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4章 船队

小族长的奋斗 第4章 船队

作者:清河小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3:48:06 来源:书海阁

既然老国王主动说要送他一些玉米,张恪便暂且放下玉米的事儿来,免得表现得太急切了,让对方起疑心。淡定的坐下来,与对方一起吃东西。虽然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名贵海鲜,不过,最近以来,这玩意儿吃得太多了,张恪还真有点儿腻味了。于是,他便拿起一根玉米,直接捧着啃起来,还别说,又香又甜的,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倒是老国王见他这么自然地吃起玉米,看着竟然不像是第一次吃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奇怪:莫非这个年轻的人朝官员以前吃过金豆子?可是据他从汪大渊等人处了解到的信息,人朝并没有这种农作物的,当年他们一开始时,连怎么吃它,都是他亲自教的了。

当红鸦将老国王的疑惑,向张恪询问时,张恪为免对方起疑,便道:“许多年前,家里曾经从一个海商那里买过一些,因为这东西颜色金灿灿的,透着稀罕劲儿,所以我印象很深。”

众人闻言,倒是不疑有它。这东西在海外之地倒是不乏有人种植,若是有海商曾经将其带回人朝,倒是说的过去的。虽然,比起其它的东西,这玩意儿的贸易价值不高,很少有人出一次海,会带这个回去的。但毕竟算得上是个稀罕物,它金灿灿的样子也算夺人眼球,因此张恪的说辞倒是不无可能的。不过,这左右不过是件小事情,众人便随即略过这事儿不提。在场的人中,除了张恪,其实没有人会太在意玉米的事情。因为人们很容易就会忽略掉身边那些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但张恪是知道,一种高产作物的存在,对于国家和百姓的意义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无论到了什么时代,那都是真香定律。在另一个时空,当玉米被引进中国后,尽管它并不能改变水稻和小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但作为一种易种,易储的粗粮,他却在一些荒年里,成为了救命粮。而在清朝人口爆增的过程中,玉米及蕃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及广泛种植也起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可以说,玉米的出现,深刻的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面貌,说它改变了历史,也不为过。

吃过饭,就已经入夜了。今日倒是不适合再举行谈判了,经双方商定,决定明日再开始正式商谈。国王吩咐红石红鸦好好招待张恪等人后,便自行离开了。此后,张恪决定晚上重新回到自己的船上去住。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该有的小心谨慎还是不能放松下来的,因而当红石邀请张恪晚间住在岛上时,张恪最终还是礼貌的拒绝了。红石自然也明白对方的顾虑,因而倒也不多劝。不过,目前双方的关系虽然还谈不上亲密,但也算是气氛友好的,所以,红民人对于张恪及他们那艘船上的人并没有提出什么行动上的限制。但为了表示尊重,张恪他们并没有四处乱逛,只是偶尔下船在码头周边走一走,避免产生误会。

临上船前,张恪看着汪波,想了想后,笑道:“汪先生,有没有时间,大家聊一聊呢?”

汪波闻言,倒是正中下怀的,只是……。红石见状,却是主动道:“在下还有些事,就先告辞了,咱们明日见。”说完和红鸦一起施了个礼,便转身离开了。

张恪和汪波相视一笑,张恪吩咐其他人先回船上去,他自己则和汪波慢慢的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边走边交谈。之所以,没有回船上去,也是做给红民人看的,免得让人觉得他们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汪先生,故乡还有什么亲人吗?”

“先父有一些堂兄弟,具体现在如何,就不太清楚了。先母那一边,也应该有些人,不过她过逝的早,之后联系不多,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知道。”

“嗯。对于朝廷的招降,你或者你们这些来自于大陆的人是怎儿看的?”

“不瞒张大人,二十多年了,当初出发时的三千多人变成了现今不到一千人,剩下来的这些人当中大部分还都与红民国联姻并有了孩子。当初他们还都是年轻人,如今却都已经年近半百,这其中也包括了我。对于是否回到大陆去,不说其他人,就说我自己,也是感觉很困扰的。”

“可以理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在这里,我先跟你表个态,也请你代为向他们转达一下:对于你们是否回到大陆上,朝廷是采取开放的态度的,也就是说你们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若愿意回去,朝廷会想办法妥善安排;若是想要继续留在这里生活,我们也会予以尊重。”

“如此,自然最好。”

“只是,毕竟红民国劫掠和扣押了我朝百姓的船和人,冒犯了朝廷的威严,这件事情还是要有一个解决的方式的,否则朝廷只怕是下不来台。另外,他们如今要在这里定居,也必须理顺一下双方的关系,这样也好确定一下往后彼此相处的方式,总不可能就这样一直敌友不分的相处下去的,您说是不是?”

“张大人所言极是。对于朝廷的主张,依我看,红民国国王应该是倾向于接受的。在我看来,他也不想与人朝或者那些海民起冲突的。大人不知道,那场火山爆发,让他现如今变得极为的惜命。只不过,他们之中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怎么愿意接受这个安排的。”“哦?汪先生可知,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吗?”

“大概能猜到一些。例如:怕投诚后,会受到朝廷的掣肘,他们毕竟自由自在惯了;另外,对于要去京城向皇帝请罪,他们对此是有点抗拒和害怕的,包括国王;再者,对于朝廷要求归还全部海船的事情,他们是不怎么愿意的;最后,当然也有一些人,仗着他们能够驭使海兽的特殊能力,不怎么把人朝放在眼里。我还听说,他们为此还偷偷的去过人朝沿岸侦查过。”

听到这儿,张恪便想起了当初在“望海楼”所看到的那个站在鲸鱼背上的人,想来那便是去人朝侦查的红民人呢。思索了一会儿后,张恪严肃道:“朝廷是无意与红民人起冲突,但这不能被当作朝廷的软弱可欺。归还海船,入京认错,投诚成为人朝百姓,并遵守人朝律法,这些是朝廷的底线。至于其他的,都是可以商谈的。关于这一点,我希望汪先生可以帮我清楚的转达给他们。”

“汪某明白,也愿意尽力的去促成此事。请大人放心。”

张恪闻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赞赏。随后,张恪将一直疑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抛出:“对了,当初令尊是如何秘密建造出这么多艘海船的。这么大的一支船队,官方竟然没有任何记录,实在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

汪波闻言笑道:“这些船,并不是在大陆上建造的,而是在一座海岛上建造的。朝廷对于海外之事不甚关心,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记录留下来了。”

原来,当初做着木料生意的汪大渊,知道海外有一座岛上有大量优质的木料,便去清江船厂订购了一艘海船,打算将那些木料运回大陆售卖,没想到却由于那木料过于坚硬不便加工,价格也不便宜,最终滞销了。为了解决那些木料,汪大渊干脆自己四处去找了些造船工匠,在一个海岛上自己造起船了。还别说,那些木料造的船还真的是好,许多海商闻讯纷纷过来求购。汪大渊无心插柳,反倒成了造船厂的船东。只是人朝始终抱着与外海隔绝的政策不放,这些船造好后,却总要有个去处的。于是,在汪大渊的主导下,海商们联合起来,走向外海,寻求贸易。没想到,每一次的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所赚取的财富极为惊人,这个时候,海商们的心态也开始变了。他们一方面继续瞒着朝廷出海贸易,一方面又继续扩大船队,大胆的向大海的更深处而去,直到遇上了红民国,这支船队的远洋行动才戛然而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