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从文娱到高维生命体 > 第60章 寒假春节

穿越从文娱到高维生命体 第60章 寒假春节

作者:壹语宸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3:49:21 来源:书海阁

在酒店住一晚越想越气的许婉茹走了,走之前让经纪人发了条信息,招呼都没有打。

高一高二年级已经放假,高三要补课一个周,也就是要到月底才放假,结束一天的课堂课程,张志耘躺在床上查看《化风行万里》、《曾填满我青春的人》、《起风了》已经在金曲榜前20名,《化风行万里》第9名,《曾填满我青春的人》第13名,《起风了》第18名,《我相信》进入热歌榜第8名,保持好的势头稳住趋势;下载量《化风行万里》996万,《曾填满我青春的人》893万,《起风了》856万,《我相信》537万,到达破千万指日可待。

“叮咚”

信息提示音响起,张志耘打开一看,原来是校长发来的一个嘉奖通知红头文件照片,原来是文化教育局把高中知识整理的功劳算在父亲身上,提升职称,涨薪酬,奖励的通知。

给予父亲高级职称,薪资涨到4500元/月,奖金5万块,岗位升职到副校长,并没有调离原单位学校。

张志耘稍微思考就知道其中的意义,如此功劳安在自己头上确实不如安在父亲头上要好,局里考虑周到,名正言顺的升职加薪。

张志耘打算假期抽空再把小学和初中的也整理了,到时候交给父亲去提交,最好是让父亲在单位组建研究小组,分摊小学知识体系整理的功劳,给予小学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农村教育得到资金支持,这个事情估计还得托校长跟局里领导打个招呼才行。

想做就做,直接给校长发了个信息,表达想法,希望校长帮忙,校长欣喜的答应,不过这老头不吃亏竟然要牵头加入研究小组,这更合意,有了背景的研究小组比没有背景更好,农村教育得到上头的重视,才能改善农村的教育,减少太多的孩子因为读不起书而辍学的可能。

歌曲的分成应该有些钱,到时候支持点资金,作为帮助家乡发展的源泉,若是未来发展得好,尽可能改善家乡甚至云省更多的农村教育条件。

父亲应该很高兴吧!张志耘想象父亲脸上的喜色,心里暖意传来;上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和弟弟,以至于生病了还要节省花钱给予自己和弟弟更多的帮助。

上辈子自己沦陷传销组织,掏空了积蓄,父亲未骂一句,母亲的唠叨总是在说家里的各种开支和后来积蓄的分配,想起这些,张志耘有些想父母了,还好假期将至,可以回家一趟。

失眠夜,就在回忆中度过,日子开始按天倒计时,回家的心情是急切的,就连州上郑主席电话来让假期上去训练都拒绝了,直说过完春节再上去。

“小张,过完春节上来训练的事给你做了调整,高三下学期的前两个月你到市一中的班级上学,省城比赛结束你再回广县一中”郑主席的声音有些温和,却又带着不可置疑。

“主席,那好,过完春节我就上去报到”想来作出安排和调整应该是花费了不少力气,张志耘也打算投桃报李,打好比赛。

1月30号,高三放假了,张志耘飞快的收拾好回家的背包,带上等了一个周的弟弟,赶到车站,坐上早上首班到黑乡的大巴车,回家路不通高速,需要颠簸三个小时,还要在下车后走近一个半小时的土路山道。

难走的路没有浇灭回家的急切心情,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可惜的是母亲还在山上打猪草,父亲到镇上需要晚上才回来,爷爷上山放牛,奶奶去做客,都不在家。

回到家,空落落的房屋四周,熟悉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一时间幸福又惆怅;整个村子分为山的两边,北面三面高山,只留一条出山道路,半坡上是汉族二十三户人家,翻过山脊是南面十四户苗族人家。

村子进出很不方便,当年老祖辈打仗时期逃难而来,在此处定居,奶奶的父亲近80岁了,听说屁股上至今还有一颗子弹未取出。

山脚下有许多的溶洞,前世的小时候放牛期间还经常和小伙伴到那里去玩,偶尔还会看见骨头,天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倒是不知害怕,不知名的岔道已经被流沙封堵,进不了深处。

“老弟,你说要是把从院坝这里打地板把整个菜园子盖起来,在上盖猪圈的话,能养几头猪?”张志耘从回忆中缓过神来,想起母亲在家养猪补贴家用,这几年每年都养**头猪,每天不是打猪草,就在打猪草的路上,如果把房前的一亩多斜坡菜园搭建起来,应该可以养二十多头,有可能带动村子其他户人家一起做个纯绿色养殖合作社。

印象中,每年过年村里村外都会到家里买猪,一头二百多斤,能卖一千五六,补贴家用,还父亲读书时候的债务。

“应该能养二十五六头,现在的猪圈每间都是三头,长大了就有点拥挤,只是这盖起来要花不少钱”老弟有些担心钱,但也知道张志耘问这个事肯定有想法,总觉得自己这个哥哥突然间变化很大,身高都高出了好多,还能写歌唱歌,打球厉害,成绩突飞猛进。“晚上他们回来,商议一下,钱的事情不用担心,最好是能把村子舅公叫上,让舅公跟各家说一说,未来养殖业吃个很能发家致富的途径”张志耘稍微说下自己的想法,父母爷爷奶奶不想出村,一辈子待在老家是最欣喜的事情。

“回来了,饿了没有?”说话间母亲的声音从大门传来,看到家里的两个身影,背篓都没有放下,冒尖的猪草看不到人,关心起到家得两兄弟饿不饿。

张志耘听到熟悉的声音,眼眶的眼泪有些不争气的冒了出来。

“妈,妈,刚回来一会,还不饿”两兄弟连忙上前帮忙把背萝放下。

“还有一趟,等妈回来再做饭”倒下猪草的母亲背起背萝说完又要出门。

“妈,我跟你去,老弟在家做饭”张志耘扯出木板楼梯下面的背篓说道。

“老弟,你煮饭,我跟妈去背猪草,爸爸回来应该有好消息,今晚整点腊肉”张志耘说完就背上背萝跟着母亲出了门。

母亲一如既往的让好好读书,各种家长里短的唠叨说个没完,村里家里的大小事一件不落,等到地里,把割好的红薯藤背回到家才停下。

家里爷爷奶奶回来了,奶奶从小性格就有点怪,跟母亲历来关系都不是很好,以前没有跟二叔家分家的时候,母亲一分钱都摸不到,上街要买东西都是到舅爷哪里拿父亲放的钱,父亲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

从跟二叔家分家后,母亲才开始当家,才逐渐一个人在家养起猪,爷爷奶奶随着号召跟着二叔家搬迁到很远的一个地方居住,种植茶叶,待了五六年,又搬回来。

记忆中,两兄弟从读书就没有得到过爷爷奶奶的递给的一分钱,父亲的工资需要供养两兄弟之外还需要供父亲的两个妹妹读书,老三职高没有毕业去了外地也进了传销,花了钱领了回来后嫁了出去,老四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偶尔回来还会给两兄弟钱用。

两兄弟上了初三初二之后,父亲才减轻了些压力,那时候欠村里和舅爷债务很多,母亲养了七八年的猪才还得差不多。

天色逐渐黑下来,父亲才从外面摸黑回家,父亲回到家很高兴,张志耘知道是拿到了嘉奖,晚餐的时候多喝了两杯。

眼看过年,周边村子和本村外出打工的也陆续回来,家里的猪也只剩下两头,这是自家留下的年猪,母亲辛苦一年又要种庄稼,挣到了一万一千多块,父亲家奖得到五万块,还了剩下的债务,还剩下三万多块,父亲直言今年能过个好年,显得特别高兴。

年前的最后一次赶集,年货都比往年买得多了些,七八年没有置办过新衣服的一家子都置办了一身新衣服。

回家的时间过得飞快,在年关难得清闲的母亲做起了玉米饼和达尔粑,大年三十晚上相互串门,村里的女人在道路上聚在一起聊起各种八卦,老男人们聚到一起喝酒打牌。

张志耘叫了村长和村里辈分较高的长辈到家里喝酒,人到齐后,让父亲说好之前商量好的事。

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春节后让大家晚一些出门打工,每家每户出人一起修一条通往外面的摩托车能走的道路;第二件事是集中一起做一个养殖合作社,养殖猪、鸡鸭。

起初听到这些事情的长辈,是很反对的,村里过完年基本就没有人,年轻一点的基本都出去打工,家里就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土地都荒废了许多;再说修建养殖的地方需要花钱,现在虽然外出打工,那也挣不到多少钱,只是比种地要强一些,养出来后怎么卖得出去。

“各位舅爷、叔叔、长辈这个想法是我提出来的,至于钱的事情我这边有办法解决,我这边帮助县里,市里,州上打篮球比赛,获得一些奖励,估计年后会下来,大概有个三十万左右,足够在村里的修建养殖区域和购买猪崽鸡鸭,修路的话也是为了让养殖出来可以拉到街上”。

“至于养出来的怎么卖这方面我也考虑好了出路,我会拖人在县里和镇上的屠宰场进行收购,只是需要各位长辈回家座下工作,让家里的婶婶过完年就不要出去打工了”

“一方面在家可以照顾孩子读书,另一方面也能挣到钱”

“当然,这么做我也不能吃亏,我出钱所以我们家占30%的分成,各位长辈家出力,分散到各家,愿意参与进来的总的占到70%分层,等到成本回来后再调整分成,我们家占10-15%,参与进来的占85-9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