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在海市当交换员工的日子 > 第349章 小短剧

在海市当交换员工的日子 第349章 小短剧

作者:珍珠发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10 10:50:36 来源:书海阁

郭母没办法,只好暂时息了这心思。

周一上午,派出所的锦旗就送到了发改委,上面写着:舍身为人,正义使者。——西城区派出所。

与此同时,派出所也收到了一面锦旗:敬业正直,无愧标兵;优质服务,为民解忧。———一个为情所困的小女孩。

曲所长看到后,哑然失笑。

单位里的吴主任与有荣焉,没想到小孟虽然人不在,但还能为单位挣一面锦旗,真是给他长脸。

孟悠悠在馆里写小剧本时,看到吴主任发给她的表扬信息,高兴的直冒泡。

这还是她受舞剧的启发,觉得博物馆要是想一直火下去的话,只是单单做造型摆拍,没有内涵,也火不了多久。

要是中间能穿插一个个小情节,小故事,让文物有了活力、生命力,被赋予了某种个性,或者是拟人,那就有了延展性、可塑性。

她想的是花瓶两姐妹的故事,在雍正年间,工匠烧了两只不同颜色的瓷瓶,一只粉色的,一只青的。

她们长的釉质莹润,表面光洁,施釉较薄,尤有玻璃质感,故很得皇帝喜爱。

因为颜色不一,性格也不相同,她们经常因为皇帝更喜欢谁而生气吵架。

后来,波斯国使臣来京朝贡,送了许多稀罕物件过来,其中就有一块色彩鲜艳的地毯。

她们从未见过这样斑斓炫丽的花纹,便同时喜欢上了,要不说两姐妹长的相似,眼光也相似。

地毯是块中央空调,谁都喜欢他,谁跟他示好,他都不拒绝,两姐妹更是为了争一个男人大打出手。

这样,一直持续了一百三十年,地毯的归属仍然不属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后来,有一天,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那些人如强盗般烧抢劫掠,看上值钱的便打包带走,不管什么物品,全都一股脑的装一起。

其中,有一个英国士兵他掀起地上的大毯子,把那些瓷器、摆件毫不吝惜的丢地毯里。瓷瓶姐妹也不例外,她们身上的绒花被扯掉,也被塞进地毯里。

这竟然是这么多年间,她们距离地毯最近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可是地毯的怀抱一点也没有她们想象中的那么暖和。

由于士兵没有放好,小青滚了出去,落在了椅子底下,就这样逃过一劫。

而小粉跟着其他兄弟姐妹被迫踏上异国的轮船,经过了漫长而漆黑的路程,他们被随意的堆在了一个硕大的仓库里,这里还有许多从地方掠夺来的文物珍品。

二十多年后,他们被陆陆续续挑走,摆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里(33号馆)。

小红无数次的懊悔,她不该为一个花花男人,跟自己的姐姐反目成仇,这么多年姐妹俩之间的距离,隔了一片大西洋。

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相见,她心里惆怅万分,而那块地毯在完成了他的包装使命之后,便被丢之一旁。

又过去一百六十多年,这天,有两个穿汉服的女孩来到英国博物馆,看到了玻璃柜里的她。其中一个兴奋的说道,“我们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也看到了个一模一样的,只不过颜色不一样。”

说着她打开相册,找到了那张图片,青色的釉面,白色的瓶里。

是姐姐!它惊叫出声。

故事写到这里,孟悠悠停了笔,这是第一季。

她兴冲冲的拿给馆长看,馆长时而舒笑,时而皱眉,后面眼眶又红了。

“哎!”

孟悠悠有些忐忑,是不是她写的不好,格局写小了?

陈馆长摘下眼镜,拭去眼角的泪。

“写的很好,以小见大,后面的故事呢?”

“还没写完,这只是我的初稿,后面我会写这件文物以捐赠的方式送回了祖国,中间会加些小波折。”

陈馆长眼睛一动不动,像是在思索着。

许久之后,他才感慨道:“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让文物回家,让历史完整,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小孟,这次的短剧就交给你来制作了,至于去英国拍摄的话,我会为你们办好出国证件和护照。”

孟悠悠亦端正态度,“谢谢馆长信任,我一定不负所托,完成使命。”

为了让这次的剧情有影响力,孟悠悠邀请了两名大流量网红来拍摄:一名是在国内专门复刻古法手工艺品的女孩,像织布、做印泥、刺绣、酿醋、制作陶器等,都手到擒来,她粉丝多,还是非遗传人,由她出演小青再合适不过了。

另一位是在英国当地很有名的网红,她长的娇俏可爱,很适合演小粉。至于地毯男主她还在考虑当中,既然是波斯国进贡的,那就不能选汉族人。

要有异域风情,鼻高目深,还要有双多情的眼眸,或许可以考虑在英国挑选,也不拘泥哪个国家的。

班子很快便组建好了,孟悠悠带着团队去了英国,他们先拍后半部分,等回国后,再拍前半部分。

中间穿插着很多情节,要多人在一起拍摄,所以,孟悠悠索性把第二季的内容,也拍了一部分,省的以后再跑一趟。

地毯男主的话,他们在街上拣了个意大利人,帅到惊为天人,连他们团队里最挑剔的钟姐都没有二话。

团队还租了个大场地和许多戏服,室内外的场景都可以演出来,再加上后期制作,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们跑了三回博物馆,才把所需的题材拍摄完,晚上在酒店又加班加点的剪辑出来。

忙忙碌碌一周,他们才人困马乏的回了国。

歇了半天,他们又打起精神拍摄前半部分,这里的好拍,大部分都是室内的场景,只是对话和人物多了些。

五天之后,他们拍摄完毕,内容也剪辑好了,在国内效率更快,毕竟人手充足。

经过陈馆长和文旅局审查后,没有违规的镜头,他们这才把短片的第一季发在了官网上。有文旅局站台,和官方给流量,很快便冲上了热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