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6章 国本之争

小族长的奋斗 第6章 国本之争

作者:清河小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6 21:38:05 来源:书海阁

京城里,有一个秘闻渐渐的在百姓之中口耳相传。因其涉及宫闱,固然让人讳莫如深,但越是这样的事情,反而越是让人忍不住的想要去探询其中的真假虚实,以至于其传播速度及范围越来越快,越来越广。而随着人们的多方讨论、印证,这个事儿的真实性,似乎也越来越被实锤了。

这个传闻是这样的:秦王殿下杨勇从西域买了两名绝色美人,不仅姿容绝顶,而且能歌善舞。秦王殿下虽然对她们很是喜爱,但却还是忍痛将她们献给了皇帝陛下。本来秦王也是一片孝心的,哪曾想,皇帝老爷子毕竟年岁大了,在那事儿上难免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但又实在舍不得美人,一个不小心,竟然得了“脱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马上风”,就此晕了过去,据说,至今还是昏迷不醒。

另,据不知名人士证实:皇宫表面如常,但如今确实是戒严了的,而且皇帝也确实已经多日不曾上朝理政了。对外给的说法是:皇帝陛下,圣体欠安,暂时就不上朝理政了,要好好的静养一段时间再说。

皇帝"马上风"这样的事儿,对于皇帝本人及皇家来说,显然是不太好听更是难以启齿的。所以朝廷自然是要刻意的隐瞒下来的。至于说,它最终还是流传出去了,那也只能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吧!为了这件泄密的事情,朝堂上的大人们倒很是发了一番邪火,然而真要说去追查泄密人,这事儿还真的是不太容易的。人家若只是口耳相传的话,那自然也就不会留下什么证据了,你能怎么去查证?而且,事情都已经在外面传开了,查不查得到,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无论外面是怎么传的,站在朝廷的角度,对此自然是一律不予置评的。甚至于,京城府的官差,若是巡逻时发现有当众议论宫闱之事的,还会将其逮捕,并以“造谣生事”、“大不敬”等罪名论处,予以严厉的处罚。当然,这样子是不可能阻止得了百姓们的窃窃私语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种事儿堵肯定是堵不住的,朝廷的这些措施,更多的只是表明一下态度,做做样子而已。

而但凡秘闻,在不明就里下,往往就会伴随着阴谋论。这其中有一个论点是这样的:秦王杨勇刻意的献上两名美女给皇帝,是不是有什么险恶的用意呢?本来像“马上风”这种事儿,虽然少见,但也并不算新鲜,在民间,时不时的也会发生的。然而,这事儿毕竟是发生在皇帝身上的,这个还是比较特别的。这种事儿,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者只是个趣闻而已,但发生在皇帝身上,便充满了阴谋的味道了。

民间的这种种关于秦王的恶意猜测,很难追查到来源。站在秦王府的角度,这种事儿也没办法去解释太多,因为没有什么用,反而有可能越描越黑。只是,这么一大顶帽子扣下来,也实在让人难受。偏偏有一件事,他们还真的没办法否认:那两个西域美女还真的是秦王送进宫的。这种事儿,一查就能查实的,毕竟皇宫可不是随便进的,能走到皇帝面前的,也必然是经过严格的审查的。总之,不管是巧合,还是运气不好,或者其它什么原因,这事儿秦王都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

因为这事儿,秦王府此后便一直显得比较低调。在百口难辩的情况下,民间又是物议汹汹,秦王府当此时刻选择了静默,想来也是无奈之举的。这种事儿,别说不好解释什么,要真的去解释了,倒反而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还不如冷处理一下,降一降热度了。而对秦王府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了。由于皇帝的状况一直不见起色,一天天过去了,朝政便一直被把持在某些大臣的手里,这种情况已经令有些人心生警惕了。尤其是皇室,他们可不放心大权一直旁落的。而按照规矩,像这种皇帝因故无法理政的情况,本来是应该由太子出来“监国”的,问题是:东宫未立啊。但东宫之主未定,皇帝可还有四个皇子呢,可以从他们之中选一个嘛!只是,选谁呢?

本来,秦王是最合适的监国人选的。他是皇长子,名望也还不错,朝中支持他上位的大臣也不少,由他来监国,也算顺理成章。然而,偏偏皇帝此次昏迷,正是因他送进宫里的那两名女子而引起的。虽说这个事似乎意外的因素更大一点,但显然秦王也没有办法把责任推脱个一干二净的。所以,在此次竞争“监国”一事上,秦王府便多多少少显得没那么有底气了。而除了秦王之外,那么剩下的三位皇子中,另外两位无论是声望、能力都不足以服众的,因此宁王便成为另一个有力的竞争人选了。

然而,这显然不仅仅只是要选一个“监国”的人选这么简单的。因为若是皇帝最终醒不过来呢?那么这个“监国”要做多久呢?一年?两年?五年?再之后呢?此事的重要性,陡然之间已经上升到了“国本之争”,关系到无数人的利益、未来、命运。在此情况下,秦王杨勇哪怕还身陷舆论的漩涡之中,也不得不站出来,全力去争取了。而从目前来看,宁王似乎是占据了一定的上风的。不过,秦王府自然是不可能就这样认输的。虽然,那件事情对他们来说,的确是目前摆脱不了的污点。但这种事儿,显然也没办法在实际层面上给秦王定任何罪过的。秦王府上下一致认为:这件事情伤害肯定是有的,但并不足以致命;秦王毕竟是嫡长子,朝堂中支持他的官员还是很多的,机会始终是有的。而且,目前来看,退路已经没有了,因为若是此次“监国”之争,让宁王赢下了,那么秦王一系以后的日子便难过了,甚至于“下场堪虞”。形势严峻,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还是只能往前冲了。由此,秦王府上下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必死之心,勠力前行,为了让秦王成功上位,开始四处活动。

而在另一边,宁王府也没有闲着,虽然他们的确稍稍领先了一步,但只要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变数总是会有的。他们当然也知道,秦王府是绝无可能束手就擒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形势对他们还是要更为有利一点的。

两位皇子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反映到民间时,就体现在各种舆论的甚嚣尘上了。由于皇帝暂时无法理政,因此需要从四位皇子中选择一位,代替皇帝理政,是为“监国”。目前最有可能担起这一重责的是秦王杨勇和宁王杨豪两人。秦王毕竟占着嫡长子的名份,也一向受到诸多官员的肯定与支持,因此机会不小。不过,最近他因为受到某件事情的影响,声势上还是有些受损的。

而宁王一直深受皇帝的喜爱,朝堂及民间也一直有传言说:皇帝本人是更加属意于由宁王来继承大统的。虽说朝堂上对于宁王个人的评价,一直都褒贬不一,但因为皇帝的“偏心”,还是有不少人选择了将未来押注到他身上的。因此从种种迹象来看,若是抛除掉秦王向皇帝进献美女的事,这两位皇子之间其实还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的。

虽然像这样的大事,民间百姓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大家还都是挺喜欢议论这些事情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参与进来,过过吃瓜群众的瘾了?

“要不是陛下一直都不肯早些立储,哪会有这事儿的?”

“话是没错,可是谁知道陛下会突然间……,唉,也是命啊!”

“嘿嘿,说什么命不命的,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嘘,这事儿可不敢胡说。前几天,俺家隔壁的那个吴老二,才被官差抓进去了,到现在都还没出来呢!”

“话说回来,要是陛下……,那这个监国还真的是要早点定下来的,否则人心不稳啊!”

“嗯,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不过,这一回谁要是成了监国,那基本上就定了大势了。听说如今朝堂上每天都吵得不可开交呢?”

“这也难怪,这样的事儿,那二位谁肯退让啊,定然是要争个你死我活的。”

类似的议论,发生在京城各处,更持续的向外扩散着。秦王与宁王的竞争也进入了公开化,白热化。虽然名义上争的只是“监国”之位,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如今争的就是至尊之位。而秦王杨勇依仗着自己乃是嫡皇长子的身份,不断强调其上位,是更符合宗法制度、伦理纲常,也更有利于政权稳定、能为天下人之表率,也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总之,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而宁王一派则一直抓着秦王献美人给皇帝,最终导致其龙体受损这件事情在大做文章。秦王一系,则一直选择对此避而不谈,但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却不可能就此消除的。加上宁王一系虽然没有明着指斥是秦王害了皇帝,但话里话外其实却都是在影射着这个可能。秦王一系虽然对此很是不满,可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在此事上继续装聋作哑呢!唉,怎么竟是这般倒霉,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想甩锅都找不到地方啊!不过,拥护秦王的力量依旧还是很大的,宁王的这一点点优势还不足以令其胜出。而最关键的是朝堂上的许多大员,至今都尚未有明确的表态。比如陈庆之、周勃、郭守敬、杨修等人,始终三缄其口。而另外一个重量级人物,唐龙唐宗师对于这件事情,也始终是置身事外的态度。这一场“国本之争”,虽然场面一直热火朝天的,但到最近,倒是慢慢的陷入了僵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