公寓的客厅开会。

身为众人推选出来的代表,乔治首先发言就工作的事情进行发言。

一周的时间里,众人仔细参观了北方机械公司位于鹏城的两个工业园区。

又从各个方面,了解北方机械公司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说句实话。

北方机械公司和米国的大型企业相比,内部还有很多不足。

但又不可否认,北方机械公司是一家极具潜力的发展企业。

公司总经理林凯峰,不但对于西方商业发展了如指掌,更了解米国现在面临的局面。

80年代,米国蓝领平均工资约在每月1000到2000美刀左右。

林凯峰给予众人的工资和奖金,全面对标米国的工资收入。

确保众人加入北方机械公司,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众人可以单独来龙国工作,也可以将家人一块接来生活。

另外。

林凯峰又给这些准备来龙国工作的米国蓝领,一个额外的福利政策。

众人可以按照自身能力,申请培训一定数量的龙国学徒。

每培养出一名徒弟,此人将会额外获得一笔奖励。

最高额度2000美刀。

按照每人每月培养五名徒弟计算,一旦徒弟全部出徒,当月能获得一万美刀的奖励。

放在米国国内,每月收入一万美金的群体,只有大公司的高管和科学家。

一名身材高大,有着酒糟鼻的中年男子说道:“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我回去以后,绝对会立刻向我的邻居还有曾经同事,介绍北方机械公司的真实情况。”

“换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不但能让我的日子过得更好,还能让我耳根清净下来,不用再听到那群自诩为精英的小白脸讽刺。”

“仿佛只有他们热爱米国,其他人对米国没有任何感情,要不是为了养家,我向上帝发誓,一定会把他们打成一团烂泥!”

此话一出,马上引起了几个人的共鸣。

之所以这番话能够引起共鸣,全在于米国持续了无数年的工业和农业歧视。

自从米国完成工业改造,农业区的地位与日俱降。

到了70年代,大胆岛国企业跑到米国购买房产,收购土地。

导致无数来自南部农业区的米国民众失去家园,失去了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不得已进入工厂工作。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米国南部农业区的民众性格较为保守。

相较于北方工业区,南方农业区民众受教育程度更低,脾气也比较暴躁。

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农业区败给了北方工业区。

携着大胜之威,北方人自诩高人一等,对于南方乡下人存在着诸多歧视,称他们为红脖子。

讽刺红脖子脑筋古板,属于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乡巴佬。

生活在农业区的南方米国人,主要生活来源为耕田,放牧,养殖。

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工作,不可避免受到太阳照射,导致身上皮肤发红。

北方米国人针对这一点,戏谑称呼南方米国人为红脖子。

“好的先生们,这种令人不快的话题,我们就不要再说了。”

乔治点了点桌子,示意大家言归正传。

这里是龙国,不是米国,没人会讽刺他们是红脖子。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明天我们就向林先生告辞,起程回国,告诉我们的朋友和同事,龙国不是官方宣传的那样落后,来到龙国,在们能够得到体面的新工作,拥有新的生活。”

“不会再被人看不起,更不会每天为了几块面包受人嘲讽。”

闻听此言,众人纷纷点头。

生活压力面前,尊严和体面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米国持续进行产业转型。

曾经的核心重工业,早就成了不受待见的夕阳行业。

汽车,精密零配件加工,钢铁冶金,通通都要转移海外。

大量传统企业转移海外,米国蓝领工人们自然而然会失业。

无法找到和以前工资对等的工作。

米国是个既现实又残酷的资本社会,白人同样也会受到歧视。

北方米国人瞧不起南方米国人,精英阶层瞧不起底层的蓝领工人。

像乔治这样的工程师,依旧不被主流社会认可。

原因无他,血统。

乔治的先祖是从其他地区来的移民,不是纯血米国人。

众人达成共识,各自回到房间休息。

第二天一早,乔治带领大家找到林凯峰。

表达了留在北方机械公司工作的意愿。

接下来,他们会返回米国,将在龙国看到的一切,通通告诉给其他人。

召集同伴们一块来龙国工作。

纵然龙国真的落后,可是又能怎么样?

只要林凯峰愿意给众人每月准时开工资,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将众人送上飞机,林凯峰又在当地逗留了几天。

亲自指导工业区的后续施工工作。

几天后,林凯峰带人返回机械公司总部。

下了火车,林凯峰直奔科学技术研究院试验场。

昨天,林凯峰接到消息,宋教授等航空专家已经完成了样机制造。

按照林凯峰给的技术大纲,制造出了一架样品无人机。

无人机机身,使用了较为先进的铝合金材料。

蓄电池,螺旋桨,元器件,处理器,传感器,统统符合林凯峰的初期设计构想。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即使只是样机,也无法和21世纪的现代无人机相比。

放在军民两用领域,现阶段的无人机,依旧可以吊打一切对手。

林凯峰开心,宋教授比他更开心。

众人心心念的项目不是无人机,而是云十大飞机项目。

林凯峰有言在先,要让大飞机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必须先打开沙漠市场。

有沙漠地区的资金协助,云十项目才能有条不紊地研究下去。

无人机属于林凯峰撬动沙漠财富的重要一环。

更是创汇的重要帮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