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重生大宋:原来我竟是世家公子! > 第18章 诗会上的无奈之举4

李询与李肆交换了位置,顺手牵走了小灵儿,以免她碍事。

李肆满心欢喜,正要向继亭行礼,继亭轻轻瞪了一眼李询的背影,绕过李肆,挤入人群追赶李询,留下李肆一脸尴尬。

「这样?美貌的小姐竟无视我,追着李兄去了。」

这一切赵佶都看在眼里,心中更加确信,爱女似乎真对李家五子有意。

然而,李家五子身边的侍女提及他要参加科举,这又是怎么回事。

赵佶思索着,悄然离开了人群。

回到凉亭下,赵佶在梁师成耳边低语了几句。

不久,司仪手持几幅画走到众人面前。

「刚才皇上和几位大人称赞大家的诗作都很好,但主题太过分散。现在我手中有三幅皇上亲笔画的画作,根据皇上的提议,接下来请大家分别为这三幅画作诗一首。」

司仪将画交给侍女,侍女恭敬地将三幅画挂到一旁的画架上。

一幅描绘了几枝在乱石中的翠竹傲然挺立,仿佛在狂风中摇曳。

一幅画着一位白发老者独自在江边垂钓,江水滚滚,夕阳西下。

最后一张图别具一格,画中一位身披血渍战甲的将领,手持长刀,背上背着弓箭,骑在一匹雄壮的马上,眺望着远处烽烟缭绕的城堡,一股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李询随着人群一同欣赏,这可是宋徽宗赵佶亲笔,上面还盖有他的御印,若拿到现代,必然是价值连城的古董。

不过转念一想,宋徽宗的画风多以花鸟鱼虫为主,人物景象的作品并不多见。

算了,至少这是宋代真迹,绝对珍贵无比!

主持人指着画卷,接着宣布:「各位请细观,若心中酝酿出佳作,欢迎上前展示。为了让比赛更富趣味和挑战,皇上特准优胜者的作品留于画上,并将此画赠予冠军。而且...」

主持人经验丰富,故意停顿,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而且,皇上还允诺,谁能集齐这三幅画,他将答应一个要求。」

此言一出,人群中立刻响起一片惊叹。许多人来此就是为了崭露头角。若能一举夺得三画,不仅能获得皇上的赏识,还能提出自己的请求。

众人热切的目光凝视着那三幅画,却无人敢于率先上前,诱惑虽大,但这些可是皇上亲笔,不容有失。

「哪位愿意一试身手?」

主持人看着沉思的众人,微笑着询问。

小灵儿瞥了一眼李询,见他正皱着眉头注视着那三幅画。

「郎君是不是已经有了构思?」

李询摇了摇头,正要对小灵儿开口,突然感觉到背后被人轻轻一推。

这一推,让他不自主地走到了众人前方。

司仪见识广博,认出了这是李家五公子。

他呵呵笑道:「看来李公子已有佳作,那就请公子先开篇吧。」

主持人的言辞既表达了对李询勇气的赞赏,又顾全了他的面子。

毕竟,从未有人能一次成功。

主持人笑望着李询,而李询却皱着眉头看向人群中叉腰而立、满脸得意的继亭。

如果目光可以伤人,此刻继亭恐怕已被李询狠狠压制在地。

他的眼神充满了警告:你这小子,等会儿看我怎么教训你。

继亭

毫不示弱地回瞪着李询:说过要让你丢脸,我必定说到做到,你现在要是有种,就动手啊!你不敢!

李询无奈地垂下肩膀,仿佛明白了继亭的意图。原本以为换个位置就能避开,却不知继亭早已悄悄接近,此刻更是设下陷阱陷害他。

「公子,公子。」

主持人唤了李询两声,见他怒目相向,便呵呵笑道:「公子有何佳作?」

李询沉思片刻,正要回答没有,高世德在人群中发出嘲讽的笑声。

「他能有什么杰作呢。刚才一声不吭,大概是害怕露怯吧。」

目睹高世德挑衅的模样,又瞥见继亭那洋洋自得的神情,李询转过头,望向人群和凉亭下,父亲正用眼神给他打气。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哼!谁说我害怕露面,我只是不屑与你一较高下。」

他豪爽地挥动衣袖,挺直腰板,对着主持人高声叫道:「纸张!毛笔!」

主持人微笑着问李询:「公子,是否需要人代笔?」

李询豪放地回应:「不必代笔,我自己的字也拿得出手。」

他暗自庆幸,多亏父母早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否则连握笔都不会。

站在桌子前,李询再次仔细审视那三幅画。

凉亭里,梁师成低声对赵佶说:「陛下,这三幅画背后大有深意。」

赵佶呵呵笑着,询问众臣:

「各位都来说说,这些画有何寓意。」

童贯首先开口:「第一幅,是竹子在乱石中生长。竹子虽遭风吹却不折腰,象征着风骨,应赞誉为我们大宋的文臣。陛下这是提醒我们保持高尚情操。第二幅...。」

童贯瞥了一眼李京。

李京笑眯眯地抚着胡须说:「这第二幅,臣认为陛下是在钓江山。」

赵佶微笑着点头。

高俅在一旁转动着眼珠,欲言又止。

梁师成在赵佶身后低语:「陛下,最后一幅,老奴猜测是您心中挂念燕云十六州。不知老奴揣测得是否正确?」

赵佶点头道:「你们说的都没错。但我出这道题,是给他们三个选择。童爱卿所说的文臣之道是第一个。第二幅,虽然我确实有钓江山之意,但寓意最为深远。李爱卿所说虽对,却还不够全面。第三幅,正如梁师成所说。这里有许多尚未任职的官员,我要看看他们能否根据我的这三个寓意,决定自己的未来。」

赵佶话落,几位朝廷大臣互相对视一眼,突然意识到这道题目背后的意图可能并不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