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菜谱里的族谱 > 第81章 西藏

菜谱里的族谱 第81章 西藏

作者:西南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3:46:26 来源:书海阁

西藏的空气稀薄,尤其进入冬季,怡桉和吴三儿二人进入西藏,先到拉萨去朝拜了布达拉宫,然后又雇车奔往怡桉大学同学所在的贫困县。

吴三儿给了司机一笔钱,让他这一个月都跟在自己身边。

二人刚走进村子,就看到一些藏地的孩子,他们眼神清澈,干净的好像是神滴下的眼泪。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他们穿得都是羊皮或是牛皮制作的衣服,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身上的衣服是完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各样补丁,他们一帮一帮的,手里拿着不知道是谁捐赠的玩具,手上没有防寒的手套,都被寒冷的气候留下了冻疮,有些孩子脸上还挂着鼻涕,一到嘴边,使劲儿一吸,将鼻涕又吸了回去。他们玩的玩具一看就是不完整的,不是这个玩具缺了这个零件,就是那个玩具少了轮子,反正没有一个完整的。

吴三儿一看这个场景,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这些孩子生活的这个地方也太苦了啊!

怡桉给同学打着电话,电话挂了不一会儿,就从远处响起了摩托车的声音,一个穿着破烂军大衣的人,来到了怡桉的面前。

二人相见都很诧异,怡桉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大学同学了,这个身高能有182厘米的汉子,在西藏这个贫苦的县城里,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手上的指甲全是黑泥,脸上全是皲裂的小细纹,只有眼睛是白黑分明的清澈,紫铜色的脸,留下了阳光给与他的赞赏!

而怡桉站在他面前,让他也不敢相认,穿着时尚,皮肤白皙,一看就是在福窝里生活的女人。

二人还是拥抱了一下,他的同学竟落下泪来:“在这儿看到你,就像看到了亲人!”

怡桉为吴三儿和他的大学同学做了介绍,三人来到了同学的住所。

怡桉的大学同学叫徐东海,东海大学毕业本来是考上了成都的一个公务员,于是他心想自己这辈子可以抱着铁饭碗了。在工作三年后,他知道,想在没有钱,没有人脉资源的背景下,在公务员的这个体制内爬升。那绝对是比登天都难。他干的活儿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他加的班是别人不想加的班。他写的材料是,别人不愿意写的,没办法,其他有背景的同事可以在这个单位养鱼,而他只能是任劳任怨。终于,他认为自己有升迁的机会来了,组织上要下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困县建设,如果有了成绩,那调回来就破格提升,也可以选择留在贫困县当县长。东海觉得,哪怕在贫困县干也比成天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要好,好处永远没有自己的,干活永远都是自己最多最累。

他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贫困县,到了这儿,才知道,自己的选择也许是错误的。

这里的穷,让它和都市里的繁华有着天地的差别。在城市里,你扔掉的饭菜,都比这些人过年吃的食物要好。东海考察着贫困县,他不敢相信,在如此繁华如此强盛的时代,竟然发现这里居然还有一家人只有两套衣服的情况,甚至一些孩子没有衣服穿,几个孩子,每天只能在炕上,靠着一张破羊皮来取暖,而劳作的大人只是穿着两件衣服出门。这里海拔高,植被少,甚至都不能放养牛羊,而且这个贫困县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灾害频发。

吴三儿和怡桉问,既然这里这么艰苦,为什么不把他们迁走呢?

这口子不能开,因为在全国一共有832个贫困县,这个贫困县迁走了,那个贫困县迁不迁,这是政治问题!

吴三儿和怡桉默然。

东海在贫困县干了一年,挣的工资除了自己的花销全部捐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谁家缺条被子,谁家缺药了,只要是能帮的他一定帮。最后他有点儿坚持不下去了,才在同学群中,发出了求支援的信息。

怡桉和吴三儿不用过多的听东海讲述现状,光用眼睛看就知道了。这里生活的环境艰苦,甚至有点让人觉得这不是在中国。吴三儿让东海带着自己在整个贫困县里转了转,了解了这里的风土,地貌以及人口,这里实在是没什么可以发展的。东海所在的这个贫困县约有10万人,想让这10万人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那简直太难了。

吴三儿看完,不知道怎么办。他回去跟怡桉道:“眼下正值冬季,也干不了什么建设,但是咱们可以在明年夏天时干。”

吴三儿说:“来到了西藏,怎么也得吃点儿牦牛肉啊!”东海说:“这个县没有养殖牦牛的,只能去其他的县里买。”

吴三儿拿出2万块,让东海找人买了牦牛肉,在东海的县政府小院,点起了篝火,然后,找了县政府附近的那些孩子们,一起来吃烤牛肉。

怡桉在东海买牛肉的时候,买了些孩子们能穿的衣物,将这些衣物分发给那些孩子和老人以及县政府附近的贫困人口,大家都来县政府吃牛肉,有的人吃了一块儿就舍不得再吃了,一问才知道,如果自己吃多了,怕别人吃不到。听着这么朴素的话语,怡桉和吴三儿只恨自己今天牛肉买的不够多。吃完饭,怡桉和吴三儿一夜未眠。二人聊了多。

“你打算怎么办?看你的样子想把家都捐了!”怡桉道。

“那哪能,还是老样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单纯社会捐款的话,养着这个县的十万人是小事儿,但是这些人不能世世代代被人养着啊!这些人的先祖在此地落地扎根,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是靠着救济生活啊!还是要勤劳致富啊!”吴三儿道。

“那这些人现在我观察了下,他们主要的营生是春季种点儿地,收的粮食只够糊口,二是春天挖些虫草卖,三是养点牛羊。但是咱们这个贫困县的居民呢,有地,但是地里不肥沃,而且尽是些石头,所以呢,粮食产量也不高,这里的牧区也是一样,往往牛羊都走的很远,就因为牧区的草也不肥美,挖虫草也是,不如别的地域的藏民挖的多。”怡桉道。

“我是这么想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行。第一步,趁着春天刚刚到来,种地的季节还未到,利用机械设备将县里所有的土地进行平整,将地面以下70公分的石头全都清走,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农民种地更加方便,产量提高。第二步,我想让“尿疼”来研究下,看看能不能在这个地方进行些蘑菇种植培育,如果可行的话,那这个地方支几个大棚,种上蘑菇,就可以当做是产业了,销路我都想好了。”吴三儿道。

“那咱们先着手干吧,看看能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怡桉道。

第二天,怡桉飞回内地。而吴三儿让东海将县里的所有土地规划图找来,并将所有的耕地全部圈出来。吴三儿看到地图后竟无奈的笑出声儿来,这耕地的分布也太散了,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的,根据土地的所有者,再看他们的土地分布,以及住所,简直让人无语。比如其中一户,他的住所离自己的耕地有10公里远,每年因为种地简直要麻烦透了,他甚至都想不种地了。有一年,这家人辛辛苦苦的将种子播种完,等粮食要收了,去地里的时候,竟发现自己的地因为离家太远,竟被一些放牧的牛羊啃食光了。告到县里,费了很大劲儿,对方才愿意赔偿他一头牦牛。

吴三儿把想整合耕地的事跟东海说了下,东海对这个想法也很感兴趣,这样的话,他这个县官将来管理起来也方便不少,只是县里的扶贫资金和群众工作不好做。吴三儿说,县里的资金统筹规划,将来还有更多的用处,群众工作要东海来负责,这个工作必须要他来做了。

而资金的话,要根据工程量来计算。这个是吴三儿的本职专业了,他负责计算。需要东海做的是,可能还需划拨一些土地,将来需要进行养殖业。群众工作和土地的划分需要东海来做。

第三天,怡桉打来电话,全班同学除了怡桉,一共近40人,大家凑了200万的扶贫资金,班长告诉怡桉,一半用来扶持救济,另一半负责投资养殖业,账目要公开透明。如果后期还需要扶贫,那么大家每年多少还是会捐赠一些资金的,但是大家最多捐赠三年。还有,“尿疼”已经出发,和六子一起来的,估计明天就能到拉萨。

吴三儿很高兴,跟怡桉道:“咱们自己再找畅的战友们凑凑,大家凑够500万。这样启动资金就够了。先按照由简到难来进行。”

吴三儿把这些事跟东海说了下,可是东海那边却不很乐观,因为将所有农田全部集中起来,需要上级部门进行审批,这事也不是说办就办的,需要开会研究,这一研究就不知道研究到什么时候了。吴三儿问东海:“如果上级同意将土地集中,那么你选好地址没?”东海说,你们这么帮我,我怎么可能不做功课,我已经挑了一块地,这块地原本就有许多户在这儿种地,我又将旁边的牧场划进来一些土地,场地平整后就可以了。只是等上级领导开会研究决定了。需要平整的土地有将近10万亩地。

吴三儿让东海带自己去看了地,吴三儿心里稍微安慰下,因为那块地,虽然高低不平,但总体来看还算是平整。就是不知道地下的石头多不多。

吴三儿在心里估算着,500万,根本不够进行场地平整的,这里面还需要将平整出的石头进行外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总体下来没有5000万是干不下来的。吴三儿心里顿时发愁了,自己虽然有钱,也可以用刘畅家给自己的那几十亿,可是事情这么干,值不值得。

吴三儿决定先将这个土地的事放一放,让东海跟上级部门进行沟通,看看能不能申请下来这部分资金。

“尿疼”来了,他一到,就吸上氧了,在东海安排的住所,只能躺着,他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是还好,六子竟什么事也没有,吴三儿也奇怪,人和人的身体素质果然千差万别。

六子在县里逛了一天,然后就跟吴三儿说,这个地方最值钱的菌,就是虫草了,而且据我所知,虫草根本不能人工养殖,如果把咱们那边的白蘑引进过来,我怕氧气不足,不能够存活,我来的时候和“尿疼”进行了研究,在那曲有一种蘑菇叫“赛夏”,这种蘑菇很有经济价值,而且很好养,主要是夏季能采到,所以,我决定试着种这种蘑菇,你给我找个地方,我试着弄弄。

吴三儿听完,乐的够呛,当即跟东海在县里找了个地方,然后扣上了大棚,剩下种蘑菇的事儿就交给了六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