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91章 双赢局面

“妈的!我可真是个猪脑子!!!”

想明白其中关键,陈大力连拍额头。

北方机械公司有着上面给予的尚方宝剑。

他们生产的商品属于计划外商品。

既然是计划外商品,也就没有所谓的销售指导价。

从机械公司手里买下全部的三轮车,百货公司完全可以在原价的基础上,增加一两百元钱对外出售。

妙,真是太妙了!

陈大力一场先前愁眉不展,说道:“小李,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将林厂长,不,林总请进来。”

“好嘞。”

售货员小李转身冲出去。

自己提出的建议给经理采纳。

临时工转正的事情,嘿嘿嘿,

外面的销售场景依旧热闹。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看的人多,买的人一个都没有。

小助理白茹将水杯递给林凯峰,说道:“林总,这么多人上去试车,却没有一个人买,咱们今天不会要捧个鸭蛋回去吧?”

林凯峰接过水杯一饮而尽,眼角余光看向百货公司大门。

跑到百货公司门口摆摊,林凯峰可是大有文章的。

“来了。”

看到里面冲出来一名年轻人,林凯峰将水杯递还给白茹。

拿起放在地上铁皮喇叭,继续卖力吆喝三轮农用车的各种功能。

“林总,您先歇一歇。”

小李跑到林凯峰面前,笑呵呵地说道:“我们经理请您去办公室休息休息,顺便和你谈一谈,采购农用三轮车的事。”

林凯峰早就料到,百货公司肯定坐不住。

之所以在百货公司门口设立展位,销售农用三轮车。

不仅因为百货公司是全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主要还是为了逼一逼百货公司。

让他们瞧瞧,农用三轮车有多受欢迎。

仅靠北方机械公司一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农用三轮车卖到全省各地。

这个年代的老百姓们,一直有着一种固有思维。

买东西一定要去百货公司和供销社。

工厂出售的商品,质量未必有保证。

其次,百货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销售渠道。

生产大队,公社,县一级的部门。

任何和生活或其他方面有关物资的需求,要么去找物资局,又或者来找百货公司。

只有这个地方,才能满足他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需求。

“林凯峰同志,辛苦了,坐下喝点茶。”

经理办公室,放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

陈大力不知从哪里弄了一把蒲扇,主动帮林凯峰扇风乘凉。

林凯峰客气道:“您瞧您,怎么这么客气。”

“咱们两家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上次你们公司生产的收音机,刚刚摆上货架,马上引起了老百姓们的疯抢。”

“大家关系这么好,看到你们公司在外边卖力吆喝产品,我实在是不忍心,要不这样,把你们带来的农用三轮车,全部卖给我们百货公司。”

陈大力将代表百货公司,制定一系列的三轮车采购计划。

“陈经理真是帮了我大忙。”

林凯峰保证道:“你放心,百货公司要多少,我们公司就供应多少,绝对不会出现断供的情况。”

“价格方面……”

“700块,林凯峰同志,你觉得这个价格怎么样?”

陈大力问道。

林凯峰脸上笑容消失无踪,皱着眉头说道:“七百块太低了,不瞒你说,三轮车成本价就要850块,由于是第一次亮相,外加大家对这种车还不熟悉,所以我才在成本价的基础上仅仅增加了30块钱。”

“减掉各方面成本,880元一辆,我们公司已经不挣钱了,如果按照每辆700元的价格卖给百货公司,等于赔本赚吆喝。”

“据我所知,百货公司出售的黑白电视机,不算需要的工业票,单说出售价格,就要380块。”

“用不到三台电视机的钱,买一辆既能拉人,又能载货的农用三轮车,您说说看,划不划算?”

林凯峰随即将话题引到了有关部门的相关精神上面。

去年开始,上级部门一次次地呼吁广大贫下中农,发挥干劲进行副业生产。

鼓励生产大队和公社开办集体企业。

乡下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送到市区的肉店,菜店,副食品店。

没有交通工具,新鲜蔬菜送到城里就算没有全部烂掉,也会变得垂头耷脑。

林凯峰不动声色地点出,百货公司即便用一千块钱的价格购买车,依旧是有赚无赔。

农村副业生产搞得如火如荼。

从乡下将农副产品送到有关部门,中间的路途是最大的阻碍。

纵然一部分公社有货运卡,数量也不会太多。

三轮车的出现,极大解决物资供应不及时的问题。

“行吧,880块就880块。”

陈大力未曾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拷打,对于如何讨价还价毫无经验。

见林凯峰说得好像是真的,索性按照林凯峰提出的价格购买。一共十五辆农用三轮车,全留在百货公司。

明天,陈大力会带着公章和会计,前往县城与林凯峰签署合同。

一天的辛劳,有了完美收获。

回去的路上,众人喜笑颜开。

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众人带来的十五辆农用三轮车,全部被销售一空。

下午五点钟,众人步行回到机械公司。

等候多时的陆长顺和牛永贵等人,像是迎接凯旋的英雄,命令食堂起火做饭。

大米白面,五花肉可劲造。

次日。

陈大力带着会计,开的连夜学会的三轮车,前来机械公司签署合同。

合同签署完毕,牛永贵陪着陈大力和百货公司会计,参观公司的生产车间。

陆长顺坐在财务室,一张一张地收在手里的钞票。

“三叔,你的格局该适当地往上提一提。”

林凯峰打趣道:“咱们去广交会,一次挣了一千万美刀,看到一万多元钱,我怎么感觉你比上次还高兴呢。”

陆长顺一脸开心地说道:“我们之前赚的钱都是通过出口创汇挣来的,我手里的一万多块钱,可是咱们厂在国内,挣到的第一笔钱。”

“性质完全不同。”

林凯峰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陆长顺说得倒是没错。

眼前的一万多块是机械公司脱离计划经济,在国内挣到的第一桶金。

确实有纪念意义。

之前研究的各种商品,走的都是计划经济销售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