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官场修仙,好官不好当 > 第44章 人员分流转编中的技术型操作

张晓强市长在得知刘书记能拉来南达造船厂的上级母公司的投资,感到很惊讶,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在听完刘广林的经历讲述之后,立刻就相信他了。

有了这么一剂强心针,让张市长在经济建设上压力小了很多。

特别是刘广林强调,这批从机关分流出来的人,在经过专业培训之后,将会成为宜都市农业投资公司的主要骨干成员。

这彻底打消了张市长的疑虑,他积极地向刘广林靠拢,并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一般来说,一个地方上的政务大事,书记和市长统一口径之后,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反复。

但刘广林还是很细心地做着准备工作,万一阴沟里翻船了,那不是要被万伯平笑话到死?

丈人和女婿之间的这点小乐趣,那是不分层次的天性。

之后,刘广林召开了五人小组会,参会的分别有市长张晓强、市委副书记高家华、市纪委书记钱四化和市委组织部长方南。

会上,刘广林详细地讲解了市直机关人浮于事的坏处,以人员分流的好处,以及考试分流的科学性和公平合理性。

市长张晓强则重点阐述了市政府成立的农业投资公司的目的和作用,以及人员安排。

副书记高家华其实对前任书记李立民是有看法的,但人微言轻,说出来之后就一直被针对,在党群和编制上的话语权被削弱到了最小。

但他对刘广林这个新来的市委书记其实也不看好,年纪摆在这里嘛,再是天才,能有多强的承受能力。

做官,不但要冲得出去,也要经得起打,熬得住磨才行。

但,随着对刘广林的持续观察,高家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而且还是一个有公心、有底线的天才领导。

敢于放权,对于自己在人事调整上的试探,也是尽量以自己的意见为主,进行适度纠正。

可以说,这位完全可以在宜都搞独裁的市委书记,意外的很民主。

这和李立民是两个极端。

对于市直机关人浮于事的现象,他这个副书记其实也很揪心,可他真的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在听到刘广林的处理意见之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个业务水平,真的只配给刘书记领导。

通过考试,把不合格的人分流出去再转编转岗,这实在是天马行空的想法,让人不能不佩服。

所以,在听完张市长的发言后,高家华第一个举手发言。

“我举双手赞同刘书记的意见,这个意见太好了,很及时也很有意义。

我在这里想做一点补充,那就是其实我们下面的乡镇机关,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很严重。

都说有样学样,我们基层的领导干部在这一点上学的可是很快的。

我的意见是,市委能不能把乡镇机关也纳入这次的分流考核当中来。”

刘广林想了想,说道:“如果这次分流考核把乡镇基层也纳入进来,影响面就很大,舆论引导和控制就是个难题。

我的意见暂时先分成两个批次来考核。不过,这两个批次并不绝对。

人心都是这样的,免费的他们不珍惜,非得自己付出点什么才珍惜。

第一次市直机关的分流考核是强制性的。当然,对愿意找人托关系想要留下来的,每个常委手上可以有一两个保留名额。

这十几二十个名额,其实就是一个风险缓冲区,你们可不能收受钱财啊,那是犯错误。

当然,话不能说死,保得了第一次,谁还能保得了第二次?!

到下一次基层分流了,他们还得参加考试。

我认为这样整体操作下来,舆论的引导要可控得多。”

这是什么神仙算计?

这不但把机关职员的心态拿捏得死死的,还利用这些人强烈的自保心理制造了一个风险缓冲区。

这才是领导艺术!

组织部长方南一看,好嘛,铁三角都统一意见了,何况自己的内心也是赞同刘书记的这个举措的,那还矫情什么呢~!

于是,方南直接表态道:“各位领导,我们组织部门回去就把需要参加分流考核的人选统计出来。

我们组织部门保证,经过这次分流考核之后,市直机关一定会处在一个稳定高效的运转状态之下。”

刘广林看了看方南的认真劲,其实他心里头对方南的感观并不是很好。

前任市委书记突击提拔干部,你这个组织部长就没有半点责任吗?

但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不一样,是可以纠正的,所以,他也不为己甚了。

眼下看到方南转向及时,也就在心里暂时放下对他的整顿。

纪委书记钱四化刚调来,在这个问题上的发言权几乎没有。

尽管如此,钱书记还是表态,不管何时何地,纪委都会牢牢紧跟市委决策,认真履行纪检监督的职责,为市委的改革发展护航。

因为五人小组会已经通过了,所以刘广林在常委会上提出这件事情后,也就波澜不惊地通过了。

通过之后的一系列事情,都不要刘广林去操办了,自有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两人去搞。

这就是一把手的优势,可以调动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

而在这之后,刘广林也没有闲下来,他现在每天上午在市委办公,吃完中午饭之后,开始下乡镇,搞调研。

他想在宜都市搞一个高效综合农业基地,不实地了解情况怎么能行。

跑完了所有乡镇之后,有十几个偏远的山村,他也实地考察完毕,耗时三个月,从深秋跑到了隆冬。

两次人员分流考核全部完成,被分流出来的人员正在市农投公司接受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培训。

前来主持培训的,不但有那国内管理高校的名师,也有凯瑟琳请来的国际知名管理大师,甚至楚天省几所高校的管理系教授、副教授都前来学习。

农投公司的企业级别不低,张市长亲自出任董事长,由宜都市财政担保,从萤火虫资产管理公司借贷二十亿,进行农业方面的专业投资。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化的育种公司,从全国各地聘请良师高人,为西陵市、楚天省培育高产丰产粮食作物;

紧接着成立了第一个合作农场,由农民出地出人,合作农场出技术和加工设备,对土地产出进行市场化种植和深加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