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这个明星不正经 > 第333章 赤伶

这个明星不正经 第333章 赤伶

作者:轩辕守护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23 17:10:25 来源:书海阁

“老太太,有没有想我。”显然,曾梨与这位老太太很熟悉。

老太太点了点曾梨的额头,“我想你这疯丫头干什么,没事儿总是来吵我。”

“这个孩子...是姜运?”

姜运赶忙上前,“前辈你好,我是小姜。”

老太太抬起头打量片刻,而后笑着点点头,“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是幸事。”

“之前你跟曾丫头说的一些话,她也对我讲了,我觉得呢,有些有道理,有些则是想的太简单了一些。”

老太太拉着二人坐下,沉默片刻而后说到,“当年,是一个最为混乱的时代,国家没有秩序,无数人在摸索着适合我们的路。当时,小日子侵犯我们,民族奋起反抗,而后党开始与光头对抗。”

“其实在很久之前,戏曲界就与党有着很深的联系。”

“比如我的老师王先生,就与周先生关系很密切,甚至当年先生收程师姐的时候,关书都是周先生亲自代笔的。”

“戏曲界不是单独的一个行业,同样是扎根百姓民间,说白了,他们先是华夏人,而后才是角儿。”

“在那个年代,戏曲界也有不少角儿,放弃了优越的收入和生活,暗中给红色提供各种帮助,尤其是这些角儿可以接触的人层次很高、很多,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消息,新华夏到来,王先生成为戏曲委员会教授,并很快成为了新的戏曲学院院长。”

“当时的我们同样是热血青年。”

“打跑了小日子,赶走了蒋匪军...”

“抗美援朝的时候,华夏很困难,无数的角儿放下身份地位,到处进行义演,然后给那边儿的战士买飞机、物资捐献过去。”

“我还和不少师兄、师姐数次前往,给咱们的战士表演。”

“在炮火中演出,在炮火中唱戏,那真的是一个令人怀念的时代。”

{这些是真的,具体名字没办法写,大家查一查就知道。}

“你们啊,有些东西不明白,国家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做过贡献的人,也许有时候不合适提及,可并不代表着被忘了,这是现在戏曲被国家一直支撑的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有些话,你说的却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已经在前辈的余荫下,忘记了这些是怎么来的。他们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毫无愧疚之心。不过,有些事情有因有果,当年的因是现在的果,而现在的果,也是将来的因。”

“这些不思进取之人,致使戏曲衰落并不稀奇...”

“可也正是如此,将来戏曲才能在烈火中重新绽放新的生机。”

“也许,那时候戏曲已经不叫戏曲了,可是,这又重要吗?”

“你们要记住,华夏漫漫数千载,从没有哪一种曲艺形式是不可被取代的,能够遗留下来的,并非是因为它是某种曲艺,而是因为这种形式中,有着华夏精神的传承,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永远的传下去,至于以什么形式,并不重要。”

说到这里,老太太笑了笑,“我已几近耄耋之年,肯定是见不到那一天了,不过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待我百年,也足以去见先生。”

姜运起身郑重的行了一礼,这位老人家,值得。

老太太不闪不避,笑着受了,她不管是年龄还是经历,受得起。

“我让曾丫头带你过来,一个是见见现在的年轻人,你们可真是了不得,比起我们当年,你们更厉害也更幸福,这个世界是你们的。另一个,就是告诫你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一则是告诉你为人之事,二则是告诉你,当一个人在‘穷’的境地,是无法兼济天下的。”

“这个穷,不仅仅是钱财,也许是精神、也许是权利、也许是影响,希望你能明白。”

“多谢老太太,小子受教!”

随后,二人陪着老太太聊天闲话,听着当年的趣事,听着当年的热血和意气风发...

吃过饭之后,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姜运脑海中陡然闪过一个念头。

“老太太,我是一个歌手,可以送给您一首歌吗?”

老太太微微一愣,“我老太太又不是顽固不化,你送我一首歌该是我欢喜才是,自然极好。”

“您这里有什么乐器?”

“你说用什么,大多数都有,都是这丫头和那些孩子送过来的。”

姜运想了想,“古筝吧。”

“不曾想,你这孩子竟然还会古筝,小赵你去取过来。”

赵阿姨笑道,“老太太,今儿个您得着了,曾丫头来看您,还有这孩子给您唱歌,您老这日子,是越来越欢喜。”

随后,赵阿姨进屋,不多时搬了一个架子,又把古筝取了过来。

姜运上前坐定,试了试音色,而后开始弹奏曲子。

曾梨坐在一侧,拿出手机录像,她很好奇,姜运会给老太太唱一首什么歌,难道是类似于武家坡那样的么?

随着古筝的弹奏,姜运开始演唱。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老太太坐在竹椅上,静静的倾听,当然,也许是在回忆,当听到姜运的唱词,她不由喃喃自语,“位卑未敢忘忧国...咱们值了啊!九流戏子,也有报国志,谁又不是华夏人...”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啊...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境、对面是何人...”

这戏词一出,曾梨双眼一亮,口中不由自主哼唱起来。

“...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