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苍槐 > 第78章 交公粮

苍槐 第78章 交公粮

作者:槟榔屿岛的林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11 11:58:14 来源:书海阁

田野一片金黄,当地的农民正追着麦子成熟的节奏,已经拉开了收麦的帷幕,那月牙似的镰刀挂在墙上,只等着麦子灌浆的时候才蠢蠢欲动,只因镰刀望着阳光下的麦穗,一年比一年更加饱满,饱满得像农民们洒下辛勤的汗水,惊悸着季节,惊悸着内心蠢蠢欲动的渴望。只有等到麦子收割之后,家家户户就会出现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交公粮,而交公粮,一直以来就是农民的“必修课”!

交公粮,顾名思义就是要交农业税,农民把收好的粮食,按任务交给粮站,公粮是以村庄人口的多少为基数而交,农民通过以粮代税的方式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交公粮在南北方,所交的粮食也是有所不同的,南方所交的是水稻,北方所交的便是小麦,无论种植何种粮食,公粮是毋庸置疑必须要交的。而交完以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自家吃的。

那时的农村是集体经济,一个自然村是一个生产队,每个村庄会把农村的土地分配给每家每户,他们会按分得土地的多少来交。只要麦收一结束,生产队长就会组织队里开会,去领上交公粮的任务和麻袋,上交公粮的任务,也会有不同。因为地里的收成,年年也是不一样的。打麦场上打下来的上好粮食,作为交公粮用也是毫无疑问的。

每一年麦收,对巧珍来说都是一场涅盘重生,学斌在公司上班,只有自己一人穿梭在家中那五六亩地里,要一块地一块地用镰刀收割,因为人手不够,她总要比别人家收割的早,却总比别人晚几天收回到家里。

巧珍在各块地里来回奔走,她把自己扎根在这片她热爱的土地,这块地里刚忙完,还没等到去下一块地,豆大的雨点就会突如其来。无数次,她在雨中吃力地用手推车推着那些已经收割完的麦子走在这条再熟悉不过回家的路,迅速把麦子垛在那里,在上面盖一层塑料布,谁知没过多久,里面的麦子也渐渐开始发霉生牙。

对于交公粮,农民都会挑出比较好的、晒干了的麦子装好自己缝制的口袋,交公粮前,他们会事先先称下重量,算好交多少斤,然后,拉着粮食去粮站交公粮,时间会集中在3天之内。由于时间紧、人员多,每年交公粮的时候,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成群结队的农民都会从方圆几里的村子赶来,无论去的早晚,他们从天明到天黑,排成一条壮观的队伍,农民的架子车、马车、等各种农用工具都会混杂着摆放在一起。

架子车是当时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一个架子车能拉几百斤、上千斤的麦子。俊芳记得从小和母亲一起去粮站交公粮的场景,那样热闹的场景她是不可能忘记的,从懵懵懂懂,到渐渐懂事,那一幅幅画面还恍如昨天。

她以为交公粮就是卖粮食,直到母亲告诉她后,她才知道那些粮食都是免费交给粮站的,当时,她还想不明白,农民为什么要交公粮?让她难以忘怀的是,母亲就像一个导师一样,在那里指点迷津,交的公粮一定要干,不能出现石头子,土疙瘩,这些话语,让她记忆犹新。

由于人多,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早上前去,等到下午甚至傍晚结束的时候才能回家。因为有的农民,由于粮食不达标,还得拉回去重新晾晒,然后再来。有的人家是因为是刚收的麦子,晒得天数也不够,水分还不达标,只好摊在粮站的水泥地上继续晾晒,大约晒了两天才能交上。对于迟交、晚交的农民,村干部都会不断督促,有时候还会在全村的大喇叭上公开进行点名批评。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粮站的周围没有乘凉的地方,十里八村的人都在一个粮站,经过漫长的排队,大家只能在炎炎烈日之下干巴巴地等着,甚至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有些人汗流浃背,即使被晒得中暑,还会选择继续等待。终于等到排上队了,那也是最紧张的时刻了。天热,人多,车多,排不上号,一家一辆地排车,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交不上,有的干脆回家去拿上被褥,晚上就铺在架子车旁边等着。

“快点!快点!我们快下班吃饭了!”工作人员一边声色俱厉地叫着,一边用毛巾擦着汗。

那些站着等待交公粮的人,满身大汗。他们手里拿着草帽,一边扇着,一边埋怨道:“在这种鬼天气,连个遮阳的地方都没有。”虽然庄稼收成不错,但他们的脸上似乎没有看到喜悦,一到交公粮的时候,总是要看粮站里那些人的脸色。

负责粮食收购的工作人员一边神气地叼着烟,一边拨拉着算盘,来交公粮的人还会时不时地阿谀奉承,拍拍他们的马屁。他们给农户上交的那些粮食上秤称重,而眼前的粮食,就很快被堆积成了一座小山。

这一幕,被俊芳看在眼里,她感觉粮站的工作人员很悠闲自在,与外面那些挥汗如雨,翘首以盼排队的农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对粮食进行验收时,对品质的要求也极其严格,不仅会认真称重,确保农民交的粮食足够数量;还要不断地检查粮食的质量,比如杂物多少、小麦水分含量等等。只见他们拿出一个似尖刀的东西刺入装麦子的袋里,然后取出,倒在手里,拿几颗塞到嘴里咯吱咯吱的咬着,不仅观看外形,还要品尝口感,俊芳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妈妈在认认真真的看着,因为她不希望会被退回去。那时,她感觉那尖刀就像扎在自己心上一样,干湿度合格才能达标。入库口有一个长长的坡道,过完秤,一袋袋的粮食要自己爬过坡道,扛进库里去。

他们一句不合格,就只能拒收,农民们只好无可奈何拉回去重新再晒。有的人家甚至这样来回折腾好几次,才能把粮食交上去。每年要交公粮的时候,也总会听到周围的人抱怨,今年的粮食一口人又增加了几十斤。

粮食过了地磅之后,还要把它一袋一袋的背到粮垛上去,这也是非常考验人的体力活,年轻人还好一点儿,背起一袋子粮食沿着一块木板上去,再把粮食倒掉,谁家交得越晚,谁就会爬得越高,这对家里没有劳力的村民,大有益处。争先恐后是他们想早点交公粮的原因之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交公粮也是农村生活时最难忘的岁月。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农民们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农民最后的依托的还是土地,尽管那一点点土地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尊严,但填饱肚子,已是他们生存的最低满足,但这种满足经不起任何细微的冲击和敲打。

交完粮的每个人拿着收条,推着车,收好自己的绳子,慢慢离开。俊芳的心情很好,她紧紧地跟在母亲后面,她的汗珠还在往下流淌。

夜色渐晚,俊红还会时不时地跑去村口张望,期盼着妈妈姐姐早点回来。因为她们每次交公粮回来,都不会忘记给她买些好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