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在海市当交换员工的日子 > 第351章 第二季

在海市当交换员工的日子 第351章 第二季

作者:珍珠发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10 10:50:36 来源:书海阁

于是,他狠狠地折腾白琼,揉捏她,看着她在他身下哭泣、求饶,以此获得一丝快感。

这一夜,整个沈宅的人都听到了女人的呻吟声,哀泣声。

早上,沈峥韬下楼吃早餐的时候,杜文月和沈绍都用意味深长的眼神望着他,做饭阿姨的脸都有些红,这俩口子玩的也太花了,声音大的连一楼角落里的保姆房都听到了。

这时候,白琼还躺在床上下不来,双腿直打抖。

沈峥韬也不管他们什么眼神,吃自己的,餐桌上一片宁静。

“爸,妈,我吃好了,先去上班了。”说完就换鞋出了门。

杜文月侧过头嘀咕道,“老沈,他俩…………,怎么他这副表情?”

“小俩口房里的事,我们别插手,或许这是人家的癖好呢!”

杜文月点头,“阿姨,先别去楼上送饭,让她休息下。”

“好勒!”

——————

孟悠悠照常去博物馆排戏,这一季讲的是一名外籍华侨,在战乱年代,因为爱国,所以去国外留学,学习新知识,想曲线救国。

但在大时代背景下,他没能回国,虽然靠着知识赚足了金钱和名望,但每次看到祖国的文物时,便唉声叹气。

他儿子和女儿知道他的心愿,帮着他一起四处搜罗中国的文物,收藏起来,等哪天回国的时候再交还给祖国。

一晃就是五十年,他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儿子也已经生了白发,交还文物需要经历层层关卡,国外不让出境,于是,文物一直回不了国。

等到祖国制造出第一艘航空母舰时,他的孙子给祖国的博物馆打了越洋电话,让他们把这批文物接回家。

那边,很快便派了专机来接,一起回去的

还有老人的骨灰和他的家人。

十几年前,还没有普及火葬,那个时候讲究土葬,因为老人们相信人会有转世投胎的机会,如果身体被烧了,则什么都没有了。

他死也不想将身体埋在异国他乡,他情愿化成灰也要回老家,多么强烈的决心和意志。

他孙子带回的文物里面就有一只清朝的花瓶,和小粉、小青同一年产出的,只不过花纹不同,这只是青花瓷。

它被摆在了小青隔壁的玻璃柜里,两只花瓶隔了条过道遥遥相望,跨越了将近两百年的时光,他们笑着流下了重逢的泪水。

这季一上映,便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他们一边哭一边看,评论里热点词汇不断,比第一季还火,甚至火到了国外。

甚至,许多学校用这部小短剧做主题,让学生们写观后感。

文旅局胡局长一边揉眼睛,一边给陈馆长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出第三季。

陈馆长老实的回道:“胡局长,我也不知道,小孟还在写呢,她最近忙的团团转,又要改稿,还要排戏,我都不敢催,生怕她累倒了。”

“这样啊,那先不急,让她缓缓。”

“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有这个热度可以了,不用一股脑的全放上去。昨天还有个老人家联系了我们馆,说是家里有明朝的摆件,要上交给博物馆呢!”

胡局长露出惊喜的神色,“那感情好,这是你们宣传工作做到位了,要真是古董的话,你们馆得好好奖励老人家,他们家守着古董这么多年也不容易。”

“您放心,我们心里有数。”

当天下午,当地发布了一条新闻,说是某地一老人给市博上交了一件明朝王爷的佩剑,价值连城,馆长特意奖励老人十万元,还给他入了社保系统。

由国家给他包养老和安葬,本来他子女都不赞同上交的,这下也无话可说了。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大家没想到,市博这么大方,平时看新闻都是奖励五百块和一面锦旗的。

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快回去翻你家的衣柜,看有没有古董?

让年轻人上交,是不是能换个编制?

楼上的你可真敢想,也不是不可能!

我记得我老家有个老物件,老板,我有事回家一趟。

始终领先一步,我已经上交了,是面镶嵌宝石的铜镜,奖励了一万块加一面锦旗。图片。

卧槽,来真的?

怎么你的要少一些?

废话,两件文物没有可比性。

………………

孟悠悠这段时间累的跟死狗一样,好不容易到周末,她窝在被子里睡懒觉,要把这些天熬的夜补回来。

铃铃铃~~

铃铃铃~~

许多电话,响个不停,她都不愿接,睡到中午才起。

都是约她出去玩的,挑挑拣拣的,她一个个回过去。

他看到文森特的留言,说约她晚上吃饭。

噢,就是那个意大利男孩。

想想,还是去吧,反正现在睡够了。

第二季拍完了,他就没戏份了,应该是想在回英国前见自己一面。

文森特在英国留学,读研二,和自己一样,好在孟悠悠英文好,所以他们沟通没什么障碍,甚至还有些共同话题。他对这片不熟悉,是孟悠悠帮着给他安排酒店住宿的,当然这个钱由馆里报销。

晚上,孟悠悠去接他吃饭,带他去中式餐馆吃特色菜。

文森特这几天勉强学会了用筷子,他笨拙的握着筷子去够盘子里的菜,孟悠悠用公筷给他夹了一筷子。

怕他不会吐鱼刺,还特意点的松鼠桂鱼。她想到国外人很少吃鱼,因为不会吐刺,要是在国外被卡喉咙了,去医院挂号取个刺还要花几千刀。

好多人都是在国外排不上队,特意回国取刺。

“How about it, does it suit your taste?”

(怎么样,合你口味吗?)

“Yes, I have never tasted such a delicious dish before,China is truly a culinary powerhouse。”

(是的,我从未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中国不愧是美食大国。)

“This is still a small part,If you live here for a long time, you will find that the delicious food here will never be consumed for a lifetim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