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官场修仙,好官不好当 > 第15章 米国制造业产能大转移的背后秘密

深夜的曼哈顿下城区,可以就餐的高档餐厅很少,凯瑟琳带着刘广林来到了一家名叫鹿奔的海鲜餐厅。

这家的风味应该是法国的,不管是煎鱼排,还是大虾,甚至是鱼子酱,都没能逃脱被撒上了芝士的命运。

就餐环境倒是不错,干净安静,就凭这两点,已经胜过了百分之九十的餐厅了。

一来,食物不是怎么对刘广林的胃口,二来,这个安静的环境似乎也适合谈某些事。

所以,刘广林借着这个机会,和凯瑟琳谈起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

“凯瑟琳女士,既然我们之间已经签署了合同,那么,从此时起,你就是萤火虫公司的ceo了。

有一些工作上的安排,我需要和你谈谈。”

凯瑟琳听到这里,放下了刀叉,拿起桌上的餐巾轻轻地拭了拭嘴角,准备好了安静地倾听。

“你目前在萤火虫公司的运作资本,除了公司账面上是一个亿米金现金之外,还有大亨银行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至于这百分之二十股份的价值,取决于你的资本运作能力。

我想,以你的运作能力,让它价值五个亿米金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我是有能力可以让它随时变现七个亿米金的。

现在,萤火虫公司需要你用这些钱,不单单只是在布鲁克林造船业的产能转移上有所作为;还要求你在半导体方面有一定的动作。

比方说,在大陆建立一座晶圆厂。哪怕这座晶圆厂是研究性质的。”

凯瑟琳仔细盘算了下手中的力量和资源,认为要做到这种程度,多少有些天方夜谭了。

但这次毕竟是她第一次和刘广林谈工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驳斥自己的老板。

那就不妨多提几个问题,让老板自己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吧!

谁说老外都是直来直去的一根筋呢?那是人家认为,你还没有让他们婉转迂回的资格而已。

凯瑟琳想到这里,冷静的问道:“老板,关于造船业,我的具体任务目标是什么?”

“在我任职的地区,建立一座两倍于米国海军第二造船厂的船厂。”

凯瑟琳听到这里终于控制不住情绪,她耸了耸消瘦的肩膀,很遗憾地说道:“老板,尽管我对大陆造船业的现状不熟悉,不知道那里的土地、税收、工资以及劳动力都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但是,您要知道,米国海军第二造船厂,曾经一度是世界前十的造船厂,尽管现在没落了,可也不是说建设就马上能建设出来的。”

唉,夏虫不可语冰。

对于没有见识到后世的全球十大造船厂是何等规模的凯瑟琳来说,还把海军第二造船厂当成一个庞然大物。

但其实,它的规模连后世那些十大造船厂的一个分厂区都没有。

刘广林之所以要和凯瑟琳说出这样的目标,不过是在确定投资经开区造船厂的资金规模而已。

所以,解释什么的,就算了吧!

“你只需要知道,我肯定可以建造出来就行了。”刘广林微笑着强调到,

“你在这一段时间里的主要任务,除了抢造船订单之外,就是收购大型龙门吊、大吨位锻压机这两种东西。

当然,你要是能搞到先进的船舶发动机设计、制造图纸那当然更好。我指的是用合法的商业手段搞到的。

记住了,设计图纸是设计图纸,制造图纸是制造图纸,这是不完全一样的东西。”

没办法,现在我国不管是在龙门吊还是在锻压机上,都受制于人,完全没有后世的强势。

凯瑟琳听到这里,知道老板的心意已决,没有必要在造船这个事情上浪费彼此的时间,她直接问出了结果。

“那么,老板,需要萤火虫公司在您治下的这座造船厂投资多少?”

刘广林对此曾经有过大概的推算:94年的时候,沪东船厂改建了两座船台,从两万吨改建到十万吨,国家投资了两个亿。

那么,就算物价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经开区建设两座十万吨级的船台,最多也就是四个亿了;

再拿出三个亿来建一座中型造船厂,以96年的物价,不说富裕,应该也是大差不差。

所以,理论上萤火虫公司只要在经开区投资一个亿米金,完全可以独资建厂。

但不管在什么体制的国家,港口资源都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独资建造船厂只能想一想。

其实,刘广林根本就没有想过独资建厂,在大陆和政府一起做生意你都赚不了钱,你还能做什么?

所以,要把自己的投资意图清楚明了地和凯瑟琳说清楚,省得闹误会。

“萤火虫公司出资一个亿,经开区出港口资源和土地,形成一个合资公司。

萤火虫的股份可以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九之间,具体的数值要靠你明天去谈。

但是有一点,萤火虫必须拥有造船厂绝对的运营管理权,这一点要比股份比例更重要。”

凯瑟琳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老板是不是脑子坏掉了。任何一家公司,股份比例的权重肯定要大过经营管理权的。怎么到了老板这里就倒过来了?

唉,刘广林看着凯瑟琳的大眼睛里有些不解,但他又不好意思向她解释自己同胞的那些“管理”手法。

如果让出经营管理权,要不了半年,这一个亿的米金就会被同胞们以各种合理合法的手段掏空。

所以,干脆让凯瑟琳误会自己好了,不解释!

“嗯,关于造船业的基本架构就是这样。

接下来,我们要谈今晚的主要议题,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这点资金,迅速切入半导体产业。”

刘广林说到这里的时候就打住了,认真地看着凯瑟琳的眼睛,严肃地问道:“能谈谈你对半导体产业的认知和想法吗?”

突然被面前这样一位富有神秘感的男子紧盯着,这让凯瑟琳身体里的多巴胺在瞬间大量制造释放。

就看见她双眼放光的说道:“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具有革命性质的技术飞跃!

只要掌控了半导体产业的主导权,我们就掌控了未来。

我简单说一下,为什么米国现在在大量转移制造业产能,正是考虑到由计算机迭代引发的制造业自动化的实现。

既然在不久的将来,制造业将面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这些工厂蓝领们迟早要全部失业。

国家经济迟早要从实体经济走向虚拟经济,那么,米国为什么不先行一步、掌握主动呢?

这一点,正是米国加快向全世界转移制造业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